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易軍表示,按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通過清理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每年將為建筑企業盤活上萬億元資金。
當前,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名目繁多、數額巨大,增加了企業負擔,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要求進行清理規范,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易軍表示,清理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是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必要措施,有利于發展信用經濟、建設統一的建筑市場、促進公平競爭、加快建筑業轉型升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財政部,對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進行了清查,摸清了基本情況,提出了相關措施。主要政策措施有:轉變保證金繳納方式、按時返還保證金、嚴格工程質量保證金管理、實行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差異化繳存辦法、規范保證金管理制度、嚴禁新設保證金項目。
對近兩年情況估算顯示,全國每年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都超過萬億元。易軍說,工程建設領域,除依法依規設立的履約保證金、投標保證金、工程質量保證金及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外,各地設立保證金多達24種。對部分省市及7家央企調查情況顯示,全國各類保證金總額占企業年營業收入10%;7家央企繳納的各類保證金,2015年度高達 3116億元,占營業收入的11.3%。這些保證金大多以現金方式繳納,政府及其他業主未及時按約定返還,給企業造成很大負擔。
易軍說,今后國家將以銀行保函制度替代現金方式繳納保證金。作為國際慣例,引進第三方金融機構可以促進信用管理。資信越好的企業,開具銀行保函基礎越牢,也越便利,并有利于促進企業加大工程質量保障、人員培訓、技術研發投入,從而促進行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