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檢測行業的逐步配套完善
國際上門窗檢測發展也較晚,其中英國的門窗檢測標準出臺是比較早的,但也只有一套鋼窗的檢測標準,因此早期國際上做鋼窗檢測基本都是參考英國標準。對我國新型門窗發展影響較深的鄰國日本在門窗檢測方面時間也不長。
國內門窗配套檢測從1980年開始,1980年之前針對門窗的性能基本上是沒有任何檢測的。最開始的門窗檢測還談不上有什么標準,國內當時也還沒有出臺相關的門窗標準,只有一個依據,那就是在門窗上堆放重物,坑壓能力能達到每平方米70公斤。
1986年,我國開始組織研究適應國內氣候應用的門窗檢測方法與相關門窗檢測設備。最初是建研院從日本買了一個有關門窗的物理性能三性檢測的設備,并在全國范圍內開始實行門窗普測。也正是在這次普測之后,我國第一次出臺了自己的門窗性能檢測相關標準,既建筑門窗氣密性、水密性、抗風壓性能標準三本同時出臺,當時叫空氣滲透性檢測方法、雨水滲透性的檢測方法、抗風壓性能的檢測方法。從此以后,我們門窗行業也有了自己的檢測方法與檢測參考標準,對提升我國門窗產品質量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89年以后,國內部分單位也開始陸續引進與研發相關的門窗實驗檢測設備并成立了門窗檢測中心,如廣東建科院、上海建科院、河南建科院等陸陸續續的在全國各地檢測中心就可以做門窗檢測了。門窗檢測方法與標準也逐漸豐富與完善,如隔聲、保溫性能的檢測。
國內檢測儀器行業的發展從起步開始就定位較高,由于早期我國是參照日本門窗標準的,所以我們的檢測設備要求與日本幾乎是相同的,所以從一開始引進日本設備到后期的發展基本都是同步的。
門窗檢測行業的發展一直到2000年都是比較規范的。門窗檢測在絕大多數以地方已經可以由龍頭企業或相關地方部門來做,而且各地的監督站、各地的建科院、建設廳都以實行相關的監管,并在此階段由技術監督局實施了門窗生產許可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鋁合金門窗行業健康發展。
在我國幕墻檢測方面,就是按照門窗的方法去研究摸索,與國外機構與企業的交流幕墻的檢測方法。從國內第一個幕墻工程長城飯店開始的,我國第一次做幕墻檢測就是給長城飯店的幕墻做檢測實驗。
80年代中后期,國內多數中高端幕墻工程多由國外公司來完成,早期大多是在國內做工程在國外做幕墻檢測。但隨著國內幕墻行業高速發展,這樣的操作無論是時間上還是在成本是都越來越不現實,這些工程開始更傾向于直接在國內做相關幕墻檢測。國內開始逐步參考國外機構與企業的檢測方法與標準陸續展開幕墻的檢測。
幕墻的第一個檢測標準是1994年的建筑幕墻抗風壓性能標準,最后幕墻的三性檢測方法與幕墻的產品標準逐步出臺,從那時開始幕墻的相關性能要求才有據可依,以前做相關幕墻工程檢測完全是參照國外的指標。隨著1996年的JGJ102的編制出臺,發展至2003年的金屬幕墻的標準出臺,幕墻檢測方法與檢測標準開始逐步完善與規范。
由于中國幕墻市場巨大,并不斷出現新、奇、特的幕墻,幕墻的檢測量相對越來越大,國內幕墻檢測設備行業的發展也越來越成熟,2000年的時候我國與日本合作就開發出了一個5*11米的大型的幕墻機械設備。為配套做央視幕墻實驗,我國在06年開始開發,并于08年研制出了21米高、26米寬的我國最大的幕墻機械檢測設備。
門窗幕墻檢測行業的發展日趨成熟與完善,但也開始暴露出來一些問題,門窗幕墻檢測市場2000年開始顯得混亂了,由于國產檢測設備行業成長較快,檢測行業的門檻一再降低,特別是在檢測機構的審批上我們的監管也顯得較為松散,目前國內能做門窗檢測的機構已達千余家,能做幕墻檢測的機構上百家。很多檢測機構迫于競爭壓力,什么檢測都做,這樣的結構就是相關檢測就越來越顯得不太專業,相關檢測報告越來越不具權威性,而其直接后果就是會影響我國門窗幕墻的質量與安全。
第四部分:行業協會在行業發展過程中的橋梁紐帶作用
建筑門窗幕墻行業比較早的由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從部門管理走向行業管理。政府行政管理機關體制改革之后,由簡政擴權到轉變政府職能,從直接管理企業轉向市場宏觀調控。行業協會的中心任務,就是要充分發揮政府和行業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強化行業政策的宣傳引導和自律約束,及時反映行業訴求,協調解決行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30年來,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在住建部的領導和指導下以新社會組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立足自身工作實際,發揮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
