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吉首市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在該市的乾州古城萬溶江上,興建了一座特別的建筑物——吉首美術館,項目由藝術大師黃永玉出資捐建,是一座藝術與設計兼具的廊橋建筑物。
據悉,新建之初,地方政府考慮在城外的開發區內選擇建設用地,然而建筑師則建議將美術館設立在人口密集的乾州古城的中心區,因為文化設施應該盡可能的方便居民使用,它不應該從區位上脫離受眾,因此將其嵌入到現有的城市肌理中。
穿城而過的萬溶江流經吉首的核心地帶,因此構想了一座橫跨江面、兼做步行橋的美術館。希望人們不僅會專程去欣賞藝術,也可以在上班、上學、或者購物的途中與藝術邂逅。這樣的設計非常人性化,藝術不是要遠離我們的生活,而是應該融入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這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
兩岸的橋頭部分與萬溶江畔的排屋緊密相連在一起。這些排屋包含了店鋪、餐館、小旅館,樓上通常便是屋主的居所。因此,吉首美術館位于河兩岸的入口都可以被視作混合功能街道界面的一部分,從而實現真正的融入。
美術館功能定位于藝術作品展示交流,總建筑面積3535.4平方米,于2019年4月完工,項目設計靈感來源于湘西晾曬扎染,通過可伸縮與位移的展墻使空間產生不同的變化與趣味,在滿足多功能全方位的藝術展演需求之余,讓人充分領略設計的本土化與建筑內外的有形關聯。
同時通過對“瓦”這一傳統民居常見材料的形象二次提煉,將“瓦形網孔”作為裝飾語言應用于界面裝篩,建立起“橋內橋外,有形無形”的鏈接,為訪客創造出親切的空間體驗。全橋由砼拱橋和鋼桁梁橋疊加組成,設計上層為小型展覽廳,鋼桁橋頂部橋面為大型展覽廳,最大可同時容納850人參觀。
美術館以橋上橋的形式構成。下層的鋼橋是開放的桁架結構,為行人通過提供了一個帶頂的街道,同時也助于疏導洪流;上層的現澆混凝土拱橋內部設有畫廊。兩橋之間是一個由玻璃幕墻和筒瓦遮陽系統圍合而成的大展廳,用于舉辦臨時展覽。
被稱作風雨橋的廊橋在我國山區里有著悠久的歷史。除了跨越河流或山谷的功能,它們也是供旅人休憩、商販擺攤售賣的公共空間。作為對這一古老建筑類型的當代詮釋,美術館設計在保持傳統廊橋的交通與歇腳功能的同時引入新的藝術內容,并將風雨橋的形式語言加以現代化,而吉首美術館的建成,算是對這一帶居名最好的文化藝術熏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