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算法建模
本項目外形獨特,每層之間存在變化輕微,最終形成了非常流暢的曲線外形。作為最終的幕墻施工單位,對外形幾何的把握非常重要。我們利用Rhino/Grasshopper+Reviet這兩種軟件,在建筑師的配合下,利用建筑師提供的建筑坐標點和原始模型,采用算法建模的方式進行建筑外表皮的建模設計,并對此進行分析。

算法建模的特點是,先利用原始的坐標點,通過點生成幕墻分格線,然后再通過線生咸幕墻完成面。通過這種方式,所有的點、線、面就都具有了參數化的特征,我們就可以通過對這些參數的調整,直接反映到建筑立面效果上,從而達到即實現了外立面效果又保證了施工質量和效率的要求。每一個單元體板塊的幾何尺寸和翹曲度信息,我們都可以從模型中進行批量提取,并可進行批量處理和整合


2、系統分析及數據整合
建模完成后,對整個幕墻系統進行系統分析和數據整合。首先,分析單元體幕墻板(詞條“墻板”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塊之間的夾角。公母立柱之間的夾角角度在180°~180.9° 之間的有6641組,公母立柱之間的夾角角度在171.68°~172.45°之間的有492組,公母立柱之間的夾角角度在166.22 ~167.85°之間的有1476組。

其次,對單元板塊與樓板(詞條“樓板”由行業大百科提供)之間的夾角進行分析。單元板塊與樓板之間的夾角角度在90.69°~91.72° 之間的有1569組,單元板塊與樓板之間的夾角角度在88.63°~89.66°之間的有2220組,單元板塊與樓板之間的夾角角度在91.72°~92.77° 之間的有240組,單元板塊與樓板之間的夾角角度在87.60° ~88.63°之間的有368組,單元板塊與樓板之間的夾角角度在89.66°~90.69° 之間的有4212組。

主樓外形由35層開始,由大而小,從上到下逐漸縮小,形成單元板塊尺寸不統—。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