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今天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個叫“烏魯木齊園”的項目,雖然叫這名,可是它卻不在烏魯木齊,而是在河南鄭州,是一個面積只有0.6公頃的項目,雖然不大,卻很有風格,把新疆的建筑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

2017中國國際園博園烏魯木齊園實景圖

2017中國國際園博園烏魯木齊園實景圖
隨著近年來各類園博園的連續舉辦,各城市展園仿佛進入了定型化的時期,微縮、復制、仿古成為了園博園景觀設計的主流手法。Lab D+H在如此背景下,帶著反思的視角參加了烏魯木齊園的設計競賽并獲得了第一名。經過將近半年緊鑼密鼓的施工,展園現已完工并跟隨第十一屆園博園的開幕開始迎接游客,而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烏魯木齊園也是Lab D+H設計建成的首個展園類公共項目。

2017中國國際園博園烏魯木齊園實景圖

2017中國國際園博園烏魯木齊園實景圖
設計希望回歸園博園展覽的本質,通過設計為園藝展示提供一個戲劇化的空間舞臺,同時,在呈現當地景觀與建筑面貌上向業主建議創新的形式。另一方面,不得不打破固有園博園展覽思維,在新式的設計理念上進行博弈與斡旋,把設計的現代性藏匿于傳統語言的外衣之下。

2017中國國際園博園烏魯木齊園實景圖
建筑空間和每個細節元素的組合,都在體現傳統新疆建筑特色的同時,使得建筑更充滿現代感,整體園區景觀更能和諧統一。 整個建筑的空間行進體驗是一種戶外景觀拓展的表達,采用一條旋轉坡道,將室外的“琴弦”園路延伸帶入室內,繞梁而上,模糊了室內外分界; 人們在坡道上的各個角度都可以觀看到建筑供人聚集和互動的中心舞臺空間。

2017中國國際園博園烏魯木齊園實景圖

2017中國國際園博園烏魯木齊園實景圖
園博園以新疆傳統弦樂器“熱瓦普”為啟發,設計了以音樂為主線的參觀動線。該動線以一條蜿蜒的琴弦園路為引導,依照維吾爾木卡姆樂章氣氛組織游覽和空間序列。琴弦園路帶來的抬升與下沉、圍合與開敞等體驗,為園藝展示提供了空間素材,也為參觀中的游人帶來了豐富的空間感受。

2017中國國際園博園烏魯木齊園實景圖

2017中國國際園博園烏魯木齊園實景圖
琴弦園路所引向的終點是一座以鏤空磚為外皮的圓形展館,代表“熱瓦普”的發聲裝置——“共鳴箱”,這種“粗糙”的磚墻即有著西域的粗獷,讓人聯想到戈壁沙漠的建筑風貌,同時,建筑也帶著中原的細膩,古樸而典雅。而鏤空的外皮設計除了視覺上的美觀,也能給建筑帶來很好的通風效果。

2017中國國際園博園烏魯木齊園實景圖
現代剛結構建筑的柱廊和暗藏的吊柱,都賦予了這座外部磚式建筑更多的懸挑和開敞可能。 建筑的屋頂及立面都采用了新疆民居“阿以旺”和涼房的鏤空磚。傳統原型和質樸材料的選擇,讓人們在感受不停變換的建筑光影同時,希望觸動他們對于美麗新疆的記憶,盡情在“麥西舞廳”內晾曬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