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針對我國能源問題和南方
建筑節能十大策略發表意見。
一、我國能源問題的若干要點
中國改革開放是從南方開始的,東南沿海地區快速發展了30年,吸引了大量資金、技術和人才,形成先發優勢,同時也造成我國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人口越來越多,分布越來越密集,尤其是深圳,這幾十年發展得非常快,由此也帶來能源消耗和污染的問題,理解國家的能源問題有如下幾個要點需要探討:
(一)能源結構問題
我國具有全世界最豐富的煤炭儲量,但人均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5.4%,而人均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分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4%和6%,所以在能源結構上,我國必須要優先考慮以煤代油代氣,這是資源約束條件下的必然選擇。但同等熱值天然氣、油比煤排出的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要少得多,這也是西方發達國家能在能源消費擴大的條件下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的主要途徑。但是我國以煤為主導能源的結構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
(二)發展模式問題
我國如果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即使按照日本這種發達國家中最節能、能效最高的國家的標準,年人均消耗17桶石油,再乘上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總消耗就是36億噸。而現在國際上每年的石油貿易量僅20億噸,2009年全球石油的總產量是35億噸。由此可見,我國的建筑、城市的建設發展,必須要走一條完全擺脫美國模式,并且還要超越日本模式的道路。這雖然非常困難,但采用更高效的發展模式,走自己的獨特道路,這也是我國“和平崛起”的必由之路。
(三)
可再生能源應用問題
我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但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中有30%是由于產品出口引起,即所謂的“轉移排放”。因此,我國作為一個正在全面走向工業化的發展中大國,必須要重視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根據近期CNN提供的全球2009年數據,我國的可再生能源投資規模是全世界最大的。
(四)建筑與交通能耗問題
在全社會能耗的三大板塊中,建筑與交通的能耗,用戶是很難自行調節的。如果某城市的交通系統和建筑都是高能耗的,市民群眾是很難通過行為節能來實現降低能耗的目標的。而且我國這兩項能耗將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進一步上升,最終將會占到全社會總能耗的60%左右,這種能耗的結構一旦確定,下一代就難以糾正,由此可見,當前要避免犯建筑與交通等方面剛性的錯誤。而產業的能耗將隨著技術創新、產業結構調整、能源價格的上升和碳排放稅的出臺,企業會自主進行調整減少。也就是說,我國未來的能源安全與碳排放是由當代人現在正在構建的建筑和交通模式決定的。正如美國已經發生大規模的城市蔓延,這個“裝在汽車輪子上的國家”在大規模的郊區化后,就再也不可能號召老百姓回到城市中心居住。由此導致一個美國人現在消耗的汽油相當于5個歐盟人、7個日本人。事實說明,錯誤的、高能耗的城市布局、交通模式和建筑一旦構建,想短期改變能源消耗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我國在選擇城市發展模式、交通和建筑模式時要十分謹慎,要本著對未來負責的態度,避免犯低級和剛性的錯誤。
二、我國南方建筑節能十大策略
有統計數據顯示,建筑的全壽命周期消耗的資源占到世界資源消耗總量的50%左右,產生的污染和二氧化碳氣排放也占到世界總量的50%左右。因而,必須要著眼于建筑生命全周期的節能減排,以及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如果僅僅把建筑節能的目標集中在建筑的運行方面,盡管節能成效極大,但還有50%的潛力沒有發揮出來。針對我國南方地區而言,建筑節能減排著重點要放在十個方面。
(一)盡量采用低品質的可再生能源
如,水源
熱泵、
太陽能熱水器應用等。利用低品質能源進行建筑整體性或基礎性調溫;高品質能源來進行局部性、精細性調溫,將成為
