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全球最愛蓋摩天大樓的公司”——這是綠地集團給外界的一個烙印,也是最鮮明的符號。
近日,綠地集團在全球布局的第30座綠地中心,其約240米的玻璃幕墻即將封頂。至此,歷時八年矗立于寧波三江口的摩天樓終于完整穿上盛裝,屹立在三江口上,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城芯新地標。
寧波綠地中心項目基地地面積近3.67萬平方米,共有5棟塔樓分散在四個地塊,通過架空連廊串聯起各自的裙房部分。項目南側超高層高達240米,共48層,建成后將成為寧波市三江口第一高樓,寧波第二高度。
作為綠地集團在全球的第30座綠地中心,寧波綠地中心位于寧波三江口老外灘商圈,主樓位于延伸至三江口的軸線之上,以240米的高度改寫寧波老外灘商圈的天際線,項目包含5棟超高層 ,按照其不同的高度劃分為3組建筑群落。
寧波綠地中心由日本設計株式會社世界級建筑設計事務所東京六本木原班團隊擔綱方案設計,上海三益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負責建筑/深化/結構/機電設計。設計師通過建筑的語言與內涵,精巧布局,以“甬”狀協調5棟塔樓的方位,階梯式的造型語言,依次遞減,形成序列城市群體,降低對周邊歷史建筑的壓迫感。同時,在河面望向建筑群,配上建筑華麗的玻璃幕墻外立面,猶如“山巒”般天際線,構建新城市景觀。
建筑取決于它所處的時代,技術帶來革新!在寧波綠地中心項目中,豐富的室內空間變化,給各專業團隊帶來了不小挑戰。為了嚴格控制設計中的效果落成,設計團隊引入了BIM技術應用。將以前的二維設計方式,轉變為基于三維的模型設計,為建筑物打造了一個三維可視化的多維信息數據庫,開啟了建筑從“建造”走向“智造”的全新時代。
綠地中心主塔樓建筑將高聳的結構合理優化,結構師設計了斜墻轉換體系,在解決傳統結構局限性的同時,增加了建筑實際可使用面積。作為垂直城市規劃的探索,設計水平和垂直地策略性地組織,創造一個充滿活力,可滲透的城市中心。
對于超高層建筑來說,結構設計無疑是個不小的挑戰!“項目采用雙重抗側力結構體系:型鋼混凝土框架+鋼筋混凝土核芯筒結構+加強層(環帶桁架)結構體系,以抵抗風和地震產生的水平作用。”
熟悉寧波的人可以在地圖上看到兩條明顯的城市軸線。其一,余姚江和奉化江最終在三江口并成甬江奔流至東海,是“寧波幫”啟程的起點,千百年見證寧波的變遷,形成沿江歷史傳承軸線。其二,中山東路連接東部新城和三江口,形成寧波最繁華的商業區,構建與奉化江垂直的橫向商業軸線。
如今,橫向軸線的發展已無法滿足區域活化和空間迭代的城市發展要求。建立縱向商業軸,同時發展城市風貌商業地標,將外灘歷史街區、三江口商圈串聯,是為城市功能進行有機延續和補充的重要環節。
因此在城市功能上,寧波綠地中心與區域交通系統緊密相連,建筑群內構建的商業形態與周邊道路交互,給來訪者提供了舒適且便捷的通行流線。
寧波綠地中心共有5棟塔樓分散在四個地塊,通過架空連廊串聯起各自的裙房部分。從兩岸眺望,五棟塔樓高低序列勾勒“山巒”般天際線,構建新城市景觀。
其中南側超高層高達240米,共48層,將成為寧波三江口第一高樓,占據城市天際線的制高點。其余四棟塔樓呈“甬”狀,高度依次遞減,形成序列城市群體,降低對周邊歷史建筑的壓迫感。
主塔樓建筑高度較高,設計在形體上進行了豎向收分處理,越往高處建筑平面向內漸縮。既能將高聳的結構合理優化,又達到提升建筑高度的視覺效果。為了達到這一立面形象,結構師設計了斜墻轉換體系,在解決傳統結構局限性的同時,增加了建筑實際可使用面積。
寧波綠地中心是寧波市“三江六岸”和“兩江北岸”開發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也是綠地集團在全球布局中的第30座綠地中心,榮獲美國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獎(LEED)金級認證。
從梳理文脈網絡、構建立體空間、實現復雜技術三個視角來審視,項目充分發揮城市空間與人類身體的直接連接,在城市中構建豐富性、地標性,在身體體驗中構建細膩性、持續性!“綠地中心”深入城市空間,建立城市、市場、人群的“競合”伙伴關系,確立建筑地標性的城市地位。
綠地所及,皆是地標!目前綠地地標性超高層項目已及上海、成都、廣州、南京、濟南、武漢、鄭州、南昌、西安、南寧、蘇州等城市,橫跨東西、縱貫南北。如今,這座佇立寧波于三江口的龐然大物,勾畫著甬城未完成的天際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