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
光伏行業里,最瘋狂的環節莫過于
多晶硅。在擁硅為王的歲月里,似乎掌握了多晶硅的生產,就成了盈利的最大法寶。隨著新產能的不斷釋放,多晶硅的供需關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價格一落千里,國內大多數多晶硅項目成了燙手山芋。年初,曾經被英利寄予厚望的六九硅業項目,被英利處理成一個長期的資產減值項目,被減值金額高達22.5億元。賽維的馬洪15000噸多晶硅項目已然停產。10月,航天機電發布公告稱,擬以4.88億的價格,轉讓其持有控股子公司神舟硅業29.7%股權。連年累計虧損6.6億后,神州硅業被其控股股東接手。
似乎是同樣一出劇本的兩幕演出。似乎驚人的相似,在組件輔料的供應環節,也存在著一個和多晶硅一樣瘋狂的產業--光伏玻璃原片。
作為組件環節的七大輔料之一,光伏玻璃一直是組件非硅材料的重要材料之一。目前主要組件廠均使用光伏
鍍膜玻璃作為組件的封裝玻璃,一年多前光伏鍍膜玻璃還沒有大行其道的時候,光伏
鋼化玻璃則是市場的主流。不管是鍍膜玻璃還是鋼化玻璃,其都是由光伏玻璃原片生產而來。光伏玻璃的瘋狂,真是來源于光伏玻璃原片生產環節!
相對于光伏行業的其他環節,玻璃交易金額和項目投資都顯得不顯山露水,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但這個行業也擁有諸如信義玻璃、彩虹電子、中國玻璃、安彩高科、金晶科技、耀皮玻璃、旗濱集團、拓日新能、秀強股份、南玻、中航三鑫、亞瑪頓12家
上市公司。是
光伏材料板塊最大上市軍團。
2010年,幾乎所有的組件廠采購人員都領教了玻璃的瘋狂。在組件市場不斷膨脹發展的直接誘因下,加之少數玻璃原片廠對價格和貨源的操控之下。玻璃價格不斷上漲,一度探到80元/㎡以上的高位價格。一片難求,不止是采購對電池片的驚嘆,玻璃也成了一片難求的對象!據筆者所知,當時不少組件廠因為玻璃停線不在少數。
上帝讓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在光伏行業爆炸式的發展中,與大煉多晶硅、大建電池片線一起,無數的
玻璃窯爐在安徽、陜西、河南等地建立起來。甚至他們還加入了原片所需要的重要原材料超白
石英砂礦的爭奪中去。中航三鑫、福萊特、和合等都將眼光投到了安徽鳳陽,旗濱集團和南玻則在廣東河源建立了生產基地。鳳陽和河源是我國最大的兩處超白
石英砂礦的產地。
2010年,瘋狂的大幕拉開。各家
玻璃企業豪賭光伏玻璃原片。與多晶硅上則數十億級的投資,大則上百億的投資相比,光伏玻璃原片
窯爐的投資顯得小巫見大巫。250噸日投料玻璃窯爐的投資約在1億元左右,500噸日投料玻璃窯爐的投資約在1億5千萬元甚至更高的投資。此外,光伏玻璃原片的生產是高能耗性質的,生產所需要的石英砂、
純堿、燃料數額巨大,對現金流的要求頗高。2010年,
玻璃行業的其他玻璃生產廠家,以及無數被光伏行業吸引的資本,不管他們原先是做房地產還是酒瓶的,不管是做煤礦還是做
建材,都匯聚在光伏玻璃原片的生產環節,共同為光伏玻璃原片的瘋狂譜曲。
2010年的瘋狂過后,
2011年光伏玻璃原片產業繼續發熱。信義玻璃持續發力,信義玻璃一年之內新增產能2000噸/日左右,成為行業第一。福萊特、彩虹電子、中俊
新能源、安徽兆興都是上千噸/日藍圖計劃。全國幾乎沒有光伏玻璃原片企業沒有擴產的計劃,據筆者2011年所調研的33家光伏原片企業粗略統計,2011年全國共有28家企業啟動了擴產計劃。這其中,9家企業是初次涉水光伏玻璃原片領域。在2011年,光伏玻璃原片行業產能到達了瘋狂的頂峰。這一年,筆者所調研的33家企業共有13735噸/日的產能。其中僅2011年完成擴產的產能是5830噸/日。
13735噸/日的產能是什么樣的概念?2011年,據solarbuzz的數據顯示,全球的安裝量約為27GW。加之庫存因素,我們將2011年的玻璃需求放大到35GW。全年的玻璃原片需求僅為8925噸/日。(這是一個基于60%原片合格率的保守數據計算得出的)光伏原片行業玻璃產能過剩4810噸/日。
