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清康熙44年(1705年)桐城士子孫元衡,前往臺灣任海防同知,途中作《渡溍通支!:
不毛絕塞幾經年,又到文身海國邊。
帆掛逆風舟宛轉,浪翻危嶼岸流連。
坐傾北苑先春露,臥展南蕃第一篇。
我與輕鷗同泛泛,未知何處是桑田。

五通在廈門島東北端,舊時有官渡,與大陸劉五店對渡,五通渡口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而今天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介紹的幕墻工程項目,正是位于五通渡口的海峽旅游服務中心。

海峽旅游服務中心項目是由廈門市政府主導,廈門翔業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建造與運營,作為在廈門市五通設立的對臺重要交流平臺,得到國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將成為國家旅游博覽會的永久會址。海峽旅游服務中心更是對臺(金門)海空聯運的重要節點,是廈門對外窗口和主要港口門戶之一。

項目鳥瞰
項目由的建筑設計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導,金剛幕墻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幕墻承建,方案在被道路分隔的地塊內構思,整體建筑形態從三維造型的特點上接近于巨大尺度的雕塑,場地的特征通過建筑得以淋漓盡致地體現,雕塑般的建筑重塑了海岸線的激情與澎湃。

建筑不僅向觀者提供豐富的三維造型,而且還提供與場地特征有關的空間體驗,整體呈現出的多維度傾斜與變化姿態,為城市干道和海岸線提供了豐富的空間形態輪廓。

建筑如同巨大的雕塑
海峽旅游服務中心選址地五通歷史上是通往寶島臺灣的咽喉,數百年間,五通渡口成為廈門與金門、臺灣通航的重要渡口之一。海峽旅游服務中心正處于海峽西岸的交通樞紐的中心位置,故而項目又被喻為:廈金紐帶。
一衣帶水共潮生,海峽文化脈相承!本設計面臨的最直接挑戰是如何在一個有限而分隔的地塊內,將幾個功能相關而又相互獨立的建筑,協調成為一個有機的城市綜合體。設計者從用地的獨特地理位置上找到靈感。選址地五通與臺灣的關系可謂是一衣帶水,借用這個深遠的含義,方案采用了“適當分離”與“緊密聯系”的兩個概念重塑區塊的空間秩序。

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各個單體必須考慮整體的形象再進行統一的設計,才能使整個項目具有序列性、連續性與可識別性。由于地處海岸線,結合廈門的獨特氣質,設計者采用一種更加輕盈、更加浪漫的建筑風格,以區別于筆直的岸線與沉重的呆板。建筑如同浪撞擊海岸濺起的一片片白色浪花,在空中突然凝固。無論人們從海上來或是從陸上來,柔軟起伏的直紋曲面屋頂、浪漫交織的傾斜平行墻面,都為之帶來一種獨特的建筑藝術視覺沖擊力。

項目概覽,曲線形的建筑顯得更加輕盈
建筑形態從三維造型的特點上接近于巨大尺度的雕塑,重塑了海岸線的激情與澎湃,也為城市干道創造了不斷變幻的空間效果。從以上構思出發,我們確立以下的建筑設計目標,并以此作為整個項目的核心理念。
1)創新之灣:極具特色的濱海建筑群體,為陸海來賓提供特別的空間體驗。
2)活力之灣:服務設施齊全方便,交通聯系順暢舒適,塑造全天候的活力新區。
3)低碳之灣:堅持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綠色建筑發展道路。摒棄大面積運用玻璃幕墻,而采用整體化金屬百葉,折疊出變化無窮的立面,百葉內層可設置大量開啟的窗戶,達到最大程度的自然采光通風效果。

客運碼頭仿佛海邊的浪花
該設計巧妙地借用建設用地背后的深遠文化意義來解決地塊本身缺陷造成的問題!板氤呦喔粲志o密相連”彰顯著廈門與臺灣的關系,也詮釋了這個建筑群體的設計內涵!斑m當分離”來回應場地限制條件。