綠色建筑設計的通則。比如光熱在南方地區的使用成本大大低于光電。如果在一棟建筑中,利用低品質的能源,也就是那些直接可以獲得的能源,如陽光、通風或淺層地熱、水源熱等溫度調節方式來負責進行建筑的整體性、基礎性的溫度調節。而用高品質的能源,比如說電能、天然氣能,來完成屬于局部的、精細的調節用能。這樣,建筑的整體能效就可以得到大大的改善。所以說,綠色建筑的本質,就是盡可能利用建筑物本身來獲得周邊免費使用的能源——太陽能、風能等,讓建筑物本身就具有氣侯的適應性。就像鳥兒到了夏天把羽毛更換一樣。建筑物本身如果具有氣侯適應性、氣侯的敏感性,就是一座聰明的建筑,也會成為最節能的建筑。
(二)盡可能應用簡單的、廉價的技術
比如說自然通風、
外遮陽、自然采光、導光管采光等等,都能夠達到非常巧妙利用建筑自身和氣候條件來實現節能的目的。我國古代的建筑都有這個特點,如徽派建筑、嶺南建筑,建筑的天井很小,四周有閣樓圍合,形成自然的通風廊道。例如,澳門的鄭家大院有幾個小天井,每個小天井都有三四層樓高,自然拔風的效果非常明顯。建筑自身就成了一個煙囪效應的通風口,把熱氣帶走的同時,涼爽的氣體從建筑陰影區的底部進來,這是一種很巧妙的節能實踐。我國具有歷史非常悠久的農耕文明,傳統建筑的特點是與當地的氣侯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充分體現了建筑采用自然通風、外遮陽、自然采光等等。由此可見,傳承學習古人的智慧來推進現代建筑節能工作的發展,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資源、本地的傳統知識和材料,是為人們提供價廉質優綠色建筑的好途徑。這些樸素的傳統技術和方法可以通過現代的技術來分析研究。例如,不同的遮陽技術對節能的貢獻并不一樣,普通的透明玻璃,可見光和能量的透射吸收率幾乎是100%,如果裝上內遮陽,還有約75%的光熱進入室內,但是如果裝上外遮陽,陽光的熱效應就減少了80%以上。因此,這是很簡單且成本非常低的一項技術,卻是阻隔陽光熱效應的最有效辦法。
但是,近些年的建筑實踐中也犯過很多錯誤,特別是在一些地方,非常急于邀請發達國家的一些建筑師到中國來參與建筑設計。這本來是好事兒,應該敞開國門邀請國外的設計師參與中國的建設,但不能照搬照抄國外的所謂“先進模式”。事實上,一些發達國家的建筑師喜歡采用他們自己國家適用的方法和手段,而忽略了中國當地的氣侯、自然條件。比如某個非常著名的干部學院,是聘請溫暖地區的國外建筑師設計的,學校的主樓像一個大玻璃柱子,冬天不
保溫,室內工作人員冷得發抖,夏天室內教員們在陽光的照射下熱得汗流浹背,每年僅電費就高達1600萬元,比一般建筑高2-3倍。由于這個學院的建筑簡單搬用了歐洲地區的建筑設計,這個設計在冬冷夏涼的北歐可能是
節能建筑,但在冬冷夏熱的上海就成為高耗能建筑,需要進行強制性改造。
(三)內部分隔式建筑可采用分體式空調
建筑物內部根據實用功能進行分隔和針對性用能。我國絕大部分建筑是內部空間分隔較小的住宅以及內部空間分隔成小空間的辦公樓。凡是內部空間分隔的建筑都可以采用分體式空調。分體式的空調從自身能源的轉換效率上講可能不如集中式空調,但是,分體式的空調具有兩大優勢:一是避免了大馬拉小車。當一個建筑只有5%的空間有人使用時,如果是集中式空調,必須要全馬力開足;而分體式空調可以靈活控制開啟具體的房間空調和用能;更重要的是,中國南方包括亞熱帶的各國的人民都有非常勤儉的習慣,晚上睡覺時只開臥室的空調,而其他的房間就不需要打開空調。這種行為方式的節能量非常巨大。我國的建筑節能有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北方地區由于建筑的保溫做得不夠以及沒有大面積實行供熱計量,
建筑能耗比北歐要高3-5倍,但是南方地區由于采用了大量的分體式空調,其能耗僅為發達國家和地區能耗的1/3不到,根本原因就是分體式空調幫了大忙。但現代建筑師一般不太樂意應用分體式空調,主要是因為建筑外立面設計太難。所以,建筑師應該認真研究如何通過建筑物表面的優化設計來減少空調的影響,比如將空調箱排列成建筑外立面非常有特色的裝飾性線條的組成部分。
(四)盡快全面推行住宅的配件化和全裝修
我國建筑施工整個過程產生的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的30%以上,住宅的二次裝修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費,因此有條件的城市第一步必須要推行全裝修。據測算,一旦推行全裝修,全國每年可以減少300億元價值的資源消耗,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也可以大幅度減少。我國毛坯房的供應比例之高是世界上少有的,與采取傳統生產方式的企業相比,采取配件化的企業可節約20%能耗,節約水耗63%,節約
木材87%,每平方米產生的垃圾量減少90%。推行住宅的配件化和全裝修,不僅可以使施工過程中的能耗、水耗、噪聲影響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城市空氣的整潔,空氣中懸浮顆粒物的含量可以大大下降。在很多城市,空氣中的浮塵首先是交通引起的,第二就是建筑工地貢獻的。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