然而,這還不是瘋狂的全部。到2011年末,上述33家企業建成的只待點火的產能大概是6705噸/日。換而言之,2011年年末市場實際存在的產能約為20440噸/日,相對于2011年需求8925噸/日,產能過剩11515噸/日,產能過剩130%左右。如果全部產能開出,可以滿足約80GW的組件生產需求。
2011年上半年開始,市場急轉直下,終端市場方面雖然市場需求保持增長,但是供大于需和巨額庫存的局面導致中國大部分的組件廠組件訂單量價齊跌。多米諾骨牌效益立即生效,玻璃企業迅速感知,價格開始不斷下挫。2011年起價格開始下挫到2010年高峰時的一半,隨即鋼化片40元/㎡的價格失守,到2011年底價格約為25元/㎡。此價格僅為2010年高峰值時的30%左右。
這個時候,光伏玻璃原片廠的成本底線依然被擊碎。一般來講,光伏玻璃原片的成本在20元/㎡左右。使用燃料的不同,距離客戶地的距離遠近,都會對成本產生影響。250T窯爐每天虧損額度約為30萬元左右,每月虧損900萬元。12個月左右,虧損額就會超過窯爐投資(以1億元投資計算)。500T窯爐每天虧損額度約為50萬元左右,每月虧損1500萬元。10個月左右,虧損額就會超過窯爐投資。(以1.5億元投資計算)自此,玻璃企業徹底從瘋狂的賺錢轉變為瘋狂的虧損。
2012年,瘋狂已經戛然而止。然而,瘋狂過后的后遺癥還在發作!光伏玻璃原片廠不斷有關閉窯爐、限產、轉產的消息傳出。一方面,玻璃企業紛紛將生產環節延伸至可以提高發電量的鍍膜玻璃環節,以增加利潤減少虧順。一方面原片玻璃的產能進一步減少,據筆者近日統計了國內37家(比2011年統計數量略有增加)光伏玻璃原片企業的情況,僅有15家還擁有玻璃原片的產能。一年中,22家近調研企業數目60%的企業或減少部分生產能力或關停了窯爐或轉變了生產方向,產能僅剩余7350噸/日。這一年在光伏行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玻璃老板們揮淚斬馬謖--19家企業共計減少了8755噸/日的產能。近30億元的投資灰飛煙滅。8755噸/日,這個數字幾乎是2011年全部的市場需求!而目前的玻璃原片的產能,仍需要有30GW的組件市場需求相匹配。
光伏玻璃原片企業在困境積極尋求自救,福萊特在2012年7月IPO已經進入預披露階段。然而在此之前另一家企業思可達已經過會被否。而另外一家裕華股份過會已近一年尚未發行。資本市場的冷淡與行業原先的瘋狂形成鮮明對比。瘋狂,已然完結。
是什么催生了瘋狂的玻璃原片行業?
首先,在瘋狂的光伏行業大環境作為注解下,一切就顯得那么的理所當然。其次,高額的利潤鼓噪著各種老板前仆后繼。在光伏原片窯爐建設最瘋狂的2010年,鋼化片價格一度觸及80元/㎡,企業利潤高達200%左右。馬克思說過:資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更何況是200%的高回報,在瘋狂的歲月里,幾個月收回成本的故事太多太多。給了企業老總們無盡的刺激和想象。"一片難求""200%""半年回本"這些關鍵字不僅刺激老板的腎上腺,更變成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窯爐。再次,各地政府的招商需求,在政府的支持下銀行的大力支持給了老板們太多的信心和實際上馬項目的資金條件。打開光伏玻璃原片產能分布圖,安徽儼然是光伏玻璃的第一大省,河南及陜西等中西部身份緊隨其后。一方面是對稅收、GDP、政績的渴望。一方面是對政府支持、銀行信貸支持的需求,兩者一拍即合。光伏玻璃原片--這種高能耗的產業迅速在中西部地區落地生花。
瘋狂到這,似乎已經終結,然而故事還在繼續。時至今日,玻璃原片的供需已經形成了大致的供需平衡,且還有產能會陸續關停的背景下,對光伏玻璃原片廠而言,似乎價格的止跌回漲已在眼前。然而,光伏玻璃原片供應的持續性,與組件市場的不確定相遇,又讓玻璃價格的起伏帶上了很多不確定參數。
那些上億投資興建的窯爐的煙囪依然高聳,他們不會憑空消失。筆者2012年調研的37家光伏玻璃原片企業中,依舊還有包括遠東、新福興、金達光伏在內8家擁有6100噸/日的產能未被釋放。只待價格回漲到老板們的內心期待,新一輪的擴產又將被點燃!就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