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產業的多事之秋還在延續。一份日前公開的法庭文件顯示,已破產一年有余的美國加州太陽能企業Solyndra,在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調查”最終裁決結果(美國時間10月11日)的第二天,就以壟斷為由,將無錫尚德、天合光能與英利綠色能源三家中國光伏巨頭告上當地法院,稱這些公司的壟斷行為給它造成15億美元損失,公司將為此尋求補償。
作為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排頭兵的光伏產業,前些年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如光速般造就了多個新能源產業“大鱷”。但從去年至今,國內90%以上的光伏企業面臨虧損、減產、停產。雪上加霜的是,最近美國、歐盟、印度等紛紛啟動對中國光伏企業的反傾銷調查,這是迄今針對我國的最大規模貿易訴訟,國內光伏企業生死攸關。
光伏行業經過過去幾年的高速發展,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素質性矛盾更加凸顯出來,加快轉型升級已經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英利集團的轉型,正在為業內提供典范。
轉型升級以自主創新應對光伏危機
英利集團副總經理鄭小強表示,英利將以“創新、升級、發展”為總要求,以市場需要為導向,以創新和變革為動力,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產品整體升級,通過管理創新實現員工隊伍整體升級,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鞏固確立光伏主業的全球領先地位,全面提升混業經營的發展水平,實現公司發展質量和發展效益的全面提升。
鄭小強說,英利轉型升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包括實施兩個轉型和五個升級。兩個轉型指商業模式由單一生產模式向系統與服務轉型。改變過去單純生產并銷售光伏組件的模式,涉足光伏電站設計、開發和運營,提供系統的太陽能發電解決方案和服務,增大公司盈利空間,增強抗風險能力。營銷方式由產品營銷向企業營銷轉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通過良好的企業形象和影響力,整合優勢資源,與更多有共識、有實力的大公司坦誠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的發展目標。五個升級指將以適應市場需求為目標,建立精簡高效、快速反應的管理模式;由傳統產品向定制化、差異化產品升級,生產輕質、高效的高端產品;建立全面的內部質量服務管理體系;建立職業化、專業化團隊,著眼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不斷鞏固并發展品牌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實現品牌升級。
作為光伏行業的領軍企業,英利集團一直倡導和鼓勵全員創新,在英利人人爭當發明家。在“全員創新”理念的指引下,一個擁有兩萬多人的大技術團隊的創新成果遍地開花。
轉型升級的效果體現在具體的產品上,9月25日,英利第一屆技術創新博覽會開幕,參展的600多個創新項目80%來自于一線員工之手!耙蛔內泳盒”創新項目每年可節約2千萬元,“太陽能新型刮刀”創新項目按1G瓦的產能計算,年可節約制造成本1500萬元,“新型石墨舟”創新項目保守計算每年可以節省設備維修費用250萬,“清洗機純水循環利用”創新項目每年節約費用179萬元……這些創新并非來自于科研院所的專業人員,而是出自英利普通一線員工之手。
英利集團相關部
門負責人王志新表示,多年來,英利集團在太陽能
光伏技術方面已經申請國家專利445項,170項已獲授權。正是重視技術創新,抓專利攻略,使企業保持了強勁的國際競爭力。今年上半年英利組件出貨量超過1100兆瓦,同比增長43%,位居全球第一位。
相關部門負責人王志新表示,多年來,英利集團在
太陽能光伏技術方面已經申請國家專利445項,170項已獲授權。正是重視技術創新,抓專利攻略,使企業保持了強勁的國際競爭力。今年上半年英利組件出貨量超過1100兆瓦,同比增長43%,位居全球第一位。【完】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