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能源管理體系標準簡介
國家標準《能源管理體系 要求》(GB/
T23331-2009)于2009年4月30日頒布,并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實施。該標準規定了企業建立和實施能源管理體系時應結合本企業生產活動實際和產品性質和類型,以及能源消耗的類型與消費量要求等于多方面因素。特別是為了提高企業的能源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還需要相關
節能技術和方法的支持,同時充分考慮到采用這些節能技術和方法的成本效益。
(1)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體系 要求》標準的基本內容
標準的“能源管理體系要求”部分共6個要素、21個三級條款,名稱及分布見下表。
主要條款 三級條款
4.1 總要求
4.2 管理職責 4.2.1 管理承諾,
4.2.1 能源方針,
4.2.3 作用職責和權限
4.3 策劃 4.3.1 能源因素,
4.3.2 法律法規、標準及其它要求
4.3.3 能源管理基準和標桿
4.3.4 能源目標和指標
4.3.5 能源管理方案
4.4 實施和運行 4.4.1 資源
4.4.2 能力、培訓和意識
4.4.3 信息交流
4.4.4 文件和文件控制
4.4.5 記錄控制
4.4.6 運行控制
4.4.7 應急準備和響應
4.5 檢查和糾正 4.5.1 監視、測量和評價
4.5.2 不符合、糾正、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
4.5.3 內部審核
4.6 管理評審 4.6.1 總則
4.6.2 評審輸入
4.5.3 評審輸出
能源管理體系要求 6個要素的運行模式見下圖。
從圖中可看出能源管理體系標準沿用了GB/T 1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GB/T 24001環境管理體系都貫徹的PDCA運行模式。
(2)能源管理體系的模式和內容
能源管理體系標準和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一樣,采用策劃-實施-檢查-改進(PDCA)模式。
策劃(P):包括識別和評價企業的能源因素,識別適用的法律法規、政策、標準及其他要求,策劃并采用適用的節能技術和最佳的節能實踐,通過分析確定能源管理基準,可行時確定標桿,建立能源目標、指標和實施能源管理方案等。 實施(D):包括提供所需的資源,明確平板玻璃生產企業內部各部
門和單位的作用、規定其職責和權限;確定與能源管理有關人員的能力、意識和培訓;明確能源管理信息交流的內容和方法,建立所需的文件和記錄,實施能源管理運行控制活動等。
檢查(C):包括對能源管理活動績效和能源方針目標以及管理方案的實現情況的監測;進行合規性(符合適用的法律法規)評價;如有不符合,應及時糾正和處理,并分析原因加以改進,同其他管理體系一樣,定期開展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等。
改進(A):包括采取糾正或預防措施持續改進能源管理和績效。
(3)能源管理體系控制的對象和方法
能源管理體系的控制對象主要是“影響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也就是說企業通過能源管理,將能源消耗控制到規定的目標和指標范圍內。該目標和指標包括企業的“縱向比較目標”以及同行業的“橫向比較目標”。能源因素與質量因素、環境因素和危險源一樣,與企業提供的產品和生產工藝有密切關系,因此,能源管理所使用的控制方法同樣也具有較強的企業或行業特點。
三、平板玻璃生產企業建立、完善能源管理體系的基本步驟
3.1策劃
(1)最高管理者針對能源管理做出管理承諾、制訂能源方針,確定能源管理體系實施的邊界和范圍。
(2)企業指定能源管理負責人,設立或指定能源管理部門負責能源管理體系的具體實施工作,并在組織內各層次對能源管理的職責和權限做出規定。
(3)結合能源審計、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狀況報告等已有的能源管理手段,摸清家底,制訂能源管理的基準和標桿,收集與平板玻璃行業能源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識別能源因素、評價并確定需優先控制的能源因素。
企業能源管理部門應調查、統計本企業的基礎用能情況,包括能源種類、使用的數量比例、庫存等,編制企業能量平衡表、能流圖。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