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
“十二五”目標再上調,著力發展分布式太陽能
國家能源局公布最新的一系列
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目標,其中,至2015年,我國
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500萬千瓦。這相較此前,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所透露,“到2015年,國內的太陽能
光伏發電的裝機容量目標為1000萬千瓦”提高了50%。至此,坊間流傳已久的太陽能“十二五”發展目標將再度上調消息得到了 中投顧問
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表示,完全實現規劃中提出的目標,在2015年實現非化石能源開發總量達到4。8億噸標準煤確實存在不小的難度。首先是風電、太陽能
光伏發電、生物發電成本較高的問題依然存在,隨著發電規模的擴大,政府的補貼數額也將越來越大,最終將會不堪重負。此外,更為關鍵的是,電網建設滯后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一旦可再生能源發電規模大幅擴大,必然導致電網難以負擔。
事實上,“并網”難題一直以來就是業界對“"十二五"發展目標上調”持懷疑態度的主要理由。
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網部計劃處處長劉長義曾表示,此前國家電網公司規劃的是在“十二五”期間,電網可承受800萬千瓦的
太陽能光伏發電接入量,如果裝機裝量目標提高到1500萬千瓦,電網對
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承受能力也可能會相應地提高到1200萬-1300萬千瓦。
“目標最終還是上調了,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節能減排的迫切和在發展太陽能
光伏產業上所下的決心。但目標不是"拍腦袋"得出的,為應對并網難,管理層會有相應的舉措,例如此次著力發展分布式太陽能就是一個及繞開了并網難,又充分發揮光伏優勢好辦法。”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企業負責人介紹。
分布式太陽能前景廣闊,正中光伏企業下懷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在最近的一次講話中曾特別介紹,“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完善光伏發電補貼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應用;促進農村可再生能源利用,到2015年,在全國建設200個
綠色能源示范縣。
所謂“分布式太陽能”,這個在外行看來有些陌生的詞匯作為發展
太陽能光伏產業的一個側重點,早就得到了絕大多數業內人士的認同。
英利集團首席戰略官馬學祿看來,“光伏發電的移動性、獨立性、小型化,甚至微型化特點,是所有傳統能源發電所不具備的。而只要充分發揮光伏發電的特點,光伏業將為完善我國能源結構做出巨大的貢獻。”
“相關管理部門與英利做過一個粗略的測算,我國每年新增的建筑房頂面積可提供光伏發電1千萬千瓦(10GW)。它的優勢在于:不占土地;樓上發電樓內用,不造成傳輸損耗;提供晝夜電需差,消除峰電壓力。除發達地區外,偏遠山區、海島、邊防哨所、海上設施等也可充分利用光伏發電。我國電力格局較為分散,至今仍有1000-2000萬無電人口。根據國際慣例,在這些地區建設電力傳輸系統與發電系統的投資比例基本達到1比1,花費巨大。而選用光伏發電,或采取風光互補的模式,將有效解決這一狀況。”馬學祿補充道。
“十二五”太陽能企業將搶占“屋頂”制高點
日前有消息指出,將在年底前發布的北京市《
太陽能建筑應用項目管理辦法》計劃從2012年開始在全市新建
民用建筑中大力推廣太陽能熱水系統。
據悉,為實現全市“十二五”期間
建筑節能620萬噸標準煤,北京市新舊建筑節能將“齊頭并進”,除了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節能
設計標準之外,既有建筑也需按照標準進行改造。
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涉及到必須改造的項目時,可獲資金補貼。中央對北京地區按照每平方米45元的標準進行補貼,北京市對實施改造的項目給予每平方米100元的補貼。而對于安裝太陽能熱水,北京市按照太陽能熱水系統的集熱器面積給予補貼,每平方米200元。
“北京推廣太陽能熱水系統的示范效應不言而喻,其所帶來的巨大市場對整個光熱應用領域將是一個極大的利好。雖然它不是光伏,但與光伏同宗同源,特別是未來其將與光伏一并爭奪"屋頂"這個太陽能行業新的制高點。”上述不愿具名人士介紹。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