行業協會在政府支持下,在廣大會員單位的擁戴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在鋁門窗與建筑幕墻行業的發展和建設中作了大量的工作。隨著行業的發展和擴大,1995年3月成立了鋁門窗幕墻專業委員會,進一步加強了行業管理。委員會在行業規劃、技術培訓、制(修)訂標準、咨詢服務、信息交流、推廣先進技術、資質檢查評審、對外交往,行業自律等方面作了許多實際工作,深受企業擁護和好評。行業活動規模不斷擴大,活動內容更加豐富,交流的科技水平越來越高。不斷出現的技術創新成果和新技術信息凝聚著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和高層管理人士積極參與行業活動。
“九五”期間,行業主管部門加強了工程資質管理,實施了市場準入制度。對鋁門窗實行了生產許可證制度,對建筑幕墻實施了“生產許可證”、“施工資質證”、“幕墻專項設計資質證”等“三證”管理制度。
標準化對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行業協會在提高產品標準化水平上作了大量工作。三十年來,從無到有,已初步形成產品標準化體系。現有產品標準、試驗方法標準以及相關基礎標準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200多項,基本消滅了無標準產品。等效及等同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步伐加快,標準的技術內容達到或接近國外同類標準先進水平。許多行業標準都是國內首次制訂,填補了技術空白,規范了技術創新成果推廣應用。
鋁合金門窗幕墻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壯大,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是,行業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東西部之間,企業之間,產品之間都存在著明顯差距;市場秩序和市場行為不夠規范,壓價競爭,無序競爭,部分偽劣鋁型材和偽劣鋁門窗充斥市場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治;部分企業研制開發能力和創新能力仍然比較低,企業科技進步機制仍很脆弱,產品開發和產品質量不夠穩定,技術儲備較少,后勁不足,高新技術產品,新型材料,專用機電一體化的先進工藝設備以及部分特殊原材料仍有空白,和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
過去30年,我國鋁門窗幕墻行業在上規模,上品種,上檔次方面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成就中國鋁合金門窗幕墻行業的輝煌。進入新的十二個五年規劃的開始年,行業的主要目標是:繼續強化門窗幕墻強國的優勢,持續實現產業現代化。建設技術先進,產品創新,科學管理,市場興旺,人才濟濟,實現產業化的新行業。正如“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所舉,我國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將“保增長”改為“穩增長”。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希望我們的建筑門窗幕墻行業在“穩增長”的前提下共謀發展、再創輝煌。
第五部分:結束語
這30年中,作為一名資深的行業觀察員,我們是伴隨著行業發展的脈搏一起在跳動。我們的GDP經濟數據、建筑業、房地產、城市建設規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睹了中國幕墻這30年取得的成就之后,我們真的是感概萬千,慶幸我們生長在這樣一個非常好的年代,慶幸我們的國家在鄧小平領導下主宰了中國的改革開放,慶幸這個偉大的時代賦予我們巨大的機遇。今天行業30年的成就僅僅只是祖國發展、改革開放30年成就的一部分。
行業發展30年,在回顧我們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我們不能忘記善良的、勤勞的、有智慧的幕墻人,張汝成、康寶華、劉載望這么多優秀的行業帶頭人,黃圻、鄭金峰等協會工作者,是他們的存在為這個行業的進步發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個偉大的國家還在不斷創造著經濟奇跡!一個偉大的民族正滿懷信心地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中國的鋁合金門窗幕墻產業未來仍將具有巨大的發展機遇,2011正值“十二五”開局之年,讓我們奏響大潮交響曲,領航下一個十年。
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頁123456789101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