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一、幕墻工程招投標市場現狀
我國幕墻行業從1984年誕生到現在已近三十個年頭,伴隨著國內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幕墻行業得到了迅猛發展。截止到2010年,國內幕墻行業年產值已達千億元水平、年產量達到九千萬平米,占世界總產量的80%以上,同時擁有一級幕墻施工、甲級幕墻設計兩種資質的“雙甲”企業達到122家,前50強產值占行業總產值的60%以上。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全國標志性、區域重點項目絕大部分被幕墻50強企業壟斷了。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幾家幕墻企業有沈陽遠大、北京江河、上海美特、深圳三鑫等。
國內的幕墻工程早已實現了對外公開招標,全國每年有幾千項幕墻工程發布招標公告。不論工程規模大小,每項工程都會有幾家到幾十家幕墻公司參與投標,不少公司成為了“投標專業戶”。每家幕墻公司的自身條件不盡相同,市場營銷也側重不一,有“滿地撒種子”的、有“有的才放矢”的、有專攻高難異型的、有專攻公建場館的、有專攻城市地標的、有專攻二三線城市的……既然各種企業都能在市場中生存,那就說明他們各自的市場營銷的合理性,招投標中一定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市場需求。
幕墻公司每年也參與大概十幾項幕墻工程投標,要把這些工程項目歸一歸類的話,應該大多屬于二三線城市的由政府主導投資的公共建筑(詞條“公共建筑”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這些項目不管前期準備工作進行的多寡與好壞,最終都要通過投標的形式取得。只要進行招投標的項目,就得在招標規則的框架下想方設法取得最高評分才能中標。如果在評標過程得分偏低,那么即使前期準備工作的運作得再好,也很難中標。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招標規則也越來越復雜多變,如何解讀這越來越復雜多變的幕墻工程招標規則呢?
二、幕墻工程招標規則的演變
在開始解讀現有幕墻工程招標規則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幕墻行業剛剛過去的近三十年中招標規則的演變歷史,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些規律或趨勢來,好為以后的投標開闊視野、提高中標幾率。
在表1中,我們嘗試著將這段歷史分成五個發展階段,時間段的劃分不見得特別準確,更多地來自一些投標經歷。
表1 各個發展階段招標規則的特征
時間段 |
階段特征 |
招標規則 |
特征解讀 |
1998年以前 |
領導批條子 |
工程項目不公開招標,上級領導說了算。 |
計劃經濟時代的遺留做法,無公平公正可言,早已被社會所淘汰。 |
1998年
~
2002年 |
靜態標底 |
工程招標之前,建設方委托專業機構依據工程內容編制標底。在開標之前標底是保密的,評標時,以接近標底作為評判中標的重要依據。 |
靜態標底時期,投標單位都會各顯神通使出渾身解數,想方設法套取標底,接近標底的報價占有很大優勢。靜態標底很難真正保密,現實中往往是大多數工程的標底早早就泄露了,事先套取標底成了某些特權投標單位對付靜態標底的拿手好戲! |
2003年
~
2006年 |
動態標底 |
動態標底就是不設固定數值的標底,標底由參與投標的所有單位共同確定。一般先去掉一個最高價和一個最低價,剩余報價取算術平均值,這個平均值再乘以一個K值后就是標底,K值一般取95%~98%,與標底最接近的得最高分。 |
動態標底比靜態標底進步了很多,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動態標底有一個致命傷,那就是建設方開標之前心里沒底,開出的標底往往比心理價位高很多。動態標底時期,串標就是少數投標單位對付動態標底的絕門利器,幾家投標單位相互串通,哄抬標底,建設方有苦難言。 |
2007年
~
2012年 |
攔標價 |
建設方招標之前公布一個工程項目的最高限價,也叫攔標價,要求各投標單位報價不能超過攔標價,否則視為廢標。評標方法與動態標底類似。 |
攔標價式的招標規則是現在幕墻工程的主流招標方式,絕大部分工程都采用類似攔標價式的招標規則。攔標價可以讓建設方更好地控制成本,有效地避免投標單位串標,哄抬投標價。在各地招投標實踐中,攔標價式招標規則又細分為好幾種,我們在下一章節中詳細討論。 |
2007年
~
2012年 |
隨機抽取 |
投標人無需編制投標報價和技術文件,只需根據招標文件要求提供資格文件和投標承諾等文件。文件評審合格后,進入公開隨機抽取中標人的投標人名單,在雙方認可的合理造價前提下隨機抽取中標人。 |
2007年9月,福建首創合理造價隨機抽取中標人的招標規則先河,隨后湖南、安徽、山西、江蘇、寧夏等省份紛紛效仿,市場反應褒貶不一。隨機抽取的招標規則可以很好地預防腐敗,但不利于擇優選取中標人,不利于行業的技術創新。隨機抽取俗稱搖號,這種招標規則目前應用較少。 |
