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一、安全生產
(一)安全資料
1、有代簽字現象的;
2、未嚴格實行安全管理"從零工作法"或"從零工作法"日志記錄不全、有虛假現象的。
(二)腳手架
3、腳手板未滿鋪的;
4、未按規定設置排水溝的;
5、腳手架桿件未涂刷黃漆的;
6、內排架距建筑物之間未按規定防護的。
(三)"三寶"、"四口"與"臨邊"防護
7、施工現場未按規定佩戴安全帽的;
8、高處作業未按規定佩掛安全帶的;
9、安全網內雜物過多的;
10、樓梯口、電梯井口、預留洞口、通道口等洞口防護不嚴,未涂刷紅白相間警戒色的;
11、基坑、屋面、樓板、陽臺、卸料平臺等臨邊防護不嚴,防護欄未涂刷紅白相間警戒色的。
(四)施工用電
12、電箱前堆放雜物的;
13、電箱未按規定設置防雨設施的。
(五)起重機械設備
14、塔吊司機證件未存放施工現場的;
15、未設塔吊指揮或指揮聯絡信號不明確的;
16、外用電梯、物料提升機各層卸料平臺安全門未按規定關閉的;
17、塔吊、電梯、井架、吊籃、物料提升機等注冊登記牌未按規定固定在設備上的。
(六)施工機具
18、攪拌機、合灰機等易揚塵機具防護棚未封閉或封閉不嚴的;
19、機具傳動部位未設置防護罩的;
20、攪拌機、合灰機等未按規定設置沉淀池的。
二、文明施工
(一)現場圍擋
21、圍擋墻未進行美化、亮化的;
22、圍擋墻傾斜、破損、不整潔的;
23、依靠圍擋墻堆放物料、垃圾的。
(二)建筑物圍擋
24、密目安全立網圍擋高度達不到規定要求的;
25、密目安全立網破損、不整潔的;
26、密目安全立網綁扎不牢,圍擋不嚴密的;
27、密目安全立網用扎絲綁扎或網扣有漏綁現象的。
(三)安全警示
28、未按規定使用人性化安全警示用語牌的;
29、未按規定設置安全警示鏡的;
30、安全警示標志設置數量不足、懸掛位置不當的。
(四)臨建設施
31、墻板、門窗等破損和未及時修正及不整潔的;
32、溫暖季節未按規定安裝紗門、紗窗的;
33、宿舍衛生臟亂,未設置統一封閉式餐具柜的;
34、食堂衛生差,炊事人員未穿工作服的;
35、廁所未及時沖刷的;
36、未按規定設置和使用淋浴室的。
(五)場容場貌
37、施工現場大門口處未設置、使用沖刷車輛設施的;
38、進出車輛沖刷不凈、覆蓋不嚴污染道路的;
39、施工現場硬化道路破損、污染嚴重的;
40、建筑材料堆放混亂,未按規定設置標識牌的;
41、施工作業區、生活辦公區未明顯劃分的;
42、建筑垃圾未及時清運,生活垃圾未日產日清的;
43、施工現場排水不暢通,存有污水污泥的;
44、從建筑物內向外拋撒垃圾的;
45、原土、回填土未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固化、覆蓋的;
46、施工現場未按規定進行綠化的。
(六)現場防火
47、未按規定設置消防器材集中點的;
48、生活區、木制作區、倉庫、變(配)電室、配電箱等易燃場所未合理配置消防器材的。
(七)綜合管理
49、未按規定開展工地職工夜校活動的;
50、安全員未穿全市統一橘黃色制服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建筑行業中也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當前的建筑市場競爭激烈,要想開拓市場站穩腳跟,謀求更大的發展,就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來增強企業實力,保證施工的關鍵技術設備緊跟國際發展趨勢,與行業先進水平同步。靠增加科技含量來提高工

某大樓東西長57.1m,南北寬26.8m,共計九層。該工程結構形式采用鋼框架結構,筏板式基礎。鋼柱底部與基礎采用外包式柱腳連接。鋼柱為500×500h截面,腹板厚度為16mm,翼緣厚度為25mm,采用場外加工。鋼梁采用h型鋼。梁柱節點采

說起施工安全教育培訓,出現在人們腦海中的多是聽聽安全課、看看宣傳片、喊幾句口號等常見的畫面。傳統教育方式難以讓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真正扎根受教育者心中。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中國建筑正努力探索一種全新的安全教育培訓模式—實景式安全體驗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