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著名職業經理人、港澳資訊CEO唐駿曾在《中國經濟周刊》發文指出:“不同的時代,人們對高樓的欲望和目的是一樣的,他們都是為了展示自己國家或者城市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不斷建設的一座又一座摩天大樓,除了借此炫耀人類工業文明和科學技術的驕人成就之外,更是想展示這個國家和城市的經濟、財富和時尚。”
“然而,與當年的美國、日本相比,中國現在的‘高樓沖動’卻是另一番味道。如果說上世紀30年代的紐約需要通過高樓來顯示自己的經濟和科技實力,而日本在60年代通過建設高樓來證明日本戰后的復蘇,那么當今中國各大城市興建摩天高樓則是一種‘暴發戶’式的炫耀,更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因為摩天大樓已經不再是技術、先進、時尚和實力的唯一象征,這種模式已經過時了!
“如果想通過建造‘世界第一高樓’帶來‘名片效應’,給世人留下一個城市印象,這是一個幼稚的思維方式。一個城市給別人留下沉淀的不是你擁有了‘世界第一高樓’,而是城市的規劃、交通、環境等公共服務,更是這個城市百姓的精神面貌和素質!
一場大火引發的高樓安全之憂
防火、防雷、防震、防風、防腐蝕、防塌陷……摩天大樓都有高要求
且不論該不該建,事實是,已經有大量的摩天大樓已經拔地而起。而對于已建成的高樓而言,安全性就是第一道危機。首先,如此高的建筑對消防安全、建筑質量安全等傳統建筑安全應對機制無疑是較大的考驗。
2013年12月15日下午6時50分,位于廣州越秀區起義路217號的建業大廈發生火災。廣州消防部門一共出動了27個中隊、58臺消防車,約350人在現場處置。次日早晨,大火已基本被撲滅,但樓體仍存坍塌危險。
經查,建業大廈起火原因為電線短路。實際上,這座大樓備有一些消防設施,然而事發時,這些設施完全沒起到作用,以至于事發當天雖然還在下雨,但依然難以阻止建業大廈就像一個起了火的燈籠一樣,被燒得通透。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建業大廈的小業主們曾向廣東省消防部門投訴,在大廈未進行規劃驗收和消防驗收的情況下,廣州信龍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將整棟大廈出租做倉庫。大廈內存在亂拉電線行為,甚至有員工在內部生明火煮飯。2011年,業主們再次到廣州市建委投訴。而就在發生火災一個多月前,建業大廈所在的越秀區,還派出副區長帶隊對建業大廈進行了督導檢查并且提出了整改要求。
可惜,所有這一切都無濟于事。
中國成達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尹渠軍告訴記者,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性確實有較大隱患,不過國家專門出臺了消防安全方面的規定,只要建筑單位按照規定配置探頭監測設備、感應器、滅火器,另外配置疏散樓梯,能夠在危急關頭盡量減少損失。而且按照規定,高樓的門應該是可以破門而入的,這樣在有危險時便于救人。但實際上,現在高樓里每間房子的門都十分結實,不利于救人。
嚴躍進表示,建業大廈火災至少暴露了兩方面的安全隱患,一是開發方、建設方責任意識淡薄,未履行安全生產責任,致使安全設施配置不到位,甚至為了追求利潤而使用假冒偽劣建筑材料;二是負有檢查監督義務的一些政府部門監督工作不到位,甚至不排除有些部門工作人員主動放水。
一位建筑專家表示,在一般建筑中很普通甚至是不成問題的問題,在超高層建筑中都成了特殊問題。“其中,消防問題是最可怕的。且不說高層建筑對電力系統的高度依賴,高層建筑有大量縱深的樓梯間、電梯井,如果防火分隔存在問題,起火后將像一座座高聳的煙囪。一座100米高的高層建筑,在無阻擋的情況下,煙氣只用半分鐘就能順著豎向管井擴散到頂層,速度大約為水平方向的10倍以上。”
北京市消防局負責人透露:“高層建筑火災救援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消防云梯一般只有100米高,如果300米的高樓出現火災,無法進行救援,除非動用直升機滅火,而現今我國有多少城市消防隊配備有直升機?高層逃生的可能幾乎為零!
除了消防,高層建筑的防雷、防震、防風指標也要求很高。層級越高,電擊情況越多,一棟超過100米的建筑物,一般情況其年預計雷擊次數超過0.25次;強烈的地震能在一瞬間讓摩天大樓毀于一旦;而強風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甚于強震的災難。此外,由于高處的濕度、風力影響,對建筑結構構造、防腐蝕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媒體2013年3月14日報道,深圳建筑市場存在違規使用不合格海砂現象,海砂中含有氯離子,一旦超標,將嚴重腐蝕混凝土中的鋼筋,破壞建筑的混凝土結構,產生安全隱患。而開發商之所以選擇海砂做建筑混凝土,是因為它可以節省一半的成本。而這種海砂,有可能流入在建的深圳平安國際金融中心等項目。
雖然后來經過抽芯檢測,結果顯示,平安國際金融中心混凝土氯離子含量符合標準要求,不涉及海砂問題,但人們因此發現,摩天大樓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質量風險。
目前越來越多的鋼結構高樓,雖然在防震、防風方面有天然的優勢,但難免面臨此類建筑的質量通病,如原材料變形、垂直度偏差、焊接變形、結構校正等問題。
摩天大樓的另一個安全問題是地面沉降。記者了解到,我國一棟在建的摩天大樓附近出現了4米左右的裂縫,其原因就是“地面超載”,即地面的承受力已經超負荷,而地面的塌陷裂縫反過來對高層建筑又會帶來安全隱患。以上海陸家嘴為例,該區域已建成了約100座大廈,其中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上海國際會議中心以及在建中的上海中心大廈都是高度位居世界前列的摩天大樓,其地面承受的壓力無疑較大,以至陸家嘴部分地段已經出現了沉降反應。
總而言之,要把安全隱患和風險降到最低,前期投入便降不下來,對開發商的資金、技術、管理要求也更高。以武漢綠地中心為例,在應對傳統的建筑安全方面,大樓設立消防控制中心,通過增加逃生通道、設立避難層,解決超高層消防難題。萬一發生火災,電梯還可進入安全模式,直接將人送到指定樓層,確保安全。而在應對非傳統安全因素方面,比如恐怖襲擊、戰爭危機等,綠地中心也做了一些防護措施,作為反恐措施,當綠地中心大樓部分結構受損時,不會影響其他部分。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向《中國經濟周刊》指出,現在的摩天大樓,無論是對技術、節能減排,還是消防安全設備,乃至后期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近年來,隨著摩天大樓熱在各地興起,一些此前很少開發摩天大樓的“新手”,也開始進軍摩天大樓開發領域。甚至一些在低層建筑甚至是別墅產品中出現大面積嚴重質量問題的開發商也加入其中。
北京CBD正在建設多幢摩天大樓,左側高樓為國貿三期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