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有房企高層表態:疫情帶來的階段性沖擊巨大,有些損失不可逆,眾人期待的報復性消費、報復性恢復,恐怕難以出現,畢竟一天吃不了三天的飯。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實體企業進入了“冰河時期”。萬科那句“活下去”沒想到成為了建筑業、房地產與門窗幕墻行業真實的寫照!
疫情帶來的變革是深遠的,之前可“線上”也可“線下”的消費需求,這輪之后怕是徹底迭代到線上了,商業進化的方式也發生變化,但實體店、商業賣場的文化情懷依舊要延續,這關乎著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走得遠不遠。

今天你的飯碗和企業還在,明天或許就沒了!疫情之后,有專家預測,我們即將發生的變化:
1、自由職業興起,零工經濟崛起;
2、大量服務崗位被人工智能替代,無人駕駛,無人機發展加速;
3、實體店不再是銷售空間,而是場景體驗的空間;
4、在線教育加速發展,教育向科技化變革;
5、中國股市或開啟歷史最長的牛市;
6、電影領域大變革,線上“免費”觀看成為趨勢;
7、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是消費數據;
8、決定房子價值的不再只是地段,還有環境/空間設計/社區體驗等等
9、創業的門(詞條“門”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檻越來越高,未來社會對老板的要求越來越高;
10、科技領域將超越房地產,成為中國誕生富豪最多的領域;
11、隨著商業的繁榮,不同行業的收入差距會不斷縮小;
12、信用,將成為你最值錢的資產!
13、中國在世界的話語權、影響力和組織能力超越美國;
14、中國將成為5G技術最強,應用最廣的國家;
15、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世界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16、中醫進一步被世界認可,中醫的普及化進一步發展;
17、誕生一大批市值超千億甚至萬億的核心科技企業;
18、傳統的工作打卡形式/KPI考核都將被拋棄,越來越靈活;
19、中國北斗導航全面替代GPS進入千萬人的日常生活;
20、缺錢時不再是向朋友借,而是著平臺借;
21、擁有強大的內心/健康的心態,遠勝過擁有其它技能;
22、有前途的公司的都在加速平臺化/股份化;
23、有形產品的利潤無限趨近于0,無形產品的利潤趨向于無窮大;
24、免疫力才是未來人的最大競爭力;
25、直播時代徹底到來,無直播,不賣貨。
26、快遞無人機配送成為服務成為常態化;
27、各種送貨上門的服務越來越多;
28、之前我們都是用命換錢,很快我們將用錢換命。
29、工薪階級將會越來越窮,你必須早日成為一個價值主體。
30、知識資本在崛起,你必須不斷的學習提升,從而提升自己認知。

隨著國內疫情進入尾聲,復工復產大潮來臨,冰凍了的商業如何快速回血,疫情給行業帶來了什么變革,線上線下要怎么去融合,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市場急劇收縮
面對疫情,大家都在自救,仿佛一夜之間線下企業都變成線上企業,建筑業、房地產及門窗幕墻行業,所有都在說做“線上場景”,但這只是一場戰術上的杯水車薪式的自救而已,商業模式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間進行重塑的。
這次疫情對商業地產領域的影響,無論是物業持有方、經營方,還是產業鏈下游的商戶方,都是巨大的。從宏觀消費市場來看,整體市場在急劇萎縮,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5.2萬億元,同比下滑了20.5%。
這個下滑幅度與零售實體企業中目前平均客流和銷售額下滑程度基本保持一致。再來看線上,雖然線上催生了很多機會,但統計數據顯示,1—2月份線上企業也有近5個點的下滑。
可以看到,很多企業緊急推出線上平臺,也有通過流媒體,通過公域流量快手等平臺進行線上推廣,整體而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相比過去,這次大家在線上的動作比較麻利了。
以前,大家提到線上就是狼來了,就是線上對線下的沖擊,這次疫情讓大家再次意識到,線上不是一種商業模式,而是未來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如何在這個邏輯上去構建線上線下場景的融合,是這次疫情重新對行業的一次喚醒。
——租戶反應很劇烈
再看看與商業地產唇齒相依的租戶,前段時間引發了些爭議,關于免租,有人說開發商和業主是地主,是無情的。
實際上,這次疫情中,物業方、業主方和品牌方都是受害者,而且某種程度上講,尤其是從損失額度上看,業主方遠遠大于租戶。在承受能力上而言,大家都差不多,可能中小微租戶壓力更大些。整個過程中,應該共同互助和紓困。
受疫情影響,租戶開店整體放緩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是國內品牌還是國際品牌,無論是成熟品牌還是新生品牌。還有一個迎面而來的問題,就是撐不下去帶來的閉店潮,大概超過80%的門店迎來閉店潮。餐飲行業恐怕感受更深。
對于門店運營來講,新店推出的活躍度會下降;快時尚品類受影響巨大,并將持續惡化。
——報復性增長不存在
再來說說報復性的恢復,對這塊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對于實體店,那些與時間呈線性關系的體驗式消費,是帶來很大的沖擊,一去不復返。
我們畢竟一天吃不了三天的飯,再餓也補不回來,我們夏天穿不了冬天的衣,冬天過去就過去了,這些只能算壞賬損失了,沒法找回來。

