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六、阿聯酋館
由 Foster + Partners 事務所設計。以“沙漠城市”為主題,涉及到雨水的收集,光伏電池的運用等,進行綠色環保設計。狹長的場地被打造成沙漠城市的現代詮釋,以喚起人們行走于阿聯酋古老群落的體驗。
展館的緊湊型設計引用傳統沙漠城市的規劃原則,結合曲折的街道來重新闡釋探索古代沙漠文明。展覽結束后建筑將被拆除并運到阿聯酋進行重建。
七、日本館
日本館由株式會社北川原溫建築都市研究所設計,其主題是“和睦共存的多樣性”(Harmonious Diversity),傳達“日本在農、林、牧包括食品、以及遍布于各種"日本料理"、"日本美食文化"中的知識和技能上所做出的各種努力”的理念。這將對全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的解決作出貢獻,同時是邁向一個多樣性的、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共存社會的途徑。
展館融合技術先進的傳統文化,采用壓縮應變方法,接頭只有木雕,沒有金屬扣件。使用木材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與森林的維護和保護問題的方案。三維木格子象征著日本的季節變化。
八、英國館
時隔五年英國館變成了“蜂巢”,此項目由大英貿易投資機構(UKTI)領頭,由諾丁漢的藝術家 Wolfgang Buttress 設計。由 Stage one 負責制造與建設。它給人的第一印象仿佛是一個巨大的蜂巢矗立在野花草地的中心,恍恍惚惚,猶如夢幻。
英國駐意大利大使 Christopher Prentice 將其描述為“21世紀諸多方體建筑中的奇跡”。
展館的外部結構是用大約17萬根鋁合金管組成的晶格狀體,在管體末端設置了無數的LED燈,到晚上就像到了一個真正的夢幻國度,內部的蜂音和外部的燈光渾然一體,集成音頻和視覺的震撼效果,展現著這個巨大的藝術品獨特的魅力,設計師用科學和藝術,自然和技術的融合,給人們展現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新可能!
九、意大利館
由Nemesi & Partners設計了這個13000平方米的展館,其主題為“城市森林”。它的外表皮覆蓋了錯綜復雜、分支狀的皮膚,六層晶格結構由900片“i.active生物動力”水泥面板制成,它們將“捕獲”空氣中的污染物,并將它們轉換成惰性鹽。
十、馬來西亞館
由馬來西亞的Hijjas Architects + Planners建筑公司進行建造。四個種子形狀的展館讓人眼前一亮,其設計體現了世博會“可持續發展的食品生態系統”的主題。
展館采用馬來西亞本地的木材進行建造,使用輕質的木料膠合板搭建橫梁(詞條“橫梁”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增加展館的跨度,和鋼結構(詞條“鋼結構”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的設計相比,這種木質設計更節約成本。此外,周圍的坡道和人行道都是用回收的稻殼鋪設的。
種子形狀的設計還凸顯了農業系統改革的方向,朝著生物多樣性農業和商品農業發展。整個展館占地2047平方米,展品豐富,里面還有餐廳和咖啡館,外面有露天座椅和戶外活動區。展館的設計比較開放,空間開闊,可以讓游客盡情體驗。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