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當地的型材與金屬門窗行業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擁有了天時、地利,且長期的市場耕耘與積累也已經讓四川型材與金屬門窗行業在三、四級城市呼聲很高,其渠道優勢明顯。對此,四川省金屬結構行業協會會長劉丹陵自豪地表示:“經銷渠道的鋪墊是個長期的過程,我們用了很多年時間進行開拓和鞏固,在三、四級城市,四川型材與金屬門窗行業的渠道相對較完善,而省外的廠家在這方面顯然就要弱一些。在三、四級市場的對抗中,我們的勝算很大!”
本土品牌與入侵品牌爭奪激烈
興發、中德,這些在業內如雷貫耳的名字如今早已在四川的市場上早已扎下根。在一級市場,他們的強大攻勢讓四川本土的企業往往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08 年的金融海嘯,讓外來品牌與四川本土品牌都經歷著市場疲軟與開發新市場的困難與重擔。此時,三、四級市場的爭奪開始日漸激烈。
三、四級市場競爭的加劇,對于四川型材與金屬門窗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去年型材行業的一份數據顯示,型材市場已經連續多年保持增長。但另一方面,市場也高度分散,市場份額超過1% 的企業寥寥無幾。“四川型材與金屬門窗行業在三、四級市場的占有量其實還遠遠沒有飽和,我們知道這些,外省的企業也同樣清楚。”四川陽光型材董事長廖健表示,“從我們在全國不少型材經銷點反饋的情況來看,外省品牌的身影明顯增多。”談到未來的發展,廖健表示,四川型材與金屬門窗行業要做大做強,除了要克服固有的種種頑疾外,還應該將自己已有的優勢繼續發揚。
行業人才匱乏 服務欠缺
平心而論,四川型材與金屬門窗行業的設計和做工其實并不差,否則也不會受到市場的青睞。然而多年以來,“捉襟見肘”的設計創新與技術改造能力還是讓四川型材與金屬門窗行業吃盡了苦頭。四川本土的專業設計人才和設計團隊的大量匱乏依然是行業的心病,以致稍有實力的本土品牌一般都是邀請省外或者國外的專業設計團隊為其完成新產品的定樣。對此,四川金和建材有限公司營銷總監王遠軍表現出了痛心和無奈:“我們公司很多門窗款式的設計都委托省外專業的門窗設計公司進行設計,因為本土的設計水平確實有限,設計師也相當匱乏。”
而本土的一些設計師也表示:“一些新開的門窗廠里面的設計師基本上就是繪圖員,拿著別人的產品對著畫,畫好了再帶回去抄襲就行。”
此外,四川型材與金屬門窗行業在長期的市場拼殺中,一直很重視銷售渠道的開拓,但是許多企業都沒有形成完整的服務保障體系,各地方市場的經銷商沒有完善的售后服務,配送、安裝、調試、后續的維護清潔等都不完善,這也是四川型材與金屬門窗行業急需打破的另一道困局。
業內專家表示:“其實不光是四川,國內整個型材與金屬門窗行業如今都處于調整期,都面臨完善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質量的問題。”相對于家電等比較成熟的產業,型材與金屬門窗行業的服務依然太過粗放。采訪中,有專家建議,不妨建立一系列規范的產品質量服務保障制度,還可以考評地方市場經銷商的配送、安裝、調試、后續維護清潔的成本,成立型材與金屬門窗行業售后管理部,向地方市場經銷商提供跟蹤服務,以體現出更好的品牌價值和形象。
時光荏苒,假以時日,四川的型材與金屬門窗行業在經歷了起跑期與加速期的種種困難后,勢必鑄造一個屬于“四川創造”的集體品牌。而中國內需最堅實的三、四級市場也將會被完全突破,“四川創造”將傲立群雄。【完】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