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在“第七屆國際
綠色建筑與
建筑節能大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將從“啟蒙”階段邁入“快速發展”階段。與之相對應的,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工作已準備就緒,明確要求由國家財政投入的建筑,無論是保障房、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首先“建筑節能”要達標。
在節能減排的壓力下,政府一直是綠色建筑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今年1000萬套保障房任務,全國各省市更是對其綠色節能相當重視,北京、深圳、江蘇就紛紛下發《保障房綠色建筑評價規范》。
對于與建筑節能相關的企業而言,它們無疑將迎來一場“盛宴”。
太陽能利用是低碳
節能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不過對這個行業而言機遇與挑戰并存。
就太陽能熱水器行業而言,2010年總產值是600多億元,而1000萬套保障房,意味著今年的市場增量將有100億元的空間。太陽能企業要占有和分享這100億元的蛋糕,必須設計符合保障房市場需求的產品,同時擁有成本優勢,這對很多中小企業而言,是一種挑戰。
力推“幸福保障房陽光熱水工程”的四季沐歌太陽能公司則早已在這場盛宴中搶先“卡位”。該公司負責人認為,
中標綠色保障房工程,“品質和成本”是關鍵。在綠色保障房建設中,控制成本是企業的責任,而四季沐歌作為行業領軍者,擁有明顯的技術優勢以及全產業鏈的成本優勢。
對于建筑節能問題,住建部總經濟師李秉仁曾表示,建筑運行能耗約占我國全社會總能耗的30%,建筑領域減排經濟性最高。
有業內專家也算過一筆賬,未來5年,如果新建的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中80%都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的話,5年下來僅電費一項將節省1500億元。為此呼吁盡快出臺保障性住房建設標準,實現全生命周期內綠色建筑成本最優化,并強調綠色保障房最有效的推手應該是政策機制,應該通過稅收優惠與補貼政策方式,促成一場太陽能與建筑完美結合的“聯姻盛宴”。
但是,在保障房的建設上,國家只有對地產業的優惠政策,保障房的綠色配套建設標準和政策遲遲沒有出臺。
也正是綠色保障房建設“標準”缺位,參與保障房建設的企業沒有準入
門檻,導致保障房“綠化”很多停留在表層。其實,保障房是一個比較大的建設范疇,包括廉租住房、公租房、經濟適用房,也包括限價商品房。不同的居住人群、不同的地理環境、不同的人文需求,使得保障房的建設以及與保障房“綠化”工程相配套的服務也應該是多元化的。
據了解,四季沐歌一直致力于多樣化、多能源復合系統的綜合解決方案和全流程一站式服務,不僅與房地產企業達成戰略合作,把太陽能熱利用植入到地產規劃設計中,并且在商業模式上作出探索,比如“合同能源管理”和“太陽能熱利用BOT項目”商業運作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是太陽能企業與用戶簽訂節能服務合同,用戶通過能源優化節省的費用算作利潤雙方共同分配的一種商業運作模式。而太陽能行業“BOT項目運作”則是太陽能企業投資建設和安裝太陽能系統,并參與分戶計量的能效經營,在收回自有資金后,太陽能企業把項目轉讓給市政或其它市場經營機構。
其實,太陽能企業的節能建設,不僅只有家庭熱水的系統解決方案,還廣泛應用于建筑的
采暖、制冷、
干燥除濕、新風乃至
太陽能發電,但需要很多的政策支持。
在全國房地產市場,今年1000萬套保障房已占全國地產總投資規模20%以上。按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的推算,我國只要維持每年新增綠色建筑項目100個,“十二五”期間將節能8.5億千瓦時(約折合節省電煤29.2萬噸),減排二
氧化碳76.6萬噸。
四季沐歌工程技術公司副總經理張晟耀表示,如果太陽能熱水器是行業的1.0時代,那么圍繞人與建筑的需求而展開的與熱能相關的應用則是2.0時代的標志。在這個時代,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的技術和產品是建設綠色建筑、綠色社區、綠色城市,推動自然和人居和諧共生的紐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