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高聳的建筑,富麗的房間,貼心的服務……從外表上看,保定電谷錦江國際酒店與其他豪華五星級酒店似乎并沒有太大的不同。然而,如果從我國首座多角度應用
太陽能玻璃幕墻發電示范項目的角度,來探訪這座被定義為“金屬與玻璃的時裝”的太陽能大廈,人們或許會得到更多的啟示——
光伏建筑一體化,原來科技可以這樣改變我們的生活。
“呼吸吐納”的“活”建筑
坐落于河北保定高新區核心地帶的電谷錦江國際酒店,遠觀像立體的“藍精靈”。被定義為“金屬與玻璃的時裝”的這座太陽能大廈,是我國首座多角度應用
太陽能玻璃幕墻發電的示范項目。形象點說,是一座“呼吸吐納”陽光與電力的活的建筑。
由于采用了不同的結構方式實現太陽能全玻組件與建筑一體化完美結合,電谷錦江已經成為世界上將不同太陽能組件應用方式與建筑結合的標志性建筑。在酒店內外,隨處可見
建筑節能和
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應用:在外圍護結構方面,大廈屋頂采用了5cm
擠塑聚苯板保溫,外墻采用5cm厚擠塑聚苯板抹灰系統,外窗則采用低能耗
中空玻璃鋁合金窗。大廈外墻的五個不同方位安裝了4500平方米太陽能玻璃幕墻,它不僅具有
遮陽、環保、節能、隔音、美化建筑、結構牢固等特點,而且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可產生電能、降低工作及管理成本的優點。
據介紹,整個酒店的
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0.3兆瓦,年發電量26萬千瓦時,全年可節約104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70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3噸,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1噸。而實際運營2年多來,酒店累計發電量達到57萬度,實現二氧化碳減排533.5噸,相當于節省標準煤228噸。這種
光電幕墻與建筑一體化的嘗試、創新,在國內外尚屬首例,不僅解決了制造、安裝、技術等難題,而且突破了多項科研成果并取得國家專利。
值得一提的是,
太陽能發電將并入地方電網,是國內光伏發電的樣板工程。
讓光伏發電實現“生命的意義”
對于節能減排,人們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傳統能源的節約利用與
新能源的開拓上。實際上我們身邊靜默矗立的建筑,更應該受到關注。在發達國家,建筑用能已占全國總能耗的30%到40%。
因此,如果能夠將建筑與太陽能利用相結合,即
光伏建筑一體化,對于鋼筋水泥搭筑的人類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顯然有著重大的意義。
光伏建筑一體化,即將
太陽能光伏發電方陣安裝在建筑的圍護結構外表面來提供電力。根據光伏方陣與建筑結合的方式不同,光伏建筑一體化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光伏方陣與建筑的結合。光伏方陣依附于建筑物上,建筑物作為光伏方陣載體,起支承作用。另一類是光伏方陣與建筑的集成。
光伏組件以一種
建筑材料的形式出現,光伏方陣成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光伏建筑一體化的優勢與好處,首先在于節省了空間,不需要占地興建光伏電站;其次是可自發自用,減少電力輸送過程的能耗和費用。同時,還能夠節約成本,適用新型建筑維護材料,替代了昂貴的外
裝飾材料(玻璃幕墻等),減少建筑物的整體造價,并且在用電高峰期可以向電網供電,解決電網峰谷供需矛盾。而最重要的,是杜絕了由一般化石燃料發電帶來的空氣污染。
另一方面,太陽能發出來的電力是直流電力,它的使用也分為兩種:離網、并網。離網系統一般需要用蓄電池將太陽能發出的電進行儲存。而并網發電則是將太陽能電力用設備直接并入電網使用,這是一種經濟、便捷的應用方式,代表著太陽能電力的應用主流,堪稱光伏發電的“生命意義”。所謂太陽能并網工程就是通過專用的設備,將
太陽能電池板發出的直流電轉換成符合電網要求的交流電,實現太陽能發電的并網使用,經過升壓后的太陽能電力可以達到與常規電力一樣的要求,滿足生產和生活需要。
由此可以看出,電谷錦江國際酒店的光伏并網工程,既是光伏與建筑一體化的成功結合,又將所發電力并入當地電網服務于民,真正實現了光伏發電的最終意義。
一體化的普及尚需時日
近年來,借助
光伏產業的興盛,我國在推廣光伏建筑一體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僅2009年國家公布的金太陽示范工程補貼,光電建筑并網項目就占了222個,共298.4MW。而
2011年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補貼,或將達到10億元左右。
然而,盡管市場及產業政策均釋放出了利好信號,但光伏建筑一體化的發展仍然存在著障礙。
首先在于依舊略顯高昂的成本。盡管隨著技術的發展,光伏發電的成本已經在不斷下降。但就光伏建筑一體化來說,仍然不夠廉價。目前,我國并網
光伏發電系統的建設投資為20—25元/瓦,雖然相比前幾年已經大幅降低,但整體還是比較高,未來還需要從各個方面降低成本。
其次,整個關于光伏建筑一體化的政策還不完善。據了解,可再生能源在光伏發電上落實不力,全國已經建成的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僅有極少數可以拿到國家的上網電價;由于光伏發電不連續的特點,電力部門認為只是增加了電量,沒有增加實際可調度的電力裝機;對于電力部門關心的安全性問題、規模應用對于電網的影響、無功補償以及電網調度等問題都還沒有相應的標準和管理規程。
此外,還存在基本標準、規范和技術要求不健全、不配套等問題。生產
光伏電池組件及配套蓄電池的企業,雖然都有較完備的產品檢測制度和方法,但有的企業貫徹執行不夠認真;進入市場的少數
光伏產品沒有商標及完備的產品說明書和安裝使用手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