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作為上海開埠后最重要的航運樞紐,以及二戰時期猶太難民聚居區,北外灘以其獨特的城市肌理,見證了上海的歷史變遷。近日,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獲悉:上海虹口區北外灘區域的重磅力作——北外灘來福士舉行了盛大的開業儀式。

北外灘來福士項目位于虹口北外灘核心區,地處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之處,與外灘、陸家嘴共同構成“黃金三角”。
如此高端的區塊定位,自然讓建筑一開始就將更高品質生活、更智能化管控和更持久發展作為開發目標,積極為全球力推的碳排放交易做好準備,力求把項目真正打造成長期符合國際標準的全方位立體式綠色標桿建筑群。

作為專業的建筑師事務所,PCPA自2013年起,就開始為該項目開展從城市設計、建筑設計,到重點公區室內設計的品質打造。
項目由標志性的雙塔以及商業裙樓組成,總建筑面積約42萬平方米,雙塔高263米,為迄今為止上海已建成的最高雙子塔。

北外灘來福士是凱德集團在中國推出的全球第十座、上海第三座來福士綜合體項目。定位“靈感之城”,汲取北外灘區域多元歷史與文化內涵,融合東西方新潮、交織海派文化藝術,創造智慧城市生活新想象。項目商場部分,規劃以人為核心,塑造鮮活的文化樞紐、體驗至上的品牌空間,以賦予未來的態度打造一座融合時尚、藝術、文化等多維一體的高品質購物中心。

空間利用上,北外灘來福士通過強調公共空間,而非私密空間來建立社區感。
同時,北外灘來福士綜合體引入“多首層”概念,除了地下空間、一層交通樞紐中心,也設置了空中步行天橋和二層商業連通等多種類型的立體活動網絡的接入口。

其中,購物商業規劃是總體規劃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商場四面均設有醒目的首層玻璃入口,其透通亮、動人的水晶體量吸引游客駐足。明亮的玻璃窗洞點綴著傳統石材立面,讓人聯想到宛如晶洞的地質奇觀。

塔樓表面的不銹鋼框架與裙樓立面石材相得益彰,融合了冷暖色調,打造出有序和諧的氛圍。而置身于辦公樓內,可270°縱覽百年外灘歷史建筑群,眺望繁華陸家嘴的天際線。樓內將提供“健康、舒適、活力”的辦公環境和活動空間。


室外觀光平臺的玻璃地面更添點睛之筆,在舉辦各類活動時,與主體結構相連的張拉PTFE膜結構能夠應對變化的天氣狀況;

屋頂花園上方的屋面層還設有直升機停機坪以方便接待重要人物來訪。


極具特色的塔樓形體
塔樓形體的靈感來源于傳統中國禮器“鼎”,造型挺拔方正。塔樓層高4.5米,凈高3.2米。南北朝向的主立面自下而上逐級增大,位于兩端較突出的體量勾勒出三分式的立面,表皮的金屬框架的水平向各部分在通透的空中大堂層以不同高度斷開,錯落中不失工整。

傳統中國禮器“鼎”

上大下小的塔樓形態


建筑的幕墻采用了非常規的框架反做系統,從外觀上為方正的建筑體型增加了更強的立體感。
同時,由于玻璃幕墻的反射率受規范限制,立面明亮感上的不足得以通過置于外部的框架來補足,獲得更加飽滿的細節和生動的光影。從功能角度出發,置于玻璃面外部的豎挺增加了室內的可用面積,同時為被動式節能構件的安裝提供了基礎,例如橫向及豎向遮陽百葉等。


項目還堅持了可持續設計的戰略,獲得了中國綠色建筑三星評價標準、美國LEED金獎、英國BREEAM Outstanding標準等相關榮譽。
通過位于塔樓幕墻上的遮陽構件、各屋頂花園中的遮陽篷與樹木,有效地增加了遮陽效果。裙樓屋頂花園以及跨地塊的生態連廊架設的棚架等鏤空結構可供種植季節性藤蔓植物,起到自然遮陽的作用。

由PCPA設計的北外灘來福士綜合體,以基于區域長遠發展及城市更新的設計規劃,不僅優化了城市空間、豐富地區功能業態,更有效地激活了周邊社區發展潛力。商業、辦公、文化、交通設施等多種城市功能在這歷史悠久的北外灘核心區融合互補。


北外灘來福士獨特的雙子塔的設計,在傳承虹口區文化脈絡的同時,重新定義了北外灘景觀天際線,未來也將承載著北外灘歷史街區的振興,致力于打造24/7工作、生活、娛樂融為一體的“靈感之城”。
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相信,隨著北外灘來福士的全面開業,象征著一個全新城市地標的誕生,北外灘發展的又一新篇章也將由此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