所以,疫后報復性增長難以出現。從宏觀層面上來看,疫情的下半場剛剛開始,像北京、上海這種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城市,都很有可能裁員,宏觀層面上影響的時間還會更長。
非典是僥幸的,實際上兩件事的經濟背景完全不同。這一輪“新冠疫情”首先是全球經濟逆轉,同時中國經濟增速趨緩,高速轉向高質量的緩慢增長,2003年—2012年是黃金開啟元年,現在處在轉換的時候,包括老齡化也在突顯,完全處在不同的宏觀環境。
微觀層面,今天的消費和生活方式也發生很大變化。過去的社會矛盾是物質匱乏,今天是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多消費是滿足精神層面上的體驗式消費。另外,經過這段時間,可能有些東西徹底轉到線上去了,比如外賣、網購,而遠程辦公、線上會議等,也會對我們辦公場景發生改變。
以上微觀層面的轉變都會對我們今后怎么去構建消費場景產生很大的影響,包括日本前些年經歷的低欲望社會,宅文化盛行,注重健康與運動等。
所以疫后發生的報復性反彈,這種場景會比較難實現。商務部開了一個關于促進消費的會議,就要看國家在這塊的力度有多大了,僅靠消費者自救、行業自救,很難實現報復性增長的形勢。
——疫情加速商業新趨勢的到來
創新是加速回歸本質,疫情引發變革加速了!這次是加速商業新趨勢向本質新趨勢的到來。
模式變革:線上線下融合,包括無接觸的零售、餐飲、配送,這并不全是線上的,即使在線下,我們的服務模式也要更多提倡無接觸式。
內容變革:剛剛提到的大健康產業,健康類的原來吃穿用,下一步會加速轉向健美。娛樂層面,線上線下場景的融合,以視頻、直播、游戲為代表的娛樂業態崛起。
技術變革:功能與內容驅動力或將減弱,5G、AI等技術賦能將成為主要驅動力,通過技術創新,構建新的消費場景。另外公域流量+私域流量會加速到來。

供給變革:商場與品牌方、第三方資源將打破固有合作模式,跨界整合最優資源,互相扶持,共生供應,比如直播、云健身、云逛街等。
——精細精心精進,加速實體商業復蘇
如何去復蘇?要精心、精細化、精進。

首先是精心,一定要搞好精心服務。這段期間客流大量失血,特別需要在這個時候來更好地保住消費者對實體消費的安心、放心和那一點點信心。所以要做好精心服務。疫情之后不要直接想著恢復銷售,而是先把客人喊回來,以一種更好的方式、更安心的方式喊回來。
第二是精細化,針對商戶一戶一策進行安排,真正了解他們的困惑,與他們一起渡過難關。過去我們只是表面上進行服務和導流,下一步要在人貨之間的引導和穿插上、牽線搭媒上做得更加精細化。過去,我們的活動是錦上添花,今年小活動要更多更頻繁動起來,要更多借助工具,把線上線下私域流量用好。
同時,疫情加劇了市場競爭,生存變得更艱難,這種情況下要勇突圍,人無我有,人有我會更加便宜,更便捷,這叫敏捷競爭,要有更強的競爭思維。
以上是短期戰術上我們要如何快速熱起來,并且在競爭中第一個跑出來,跑的更加強健。
疫情是物競天擇的過程,大自然的選擇是無情的,商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不會發生改變,但是到達未來的進化方式會發生極大的改變,這個改變是深遠的。
疫情之初,我們按下了暫停鍵,現在,應該按下重啟鍵。以前,我們講立字當頭,破在其中,這一次很多東西都已經破了,或者先破后立,邊破邊立,這個階段,我們不能等,要強化主動式管理,主動式變革,去迎接正向的影響、深遠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