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作用應按合理的溫差值確定。應分別考慮施工、合攏和使用三個不同時期各自的不利溫差。
除有關規范、規程規定的作用效應組合外,應增加考慮豎向地震為主的地震作用效應組合。
(二) 計算模型和設計參數
屋蓋結構與支承結構的主要連接部位的構造應與計算模型相符。
計算模型應計入屋蓋結構與下部結構的協同作用。
整體結構計算分析時,應考慮支承結構與屋蓋結構不同阻尼比的影響。若各支承結構單元動力特性不同且彼此連接薄弱,應采用整體模型與分開單獨模型進行靜載、地震、風力和溫度作用下各部位相互影響的計算分析的比較,合理取值。
應進行施工安裝過程中的內力分析。地震作用及使用階段的結構內力組合,應以施工全過程完成后的靜載內力為初始狀態。
除進行重力荷載下幾何非線性穩定分析外,必要時應進行罕遇地震下考慮幾何和材料非線性的彈塑性分析。
超長結構(如大于400m)應按《抗震規范》的要求考慮行波效應的多點和多方向地震輸入的分析比較。
第二十條 關于屋蓋構件的抗震措施:
(一) 明確主要傳力結構桿件,采取加強措施。
(二) 從嚴控制關鍵桿件應力比及穩定要求。在重力和中震組合下以及重力與風力組合下,關鍵桿件的應力比控制應比規范的規定適當加嚴
(三) 特殊連接構造及其支座在罕遇地震下安全可靠,并確保屋蓋的地震作用直接傳遞到下部支承結構。
(四) 對某些復雜結構形式,應考慮個別關鍵構件失效導致屋蓋整體連續倒塌的可能。
第二十一條 關于屋蓋的支承結構:
(一) 支座(支承結構)差異沉降應嚴格控制。
(二) 支承結構應確保抗震安全,不應先于屋蓋破壞;當其不規則性屬于超限專項審查范圍時,應符合本技術要點的有關要求。
(三) 支座采用隔震、滑移或減震等技術時,應有可行性論證。
第六章 專項審查意見
第二十二條 抗震設防專項審查意見主要包括下列三方面內容:
(一)總評。對抗震設防標準、建筑體型規則性、結構體系、場地評價、構造措施、計算結果等做簡要評定。
(二) 問題。對影響結構抗震安全的問題,應進行討論、研究,主要安全問題應寫入書面審查意見中,并提出便于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機構審查的主要控制指標(含性能目標)。
(三) 結論。分為“通過”、“修改”、“復審”三種。
審查結論“通過”,指抗震設防標準正確,抗震措施和性能設計目標基本符合要求;對專項審查所列舉的問題和修改意見,勘察設計單位應明確其落實方法。依法辦理行政許可手續后,在施工圖審查時由施工圖審查機構檢查落實情況。
審查結論“修改”,指抗震設防標準正確,建筑和結構的布置、計算和構造不盡合理、存在明顯缺陷;對專項審查所列舉的問題和修改意見,勘察設計單位落實后所能達到的具體指標尚需經原專項審查專家組再次檢查。因此,補充修改后提出的書面報告需經原專項審查專家組確認已達到“通過”的要求,依法辦理行政許可手續后,方可進行施工圖設計并由施工圖審查機構檢查落實。
審查結論“復審”,指存在明顯的抗震安全問題、不符合抗震設防要求、建筑和結構的工程方案均需大調整。修改后提出修改內容的詳細報告,由建設單位按申報程序重新申報審查。
第七章 附則
本技術要點由全國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審查專家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解釋。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由于鋼結構住宅的重量輕,且鋼結構本身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因此鋼結構住宅的抗震性能非常好,就地震破壞的情況分析來看,鋼結構建筑明顯的要優于其它的一些磚混結構和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這一點在美國、日本、臺灣等一些地震的多發區都已得到明顯的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