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十二五”時期,北京市全面貫徹“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發展戰略,將城市發展建設與生態環境改善緊密結合,以切實提升首都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核心,把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建設低碳城市作為首都未來發展的方向,以技術進步、制度創新為動力,通過“部門聯動、政策保障、試點先行、重點突破”,深入推進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的發展。
目前,北京綠色建筑政策體系已基本完善,技術體系標準逐步健全。北京市發布了綠色建筑設計標準,標準涵蓋的不僅僅是單體建筑的內容,還提出了規劃的要求。編制了《北京市建筑評價技術指南》。截至今年6月,北京市共有51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筑的標識,其中設計標識45個、運行6個,綠色建筑的特點是星級高、體量大。
積極開展綠色建筑的實踐
北京市依托項目實踐,積極推進低碳區域的示范,包括未來科技城、麗澤金融商務區、懷柔雁棲湖的低碳城建設。未來科技城總規劃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將于2015年建設運行。園區除廠房、試驗車間及公共配套地上設施外,實現園區100%綠色建筑,三星級綠色建筑面積占園區建筑總面積30%以上,預計實施綠色建筑面積共約800萬平方米。在規劃層面主要是包括垃圾運送,綜合管廊和低碳建筑等。麗澤金融商務區明確能源、環境等各方面綠色生態指標,在園區層面提出12項指標,地塊層面提出10項指標,如單位建筑面積能耗、能源利用方式等。豐臺區長辛店生態城,研究了一套將生態城市目標以控規方式納入規劃管理的方法,將微風通道、植林地比例等10項綠色生態控制指標納入土地招拍掛階段中,徹底解決生態發展目標在城市建設中“落地”的難題,是北京首例系統完整的可實施的生態規劃項目。
全面發展綠色建筑。嚴格執行北京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和《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率先實現居住建筑節能75%的目標;在土地集約利用、建筑節能、中水利用、雨洪綜合管理和材料利用等方面突出本市特點。鼓勵把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公益性建筑和公眾關注度高、示范效益強的適宜建筑及非政府投資且建筑面積在2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建設成為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分類型分階段引導推進綠色建筑運行標識認證。
建設綠色生態示范區。綠色生態專項規劃應包含綠色建筑、市政基礎設施、能源、綠化、水資源、雨洪綜合管理等專項內容,建立能耗、水資源、生態環境等標準,建立包括綠色建筑星級比例、生態環保、綠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約利用、再生水利用、垃圾回收利用、建筑垃圾再生產等規劃指標體系。已批準正在建設的功能區按照綠色生態理念進行優化。
建設綠色居住區。加強對綠色居住區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情況的監督檢查,對規劃、設計、施工和運營等環節進行重點監管,綠色居住區內二星級及以上的綠色建筑面積占總建筑面積的比例應達到40%,開發后徑流排放量不大于開發前,硬質地面遮陰率不小于50%,垃圾分類收集率為100%等。
加強全過程監管、技術進步
未來將從多個方面予以保障,包括法規體系的完善、目標責任的考核、激勵政策以及監督管理等等。加強全過程的監管,從項目立項、土地供應、規劃設計、施工驗收和房屋銷售運營維護全過程監督管理來進行監督管理。市規劃部門在規劃條件下提出綠色建筑星級標準和住宅產業化要求,同時進行專項審查。
推進綠色建筑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加強綠色建筑區域化發展能力建設。培育和扶持綠色建筑相關產業及服務業的發展,鼓勵支持綠色建筑工程技術中心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帶動綠色建材、節能環保和可再生能源等產業的發展!就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