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 03月24日消息 】2月3日,中國低碳地產高峰論壇在滬隆重舉行。萬科、朗詩等低碳地產先鋒倡導企業同上下游企業暢想低碳地產的現狀與未來。在中國低碳地產高峰論壇上發表的《低碳地產綠色生活報告》顯示,我國低碳住宅市場潛力巨大,低碳技術研發及產品轉化存在一定困難。
低碳住宅技術發展潛力巨大
我國低碳住宅技術從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至今已取得較大發展,
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涌現,也培育出一批產品質量好、企業聲譽高的骨干企業。首先,住宅低碳技術科研成果顯著。包括
節能建筑體系、新型節能墻體及屋面
保溫材料、密閉節能保溫
門窗、供熱
采暖系統等許多方面,共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0多項,獲建設部科技進步獎的69項,主要包括
住宅建筑適用技術研究與
珍珠巖保溫砂漿、帶飾面
聚苯板內保溫、熱反射保溫
隔熱窗簾、舊房節能改造、保溫復合墻體和屋面、混凝土
巖棉復合外墻板、供熱管網水力平衡技術、已建
建筑節能改造、空心磚墻體、加氣混凝土墻體房屋、采暖居住
建筑節能設計原則與方法、浮石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墻體等。其次,部分節能產品產業規模上也有十足的發展。比如,我國外墻外保溫歷經20多年的發展實現從無到有,當前產量規模已占全球第一,擁有包括模塑、擠塑聚苯、
聚氨酯、巖棉、酚醛、漿料等多種
保溫材料和貼、噴、抹、模板內置等多樣化做法。
隨著
低碳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趨勢,我國低碳住宅技術今后發展潛力巨大。我國現有建筑430億平方米,另外每年新增建筑16億~20億平方米左右。每年新建建筑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約430億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據悉,到2020年,中國用于建筑節能項目的投資至少達到1.5萬億元,而在世界范圍內,2009年
低碳建筑產業將以60%的速度增長。據美國咨詢機構麥格勞?希爾建筑信息公司在報告中的預測,2013年世界低碳建筑的產業規模將達到目前的3倍,即906億~1400億美元。
但是,當前我國住宅低碳技術仍存在著部分不足:
――技術研發及產品轉化存在一定困難。當前我國住宅低碳技術存在著研究經費投入不足、起步較晚、技術不成熟、研發不均衡、市場前景不確定、推廣宣傳力度不夠等問題,其中
節能技術向市場轉化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政策和合適的轉化方式,造成了轉化的成功率低,產學研無法有機結合的現象。
――低碳產品良莠不齊。據2009年上海市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總站對112組工程節能材料的監督抽查,結果顯示抽樣不合格率高達19.6%。其中在某住宅項目中,某
涂料公司提供的兩種外墻外保溫產品均不合格。
――節能產品大多價格較高,不利于低碳住宅的普及。當前我國居民建筑節能意識較為薄弱,在節能與價格面前常常選擇一時的低價,間接造成了開發商對低碳住宅的不重視,低碳住宅推廣較為困難。
因此,未來我國住宅低碳技術將通過國外資本與技術的引進,功能、質量與價格的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在規模日益擴大的同時,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也變得趨于合理,技術取得不斷進步。
低碳規劃設計將是未來發展重點
當前我國的低碳住宅主要集中在新風系統、
地源熱泵、節能墻體、節能窗、
外遮陽、節能屋頂等建筑節能材料、設備的應用上,而建筑設計節能技術還相對落后。當前發達國家利用計算機和利用自然環境進行建筑節能方案優化設計方案已有長足的發展,比如日本在上世紀90年底提出了“與環境共生住宅”的低碳理念,強調建筑立面設計技術、自然采光、通風技術、
太陽能供電系統、分區空調系統、智能照明系統、分區熱水采暖和制冷系統、水回收系統等設計與環境、氣候協調的建筑是節能的重要方法。因此,加快推動低碳住宅設計技術將是我國低碳住宅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
未來,建筑節能將成為我國住宅建設的重點,低碳住宅技術市場蛋糕巨大。而市場的擴容也將吸引更多企業的進入,導致競爭加劇。因此,現有技術提供企業需保持、加大技術研發投入,開發出更多的核心技術,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開發企業需要抓住市場機遇,做低碳住宅的弄潮兒。當前我國低碳住宅發展歷史較短,數量較少,住宅開發企業對其重視仍較為不足。 【完】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