一、項目基本情況
1)規劃背景
太陽能光伏產業是一種環保型能源產業。即:利用太陽電池,直接把光能轉換為電能,將太陽賦予的能量傳送到地球的各個角落,在不增加碳排放的同時,努力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
光伏產業鏈包括:硅料、硅片、電池片、電池組件、應用系統5個環節。
太陽能光伏產業以“資源豐富、轉換直接、使用清潔”等獨特優勢成為
新能源開發的重點之一,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四川省
多晶硅的技術自主研發和產業化暫居全國前列,2007年建成了國內首個產能千噸以上的多晶硅項目。 2009年全省多晶硅產能1.4萬噸,實際產量接近4000噸,是全國重要的多晶硅生產基地之一。2009年,
太陽能電池組件產能達到100兆瓦。
非晶硅和碲化鎘為代表的
薄膜太陽能電池,憑借其弱光響應好、發電成本低、低能耗無污染、宜與建筑體融合等優勢,也獲得較快發展, 2009年產能接近1000兆瓦。
為加快四川光伏產業發展,按照國家《能源法》規定和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結合四川實際,著眼未來市場需求,立足科學發展、創新發展、集約發展、協調發展、健康有序發展的原則,特制定《四川光伏產業發展建設規劃》。
規劃總體目標為:
——基礎材料上水平。保持合理的多晶硅產能,積極提升產品結構,生產綜合電耗和副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2015年,多晶硅產能達到3.5萬噸左右,2020年達到5萬噸左右,電子級多晶硅占比由目前 10 %分別提升到 30 %和 50 %。
——電池組件上臺階。在大力發展
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的同時,提高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比重。2015年太陽能電池的總產量達到3000兆瓦,2020年達到5000兆瓦。其中,薄膜太陽能電池比重達到50%左右。
——
光伏發電上規模。積極建設太陽能光伏電站,大力實施城市屋頂計劃。2015年和2020年
太陽能發電能力分別達到30 兆瓦和100兆瓦。
空間布局:
(一)多晶硅
太陽能光伏產業布局
硅材料生產。在產業基礎、技術力量和電力保障條件較好的樂山、眉山、成都和雅安地區,集中布局工業硅、三氯氫硅、多晶硅和
單晶硅等硅材料產業,加強其副產物的循環利用,建成國內最大的硅材料生產基地。
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在成都、樂山、眉山集中布局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
生產線,發揮技術、勞動力密集優勢和原有產業基礎形成多晶硅材料和太陽能光伏產業鏈。
(二)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布局
薄膜太陽能電池。利用原有產業基礎和交通便捷的優勢,在成都雙流、金堂和遂寧大英縣,布局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重點建設新型薄膜碲化鎘/硫化鎘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和
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
配套材料和設備制造。利用現有產業基礎、科研力量和協作配套優勢,在成都和遂寧,發展超級電容電池。加快釩離子液流蓄電池的研發,建設薄膜太陽能電池成套設備制造基地。
(三)光伏電站的建設布局
并網電站。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差異,優先在太陽能和土地資源相對富集的攀西與川西北地區,建設并網式太陽能光伏電站。發揮薄膜太陽能電池弱光響應好的優勢,利用荒坡荒地資源,在日照五類地區建設太陽能光伏電站。
離網電站。在遠離電源點的邊遠地區,積極建設離網式太陽能光伏電站,把發展新能源與改善電力布局有機結合起來。
屋頂計劃。充分發揮薄膜太陽能電池宜與建筑體融合的優勢,除全面開發利用建筑體的屋頂外,積極利用
幕墻和窗戶安裝
玻璃薄膜太陽能電池。鼓勵新建住宅安裝太陽能電池,支持已有住宅加裝太陽能電池。在牧區和邊遠農村,積極組織以屋頂計劃替代電網改造的試點。把成都、攀枝花、涼山、甘孜、阿壩建成
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及
光伏產品應用的示范區。
2)規劃實施的環境影響
本產業發展規劃實施建設的主要污染物是各項目施工期排放的廢氣、廢水、噪聲、固廢及生態方面影響(包括水土流失等);各項目營運期產生的廢氣、廢水、噪聲及固廢。區域規劃按國家有關環保法規、標準,廢水經處理后達標排放。本項目廢氣、噪聲采用國家有關環保法規、標準,設計,有嚴格廢氣、噪聲治理措施后達標排放,同時設置相應衛生防護距離及環保搬遷措施,可做到各污染物達標排放。工業固廢以“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原則進行循環綜合利用,不能循環綜合利用者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置。生產中產生的一定量的危險廢物(含重金屬廢材料等)應送至有相關廢物處理資質的單位妥善處置,嚴禁隨意丟棄、填埋、焚燒。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