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擱置電信爭端
歐盟此前告知成員國,收集到了足夠的確鑿證據證明華為和中興通訊從不當的政府補貼中獲益,從而以低價方式向歐洲市場“傾銷”產品。
英國《金融時報》稱,這將是歐盟對中國提起一代人以來規模最大的貿易訴訟之一,也是歐盟委員會首次主動立案進行貿易調查,而非為回應某家私營企業或某個行業組織提交的申訴而進行調查。
上述案件引發關注的另一點是,有別于歐盟以往針對中國提起的貿易申訴,因為它不涉及低端制成品,如鋼管或瓷磚,而是涉及一個具有巨大商業和戰略價值的尖端行業。
華為歐洲代表昨日出席了中歐工商峰會。
頗為蹊蹺的是,最近有官員援引德古赫特的話稱,這種案件需收集更有利證據才能推進。歐委會否認了上述“擱置”與溫家寶的訪問有關。
另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稱,在此前歐盟的吹風會上,歐盟官員將雙方的貿易摩擦描述為“比較常規”,以緩和會前緊張氣氛。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陳新向早報筆者表示,“中歐目前貿易摩擦依然只是很小一部分,只占到中國對歐出口額的1%左右(光伏摩擦是特例)。”陳新指出,關鍵要看雙邊貿易的構成,例如中日貿易以加工貿易為主,中國從日本進口原器件,組裝后再銷往全球;而中歐之間的加工貿易較小,以出口貿易成品為主,而且發生摩擦的主要是自有貿易這塊。陳新表示,相信此次會晤更多的是考慮在中歐貿易出現下滑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推動雙邊貿易。
英國《金融時報》則提醒,歐盟對于所謂的“國家資本主義”擔憂與日俱增,擔心這些政府密切控制著私有和國有企業,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政策來給予這些企業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在歐盟委員會采取行動的同時,美國政府也對其所稱的中國貿易違規舉動采取更加強硬的立場,這一問題已在美國大選中成為重要議題。美國當地時間17日,奧巴馬政府就汽車與汽車部件出口補貼問題對中國提起申訴,這是其在兩個月內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發起的第二宗貿易申訴,也是今年以來的第三次。
今年3月和7月,美國先后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和中國對美國部分汽車征收“雙反”稅,向WTO提起磋商請求。在3月的行動中,歐盟和日本也參與其中。
“繼續通過適當渠道參與解決歐債問題”
中國對歐債的態度,是歐盟需要權衡的關鍵問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學家張永軍稱,中國并未將購買歐債與貿易爭端聯系起來。
法新社稱,歐盟希望中國能從其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拿出部分來購買歐盟債券。外界猜測,中國大約四分之一的外匯儲備是以歐元計價的資產。
早在今年8月底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時,溫家寶就已經表示,中方愿在充分考慮風險防控的前提下,繼續投資于歐元區國債市場。
溫家寶昨日在中歐工商峰會上重申,中國是負責任的長期投資者,將繼續通過適當渠道參與解決歐債問題。
據歐方公布的成果清單,中歐雙方昨日簽署了包括科技、反壟斷、低碳及可持續發展合作在內的多項合作協議,并公布了48項對話成果,涵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經濟貿易投資、雙邊合作、和平安全和全球問題共五大領域。【完】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