峽灣廣場的設計強調線性的設計手法,以簡潔流暢的線條,突出旅游、移動、速度這一概念,加強了整體的動感。在夜景的處理上,從層層百葉透出的細密亮光,正如同一排排細密的浪花,無需外加的過多燈飾,建筑本身就在含蓄地表達自身的閃光價值。

夜景,百葉中透出細密亮光項目的設計理念的深層次的解讀了場地的地理含義、精神含義,提煉出傳統文化精髓并將其巧妙運用到解決現實問題中,是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型運用。
在設計實踐上,海峽旅游服務中心方案,采用整體化的設計,通過極具雕塑感的建筑造型和流暢、婉轉的空間形態,完美地闡述了“海峽”和“旅游”兩個主題,并以其強有力的濱海視覺景象,抒寫了閩南獨特的人文精神特質,成為廈門新的城市形象代表,迎接各方的來客。

客運碼頭,流暢而富有雕塑感的建筑造型基于構思,項目確立“低碳值灣”的建筑設計目標,并以此作為整個項目的核心理念。設計堅持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綠色建筑發展道路。摒棄大面積運用玻璃幕墻,而采用整體化金屬百葉,折疊出變化無窮的立面,百葉內層可設置大量開啟的窗戶,達到最大程度的自然采光通風效果。

流線型的建筑表面覆蓋百葉

屋頂與外墻形成連續統一的界面

客運三期碼頭

碼頭內部空間

旅游會展中心,與立體交通相結合
項目會展中心為國家旅游博覽會的永久會址,中小型專業性會展項目舉辦場地,提供功能齊全的中小型展覽館。方案調整后設置了下沉廣場,半地下室設置有旅游集散中心、客運站、調度中心及其配套用房。建筑北面留出約30000平方米廣場,平時作為共用停車及集散場地,賽時作為國際馬拉松賽起跑廣場。會展造型以兩個相互交織的曲線形體,在態勢上形成富有張力的雕塑效果。

會展中心近景
1. 采用了化零為整的整體設計理念,將五個地塊、五個不同功能的建筑整體設計,以一個綜合體建筑群的形象出現,通過二層步行平臺把分割的地塊聯系起來,使不同功能得到交流與互補,商業、交通、游客集散、會議展覽、酒店、辦公、休閑公園等功能的集合,產生了協同效應,成為了廈門五緣灣片區最聚人氣的商圈。
2. 以統一的建筑語言,貫穿于各個不同體型體量、不同功能的建筑,同時也將海浪、海風等海洋的意象融入到建筑之中。各棟建筑根據不同功能鋪陳,或垂直挺拔,或流暢舒展,形成了整體的、令人印象深刻的連續建筑形象,成為了新地標(詞條“地標”由行業大百科提供)。

富有動感的建筑表皮
3. 項目設計亮點眾多,例如佰翔酒店設有廈門島內唯一的沙灘,塔樓內的空中行政酒廊,五通碼頭的旅客立交通道,旅游會展跨度72m 的鋼結構平面彬架及其上的復雜造型屋面體系,等等。
4. 采用了多種節能和綠色建筑技術,設備均選用高效低能耗產品,外立面采用被動遮陽系統,實現了良好的綜合節能效果。

綠色豐富的多層立體設計
5. 針對海邊復雜的地質條件,采用精細化的基礎設計方案,縮短了工期,節約了投資。

項目地標雙子塔
海峽旅游服務中心項目作為:教育部2021年度優秀勘察設計獎——建筑設計一等獎,有效整合碼頭、旅游會展、旅游博覽、旅游服務以及多式聯運,形成綜合性、功能齊全的旅游目的地及兩岸旅游業界交流平臺,極大提高該區域的游客及商務接待能力,滿足兩岸交流的多樣化、高品質的服務需求,為兩岸交流提供更好的基礎保障。
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認為:海峽旅游服務中心更是一個集餐飲購物、度假酒店、客運碼頭、綜合辦公、旅游會展、影視藝術、市民休閑、親子娛樂、馬拉松賽事活動等一體的海島東岸城市旅游綜合體,為兩岸的市民開啟新的文化旅游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