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今年以來在A股市場上鮮有表現的北玻股份于近期上演了驚人“逆襲”。9月19日,該股股價開盤后便極速漲停,復牌后仍以漲停報收,再加上此前兩個交易日的漲停,北玻股份成為上周A股市場上當之無愧的領漲龍頭。9月15日~19日,北玻股份股價連漲4天,其間漲幅達40.37%。此外,耀皮玻璃、金剛玻璃、洛陽玻璃等
玻璃板塊相關個股亦悉數飄紅。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近期的玻璃板塊上演了一幕沖漲大戲?
玻璃板塊“逆襲”源于期貨上市傳聞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玻璃期貨上市計劃已經通過了工信部、發改委等相關部委的意見征求,證監會正計劃上報國務院,玻璃期貨將于9月26日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下稱鄭商所)掛牌上市。中研普華行業研究員韋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股市大盤疲弱,但玻璃板塊是亮點,多只個股走強。近期玻璃板塊的上漲應歸功于玻璃期貨即將上市的傳聞,市場借機炒作。
韋金指出,首先,我國只是世界上最大的玻璃生產加工國,而不是玻璃強國,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玻璃定價權。玻璃期貨不僅將促使我國
玻璃行業形成基準價格,還將為全世界提供一個具有公信力的指導價格,為我國從玻璃大國轉向玻璃強國奠定基礎,最終提高我國的玻璃話語權并形成定價權。其次,玻璃期貨可以作為杠桿工具,提高玻璃產業鏈中各個環節的企業資金利用率,通過期貨市場豐富經營方式,增強盈利能力,引導玻璃行業進行產品調整從而淘汰落后產能。再次,由于玻璃的價格波動很大,許多生產、加工企業亟須尋求轉移風險工具,玻璃期貨正是最好的風險轉移工具。這就是我國為什么要推出玻璃期貨的原因。
在韋金看來,我國的玻璃市場供需矛盾依舊。從整體上看,2012年上半年的
平板玻璃產量為 366,055,470箱,同比下降3.09%,下游產業需求仍然低迷,行業產能仍然過剩,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此外,房地產開工面積數據不佳,建筑
建材行業需求低迷,水泥制造業利潤同比下降一半,而
平板玻璃制造業的利潤同比降幅已超過100%,這使得原本已產能過剩的玻璃行業更加‘舉步維艱’。玻璃行業供大于求的局面沒有改觀,現在只能寄望于未來玻璃產量下降和建材市場回暖能夠緩解供需矛盾。”韋金指出。
玻璃期貨業績提振作用仍待商榷
然而,鄭商所9月13日對有關玻璃期貨上市的報道予以否認,這已不是鄭商所首次否認玻璃期貨的上市時間表了。就在7月,鄭商所曾針對部分媒體報道的“玻璃期貨將于8月底前上市”的消息進行了非公開否認。不過,這足以看出市場對玻璃期貨上市的期待程度。創新和力推新品種是今年期貨行業的亮點,但在白銀期貨上市之后,新品種上市就放慢了腳步。在長達4個多月的時間里,市場期待的玻璃和焦煤兩個品種已經基本成熟,但仍然沒有拿到“準生證”。
據悉,玻璃期貨將是今年繼白銀期貨之后的第二個新品種。玻璃期貨不上市,其他新品種也不會陸續推出。雖然此次有關玻璃期貨將于9月26日上市的消息剛剛傳出就被鄭商所否認,雖然玻璃期貨的上市時間一再晚于市場預期,但A股市場上的玻璃行業相關
上市公司仍對此有所反應。
“玻璃期貨的上市不僅能對玻璃行業產生刺激作用,對相關行業也會產生影響。從產業鏈角度看,玻璃行業涉及的上游包括
純堿企業、
石英砂企業、重油企業等,中游有玻璃生產企業、貿易企業,下游涉及
玻璃深加工企業、建材行業和汽車行業等。現貨企業對新生事物比較期待,玻璃期貨市場將商品屬性與金融屬性結合起來,企業將多一種經營戰略部署工具,而這也是現貨企業所樂見的。”韋金表示,“不過,應理性看待玻璃板塊的上漲行情,因為玻璃期貨上市能否為相關企業帶來業績提升仍值得商榷。目前的玻璃行業處于產能過剩狀態,出現了旺季不旺的銷售局面,玻璃期貨上市并不能改變現貨價格的走勢。所以,從短期看,指望通過期貨市場來大幅提升企業業績是不現實的。”
產業結構調整望借期貨上市“東風”
當然,如果玻璃期貨真的能如期上市,在韋金看來,這將促進產業布局向中西部地區調整,促進產能向優質企業集中,提高玻璃價格的
透明度,并為不同區域進行合理定價,最終解決玻璃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優化產業內各要素配置,從而完善玻璃行業的結構體系。
韋金進一步分析道,第一,我國的玻璃產業集中度低。2012年1月,全國前十大
浮法玻璃生產企業產能僅占全行業產能的39%,與全球玻璃生產集中在四大生產企業(英國皮爾金頓、美國佳殿、法國圣戈班、日本旭硝子)相比,我國平板玻璃的產業集中度明顯偏低。第二,玻璃產業布局不合理。去年,我國86%的平板玻璃產能集中分布在東部地區,其中,華東32%、華南25%、華北29%,而東北、西南和西北地區的產能僅占14%。另外,玻璃不易運輸和儲藏的特性在布局不合理的情況下易使運輸成本上升。第三,區域價格差異大。華北、華東和華南等地區間的最大價差可達660元/噸,其中雖然有產品質量差異的原因,但產能布局集中導致互相競價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第四,玻璃市場面臨供大于求的產能過剩局面,同時上游玻璃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再加上跨國公司在技術、管理和品牌等方面的優勢挑戰,玻璃行業的銷售遭遇困境。
“除了行業自身發展外,
玻璃企業還可以借助玻璃期貨等金融工具的調節和引導作用。玻璃行業具有市場化程度高、標準化程度高、市場規模較大等特點,具備上市期貨品種要求的基本條件。玻璃期貨若如期推出,將有效拓寬原有的玻璃行業銷售渠道,最終探索出新的經營模式,助推行業持續穩定的健康發展。”韋金總結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