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中國光伏市場前途光明,路途注定波折起伏,只要行業不在發電成本上繼續下功夫,光伏發電的未來或許沒有想象中的美好。若想光伏發電真正能夠暴發,行業和市場說了算,長期看政府反而有心無力。
利好一:光伏裝機量有增無減
2014年中國光伏需求量預計會達到12GW,分布式光伏系統原定目標是7.6GW,但是行業專家一致認為很難實現。不管是分布式裝機量占據主導地位還是大型地面電站依然保持領先,中國光伏市場的持續增長是必然的,因為中國政府救市態度非常明確,可以隨時通過出臺或修改原有政策來刺激市場,中國光伏產業沾了“計劃經濟”的光。
但同時不得不指出,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仍然是非常不正常的,對政策的依賴性沒有絲毫減弱。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今年1~10月份中國光伏新增裝機3.61GW,這意味著本年度剩余的2個月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量會在4~5GW左右,“搶裝”現象非常明顯。一來顯示出整個行業存在很強的投機心理,二來則表明政府牢牢的控制了市場,市場變數非常大。
如果沒有行業成本革命性的下降,中國光伏企業的好日子恐怕不會太長久,政府不可能在當前補貼力度下每年給光伏行業創造十幾吉瓦的市場,迫于財政壓力,逐年降低行業補貼是必然的。屆時,光伏企業的建設熱情將占據主導地位,有了清晰的政策企業未必敢于建設;叵爰磳⑦^去的2013年,如果不是中國政府把1元/度的補貼期限延至到年底,哪有中國光伏企業的火爆。所以光伏企業更應該居安思危,一味布局市場沒有意義。
利好二:分布式流程有望稍稍理順
2013年是中國分布式光伏市場的啟動之年,萬事開頭難,分布式光伏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不可否認,分布式光伏的發展還面臨很多問題,但有總比沒有強,逐漸解決問題總比坐而論道強很多,所以筆者認為,2013年中國光伏市場存在的一大利好就是分布式流程有望逐步理順。
分布式流程被理順,其最終目的是為資本市場提供幾個成功、鮮活的案例,告誡投資者分布式光伏雖然面臨各種風險,但在國家補貼能夠及時發放、工業園區用電穩定性較強、電費收取等各方面都落實到位后,分布式電站還是有利可圖的。換句話說,分布式光伏市場肯定是存在風險,但只要能夠證明機遇大于挑戰,相信還會吸引很多投資者涉足。
當然即便分布式流程理順,分布式市場也不會立刻大面積普及開來,畢竟在0.42元/度的補貼額度下,當大量企業熱情參與時,國家財政會吃不消。所以當分布式流程理順后,國家還會逐年下調補貼額度,將分布式市場規模保持在一定的合理范圍內,杜絕暴增暴跌的現象。
利好三:寡頭壟斷格局明顯,行業發展趨于健康
中國光伏產業目前有效產能約為45GW,比2012年的60GW下降了約25%,展望2013年中國光伏總產能不會繼續減少,這是需求持續增長決定的。雖然產能仍然過剩,但對任何的行業來講,也只有產能過剩才能保持持續競爭,供需恢復到理想的平衡也不是好事。2013年中國光伏產能只會有增無減,但令人欣慰的是,這種增減卻出現在不同的派系之中,即一線企業產能產量持續增強,二線企業維穩,三線企業產能繼續降低。這種此消彼長的格局既保證了光伏產業的需求不會出現斷層,又有利于淘汰落后產能,形成一種寡頭壟斷的局面。
當然這種寡頭壟斷是指大量訂單流向了晶科、晶澳、阿特斯、英利、天合等一線企業,并不會形成絕對的壟斷,因此對行業長遠發展是非常有利的。經過三年多的“洗禮”,一線企業其實也不會大面積建廠擴產,其擴產更多來源于代工模式,更何況在企業紛紛涌向下游的情況下,加之行業回暖并沒有給企業帶來大量的現金流,這些企業暫時也沒有擴張的實力。
同時,2013年中國光伏市場也會面臨各種挑戰,其主要的挑戰可能是以下幾點:
挑戰一:行業由過度依賴歐洲轉為過度依賴國內
全球光伏市場的增長其實就是中美日三大光伏市場的增長,2014年日本市場已經充滿不確定性,前途未卜,很可能會因為政策下調和并網問題而出現斷崖;歐洲市場預計和今年持平,保持在8~10GW的水平上;中國市場2014年既定12GW的裝機量還會占據全球1/3的份額。中國光伏產業由過去完全依賴歐洲演變成了仰仗國內市場,其實風險仍較大。不過,光伏企業內心存在一種僥幸,認為中國政府不會對巨大的產能坐視不管而降低光伏裝機量,哪怕徹底違背市場規律,這也是所有人對光伏產業看好最主要的原因。
但是中國市場和國外一樣都是典型的政策市,所面臨的財政補貼壓力越來越大,并網問題也非常突出。國家一面限制大型地面電站裝機量,一面強力啟動分布式光伏市場,分布式能否擔負重任其實是未知數,需要時間來驗證。畢竟對分布式市場來講,不是政府規劃建設多少,而是取決于企業是否愿意建,是否敢建,所以市場不確定性仍很高。
挑戰二:電網積極性仍是大問題
中國光伏市場總的裝機量已經突破10GW,今后5~10年每年的光伏裝機量都會超過10GW,早已經不再是發電市場中的“貴族”,不能再幻想享受電網企業的免費服務。如果把光伏發電量看作成一個商品,則檢驗商品競爭力的根本是看最終售價,這種售價包括生產成本和流通成本,這里的流通成本顯然就是指電網企業所獲得的利益。
光伏行業現在去衡量自身競爭力老是把光伏發電的生產成本和居民或企業的用電價格(最終成本)相比較,這種比較其實是沒有道理的,也是“心虛”的表現。同時,就算光伏發電完全變為分布式,也離不開電網企業的大力支持,因為光伏發電沒有解決儲能問題,也不能保證每天發電量恒定,離網模式根本行不通。無論何種形式都需要電網企業大力支持。
最近新出臺的各項政策都非常利好于光伏發電企業,忽視電網企業利益,這種模式肯定不會長久。
挑戰三:企業業績階段性波動非常大
2014年中國光伏企業非常仰仗于國內光伏市場,而國內光伏市場的季度性需求波動非常大,相應的企業業績也會出現忽上忽下的狀態,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的用工成本,或者引發大量代工、貼牌生產的現象出現,這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波動性根由是政策造成的“搶裝”,對產品生產質量、電站建設質量都帶來負面影響,也顯示出整個行業存在的投機性,值得警惕。
總之,中國光伏市場前途光明,路途注定波折起伏,只要行業不在發電成本上繼續下功夫,光伏發電的未來或許沒有想象中的美好。若想光伏發電真正能夠暴發,行業和市場說了算,長期看政府反而有心無力!就辍


亞洲最大的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站即將投入運行;年產120萬重量箱超白太陽能玻璃項目正在安裝調試;150兆瓦非晶硅太陽能電池和年產100萬平方米透明導電膜玻璃(TCO)項目即將開工建設……一系列光伏產業的先進項目仿佛變魔術般出現在蚌埠市的開發

當社會各界慨嘆中國光伏產業哀鴻遍野的時候,薄膜太陽能電池正在創造盎然生機。

郭臺銘馬不停蹄。9月16日上午剛剛完成山西大同新能源項目的揭牌,17日上午,這位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富士康集團總裁,旋即現身江蘇鹽城阜寧縣,出席富士康在當地的光伏基地項目簽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