實際上,幕墻工程招標規則的改變只是表面現象,深層次的原因是市場競爭的進一步激烈。一個行業從起步到成長再到成熟的核心變化是供求關系。起步階段,參與的公司少,市場也很小,供求不穩定;成長階段,市場需求急劇膨脹,行業利潤豐厚,參與的公司越來越多,供不應求;成熟階段,市場需求開始穩定、不再高增長,參與的公司還在增多,供求開始失衡。招標規則正是伴隨著幕墻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更迭而在不斷改變,每個階段都需要不同的招標規則,見表2。實際上,招標規則的改變正契合著行業發展規律。
表2 各種招標規則與幕墻行業發展階段的對應關系
時間段 |
階段特征 |
對應幕墻行業發展階段 |
行業階段特征與典型事件 |
1984年
~
1997年 |
領導批條子 |
導入期 |
幕墻行業從無到有,慢慢得到社會的認可,逐漸起步。這個階段,幕墻工程大多由香港、日本公司承包,國內廠家開始模仿。1984年北京長城飯店竣工,它是國內第一家五星級酒店,也是國內第一個設計玻璃幕墻的工程。1993年沈陽遠大成立。 |
1998年
~
2002年 |
靜態標底 |
成長期 |
伴隨著國內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幕墻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國內廠家依舊以模仿為主,先是模仿日本,后轉為模仿德國。幕墻行業利潤豐厚,各地幕墻公司猶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1999年北京江河成立。 |
2003年
~
2006年 |
動態標底 |
成熟期前半段 |
國內一輪一輪的會展場館建設熱、機場建設熱、體育場館建設熱都極大地促進了幕墻行業的高速發展。起步較早的幕墻公司都得到了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幕墻50強格局基本成立。2006年中裝協中國幕墻50強排名出爐。 |
2007年
~
2015年(預計) |
攔標價 |
成熟期后半段 |
國內又一輪的軌道交通建設熱、高鐵建設熱、文化中心建設熱、超高層建筑建設熱繼續推進幕墻行業的高速發展。國內廠家開始自主技術創新,甚至走出國門進入中東及歐洲市場。2008年沈陽遠大超越意大利的帕瑪斯迪利薩集團、德國的旭格集團成為了新的世界幕墻第一。 |
三、幕墻工程招標規則的解讀
目前國內幕墻工程項目采用的招標規則多是攔標價與動態標底相結合的方式,評標方法多采用百分制的綜合評價法,一般技術標占30分,商務標占70分。這一章我們探討解讀的多是商務標的評分細則,接下來我們將市場上常見的攔標價與動態標底相結合的招標規則匯總梳理一下,見表3,先有一個總體印象。
表3 各種評標方法的評分細則
評標方法 |
商務標評分細則 |
投標策略解讀 |
最低價法 |
1.設立攔標價,報價要低于攔標價;
2.設立有效報價范圍,超出有效報價范圍者廢標;
3.所有有效報價中的最低報價得滿分,其余報價與之相比每高1%扣1分。 |
首先要判斷出有效報價區間,然后在此區間內報出合理的最低價。如果攔標價過低,就要考慮放棄。 |
次低價法 |
1.設立攔標價,報價要低于攔標價;
2.設立有效報價范圍,超出有效報價范圍者廢標;
3.所有有效報價中的次低報價得滿分,其余報價與之相比每高或低1%均扣1分。 |
與最低價法類似,次低價與最低價很難事先把握,只能報出自己所能承受的最低價而已。 |
平均價法 |
1.設立攔標價,報價要低于攔標價;
2.設立有效報價范圍,超出有效報價范圍者廢標;
3.設立評標基準價=有效報價的算術平均值×K,K值一般取95%~98%;
4.報價等于評標基準價的得滿分,比基準價每低1%扣1分,比基準價每高1%扣1.5分。 |
平均價法是目前最常見的評分規則,重點要考慮有效報價區間的確定、參加投標的家數、K值的取值。我們在后面舉例重點解讀。 |
攔標價復合隨機抽取法一 |
設立最低價、次低價、平均價三種評標方法,開標前隨機抽取。 |
折中按次低價法考慮 |
平均價法復合隨機抽取法二 |
采用平均價法,開標前隨機抽取K值。 |
折中按K值=96%考慮 |
下面我們拿一項幕墻工程投標實例來演示一下商務標報價的分析過程,此項工程的商務標評分細則如下:
1.設立攔標價,作為本次招標報價的最高限價,高于攔標價的廢標;
2.設立有效報價范圍,各家報價中去掉一個最高價和一個最低價后的算術平均值的90%~110%為有效報價區間,超出有效報價范圍者廢標,少于等于五家時不去最高最低;
3.設立評標基準價,有效報價中再去掉一個最高價和一個最低價后的算術平均值×K為評標基準價,K值取95%,少于等于五家時不去最高最低;
4.報價等于評標基準價的得滿分,比基準價每低1%扣1分,比基準價每高1%扣1.5分。
投標前分析:
首先,對評分規則淺顯地理解后,有效報價區間應為79%~99%×攔標價。算術中間值為89%,加權中間值為87%,黃金分割點為86.6%。很可能有這樣考慮的投標人,初步了解到有12家投標人應標。
其次,深入分析評分規則,縮小有效報價區間。合理的最低報價為82%×攔標價,82≈(11×91 + 82)÷12×0.9;合理的最高價=91%×攔標價, 91≈(11×82 + 91)÷12×1.1。算術中間值為86.5%,加權中間值為85.6%,黃金分割點為85.4%。合理的報價區間縮小為82%~91%×攔標價。
再次,確定合理的報價區間為82%~91%×攔標價后,評標基準價暫且簡化為算術中間值86.5%×95%=82.2%,實際上評標基準價接近于合理的最低報價。評分細則繞來繞去,實際上就是合理的最低報價得最高分。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