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雨后的上海空氣格外清新,天色有些陰沉,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世博園內的忙碌。記者在園內看到,一輛輛卡車正裝載著物件進出,工人們埋頭作業。兩周前,園區內很多地方還是一片塵土飛揚,而如今隨著大部分場館主體工程已完工,施工開始由外轉內。同時,一些急不可耐的游客甚至已經提前進園來先睹為快了,他們紛紛在世博軸上駐足徜徉、在中國國家館前面拍照留念。
但記者了解到,從今日開始,外來游客將很難進入園內。一位工作人士告訴記者,為了全面加速趕工并為試運營做準備,從今天起,臨時通行證將不再有效,進入每個片區都需要有相關批條,“小車也進不來了,只有卡車可以”。這表明,從今天起,除了與施工有關的車輛,其他將不會放行。而正式開幕后,由于世博園內將實現零排放,也就是說不會再有機動車進園。
■場館建設
專業技術人員進場布展調試
由于館外LED顯示屏正在播放世博會宣傳片,香港館和澳門館很快便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它們坐落于國家館西南側,如同一對雙子星側擁著我們雄偉的東方之冠。
香港館,以“無限城市”為題,外觀采用簡約風格及環保設計,展示香港社會的無限潛能、創意及高透明度。“主體工程已經基本完工”,香港館施工人員告訴記者,現在主要是對館內局部進行完善,并同時進行除塵消毒,“用專門的機器,把甲苯等有害氣體吸進去,然后進行無害化處理”。
記者發現,巍然雄偉的中國國家館前最為熱鬧。施工人員正在館前廣場上搭建欄桿。“到時方便觀眾排隊參觀”,一工人說。事實上,中國國家館已于2月8日正式竣工,這也是園區內最早完工的國家館之一。
記者還了解到,目前中國館已經全面進入布展和調試階段。中國貿促會秘書長、中國館館長徐滬濱7日表示,“從10日開始,中國館將進入封館階段,中國館及地區館將一直封閉到20日開始的世博園試運行,這期間將集中對館內設施進行調試”。
此外,備受外界關注的美國館也加快了施工進度,爭取趕上本月20日的試運營。一位參與布展的女士告訴記者,目前美國館正在進行館內施工建設,很快將進行布展,“我們馬上要準備培訓了,要應對接下來的試運營”。
“現在很多館的主體建設都完工了,你看,一些大家伙(施工器械)都在往外拉了。”參與安徽館施工建設的老楊對記者說,和大多數國內地方館一樣,安徽館目前主要是進行內部的布展調試,“專業技術人員開始進場了”。
■“陽光谷”節水
世博軸生活用水量“打對折”
世博園內,除了忙碌的施工人員,人數最多的便是提前進來體驗的游客。他們駐足中國國家館前,紛紛舉起相機、手機相互拍照留念。一群來自南京某學校的學生,更是興奮地在國家館前集體留影。
正對著國家館,往左眺望,便可以看到美麗的世博軸。這里同樣不乏粉絲。
走上世博軸,最富有視覺沖擊力的便是圓錐形鋼結構———“陽光谷”,巨大的喇叭口敞向天空,堪比足球場大小的頂部,充分吸納大自然的陽光、空氣和雨露。如此大的“錐”狀“陽光谷”一共6個,大小不一,造型也不盡相同,恰似一朵朵晶瑩剔透的玻璃喇叭花破土綻放。
記者了解到,在具備了這樣獨特而美麗外形的同時,“陽光谷”中蘊藏著的是先進的科技理念。它不但能從40多米高的空中把陽光“采集”到地下,同時還將新鮮空氣運送到地下。這樣既有利于消除地下空間的壓抑感,還實現了節能。
此外,“陽光谷”還是天然的雨水收集器。雨水將順著玻璃幕墻,流入地下二層的積水溝,再匯入7000立方米的蓄水池,經過處理后實現水的再利用。這些水能夠滿足“陽光谷”兩側下沉式花園的灌溉,并可用作廁所沖洗。據估計,通過“陽光谷”的收集,可以使世博軸的生活用水量打個“對折”,足足省去5萬立方米。
事實上,世博軸就像一條“主動脈”似的立體交通通道在園區內伸展,通過空中平臺和地下把中國館、世博文化中心等四大場館“有機串聯”。從世博軸上看去,大紅色、氣勢恢宏的中國館映入眼簾。這就是觀眾最為著迷的地方。
民聲
參與建設,我很自豪!
為了參與世博會安徽館的建設,來自安徽蚌埠的老楊今年春節錯過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他告訴記者,安徽館從今年2月開始動工,目前,展館主體工程已經基本完成,現在正進入館內的技術安裝和調試階段。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