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密封膠廣泛應用于建筑幕墻、門窗、內裝等領域,保障建筑接縫的長久密封,遠離雨水滲漏(詞條“滲漏”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的煩憂,提高建筑節能水平。密封膠能充分發揮密封性能,除了密封膠自身的力學性能(詞條“力學性能”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還有非常重要的是密封膠與其接觸材料的粘接性。今天,“白云在線”就帶領大家探索密封膠的粘接密碼。
目前學術界對密封膠粘接的微觀理論進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幾種理論:
1、吸附理論
吸附理論認為粘接力的主要來源是粘接體系的分子間作用力,即范德化力和氫鍵力。首先是膠粘劑分子經過布朗運動擴散到被粘物表面,使兩界面的極性基團或鏈節相互靠近;然后當膠粘劑與被粘物分子間的距離達到5-10埃米時,界面分子之間便產生相互的吸引力。
分子間作用力是提供粘接力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2、化學鍵形成理論
理論認為密封膠與被粘物分子之間除分子間作用力外,有時還有化學鍵產生。化學鍵的強度比范德華力高得多,化學鍵形成對提高粘接強度和改善耐久性都具有重要意義。但化學鍵的形成并不普遍,單位粘接界面上化學鍵數要比分子間作用的數目少得多,因此粘接強度更多來自分子間的作用力。
3、擴散理論
兩種聚合物(詞條“聚合物”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在具有相容性的前提下,當它們相互緊密接觸時,由于分子的布朗運動或鏈段的擺動產生相互擴散現象。擴散的結果導致界面的消失和過渡區的產生。但是擴散理論不能解釋聚合物材料與金屬、玻璃或其他硬體膠粘,因為聚合物很難向這類材料擴散。
4、靜電理論
該理論的主要依據是:實驗測得的剝離時所消耗的能量與按雙電層模型計算出的黏附功相符。
當密封膠和被粘物體系是一種電子的接受體-供給體的組合形式時,在界面區兩側形成了雙電層,從而產生了靜電引力。但靜電作用僅存在于能夠形成雙電層的粘接體系,不具有普遍性。因此,靜電力雖然確實存在于某些特殊的粘接體系,但不是起主導作用的因素。
5、機械結合理論
機械作用并不是產生粘接力的因素,而是增加粘接效果的一種方法。膠粘劑滲透到被粘物表面的縫隙或凹凸之處,固化后在界面區產生了嚙合力。機械結合力的本質是摩擦力,在粘合多孔材料、紙張、織物等時,機構連接力尤為重要,但對某些堅實而光滑的表面,這種作用并不顯著。
簡單理解,粘接包括“粘”和“接”兩部分,“粘”是指粘接強度,“接”是指浸潤。總結如下圖所示:
圖1 粘接力分析圖
那么,我們進一步通過示意圖分析密封膠幾種常見的粘接類型。
圖2 粘接要素圖
如上圖所示,A-A, B-B : 材質內聚力 ;C-C : 密封膠內聚力 ;A-C, B-C : 材質和密封膠之粘接力。對于非結構性裝配的密封膠而言,一般只有一種基材(A或B)。在實際應用案例中會存在以下幾種粘接破壞的類型:
1. 拉力測定時, 由最弱之力處切斷(詞條“切斷”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破壞。
2. 若C-C最小, 則引起密封膠內聚破壞。
3. 若A-C或B-C最小, 則引起粘接破壞, 即密封膠與材質間之界面破壞。
4. 若A-A或B-B最小, 則引起材質內聚破壞。
對于建筑材料(例如玻璃、鋁材等),內聚力非常大,A-A或B-B是最大的力。所以,此時最理想的粘接情況是C-C最小,密封膠出現內聚破壞(見圖3)。但是,當A-C或B-C最小,即粘接界面出現破壞,屬于粘接不良的情況(見圖4)。當然,部分基材自身強度較低(如ALC板),可能是A-A或B-B出現破壞,此時就需要對一些基材采取補強措施。
圖3 密封膠出現內聚破壞
圖4 密封膠與玻璃界面出現粘接破壞
根據上述粘接理論分析,密封膠的粘接情況在實際應用中受很多因素影響,主要有以下五種影響因素:
A. 粘接基材的性質:表面能越大、極性大的基材比較容易粘接;
B. 密封膠種類:不同種類的膠對不同材料的粘接性有差別;
C. 密封膠的使用環境:施工環境的溫度和濕度、化學溶劑(詞條“溶劑”由行業大百科提供)、PH、紫外線老化等
D. 粘接界面:粗糙度、多孔、疏松、光滑致密、平面或曲面等;
E. 施工:施工環境(溫度、濕度)、基材表面處理(清洗和涂底涂)、注膠修整等等。
在實際應用中,我們要規范化施工,嚴格按照密封膠施工工藝進行施工,充分規避因以上因素中的不利情況導致的粘接失效,同時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通過從微觀和宏觀角度的分析,密封膠粘接的神秘面紗已然揭開,大家更為清楚的認識到如何使用密封膠發揮其良好的粘接性能,從而幫助大家在密封膠的使用過程中盡可能規避影響粘接的不利因素。
以上就是本期白云在線分享的內容,歡迎繼續關注“白云在線”的下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