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2018年3月,江西省南昌市一家勞務公司虛開發票案爆發,波及江西近百家建筑企業,多名企業家因此獲刑。
開票企業為江西省星才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司法文書載明,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間,星才公司法定代表人陳某萍在與受票單位、受票單位掛靠人、項目承包人等未發生真實勞務派遣的情況下,收取票面金額1.2%-3%開票費用,采取與受票單位簽訂虛假勞務分包合同、偽造工人工資表等手段,向受票單位虛開勞務費用增值稅普通發票,累計虛開勞務發票2087份,價稅合計人民幣8.55億元,其中,發票金額為8.54億元,稅額為65.6萬元。2021年4月14日,南昌市中院判決陳某萍犯虛開發票罪,判處有期徒刑4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60萬元。
記者了解到,被判虛開發票罪企業中,既有擬上市的高科技創新型企業,也有國有企業,有的企業法定代表人同時為當地人大代表;獲刑人員中,有知名企業家,也有包工頭。
為何這么多建筑企業要找勞務公司代開發票?
為什么類似案件集中在近兩年爆發?
代為實開與代為虛開發票是否應該區別對待?
記者進行了調查。

▲裘正稱,接下來他將向江西省高院申請啟動再審程序。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知名企業家“虛開發票”獲刑,公司上市被迫中斷
裘正(化名)是南昌市一家知名民營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該企業是江西省首批“瞪羚企業”,江西省“專精特新”高科技創新型企業,擬于2022年在科創板上市。然而,一起突然其來的“虛開發票”案件,打亂了該公司的上市計劃。
時間回溯到2018年4月4日。當天,南昌市公安局東湖分局以涉嫌虛開發票罪,將裘正從辦公室帶走,隨后被刑拘。
裘正被刑拘的消息,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正在實施的贛江新區投資額20億元能源互聯網產業園等16個投資合作項目,以及包括金額1.5億美元“一帶一路”海外重點項目贊比亞等40余個在建工程幾近停擺,更有一些合作單位乘機拖延付款,導致裘正的公司面臨無法持續經營、無法履約的重大困境。
2019年10月,此案在南昌市東湖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南昌市東湖區檢察院指控,裘正所在公司因在經營過程中支付的工人勞務費無相關票據沖抵成本,裘正通過與星才公司簽訂虛假的勞務派遣合同及補充協議來購買勞務發票,此行為違反國家稅務管理規定,已觸犯《刑法》規定,應當以虛開發票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裘正辯稱,此行為雖然不太合規,但不構成犯罪。2016年5月1日全國實行“營改增”后,該公司財務部門學習和效仿國企單位做法——在農民工無法提供發票的情況下,其通過江西建*建筑安裝有限公司(江西建*集團控股子公司)推薦的星才公司開具勞務費發票。除此之外,該公司再未找過其他公司開具勞務費發票。
裘正稱,公司財務人員并未意識到這樣的開票行為存在問題。后因東湖區公安分局查處涉嫌虛開發票的星才公司,該公司才意識到這樣開票存在程序和手續上的不規范。整個過程中,該公司從未主觀故意違法,所有工程項目均項目真實、施工真實、工人真實、勞務費真實,沒有虛列任何勞務成本,未造成國家稅收損失,不具有社會危害性,不應定性為為刑事犯罪。
2021年4月15日,東湖區法院判決裘正犯虛開發票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判公司罰款300萬元。龔正提出上訴,南昌市中院維持原判。
接下來,裘正準備向江西省高院申請啟動再審程序。

▲12月下旬,記者探訪星才公司辦公地,早已人去樓空。攝影/上游新聞記者 蕭鵬
一家勞務公司就開票2087份,虛開總額8.5億元
工商資料顯示,星才公司注冊成立于2014年6月,法定代表人為陳某萍,經營范圍包括勞務派遣和建筑勞務分包。
《陳某萍虛開發票二審刑事判決書》載明,原審判決認定,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間,陳某萍在與受票單位、受票單位掛靠人、項目承包人等未發生真實勞務派遣的情況下,采取與受票單位簽訂虛假勞務分包合同、偽造工人工資表等手段,向受票單位虛開勞務費用增值稅普通發票。在收到受票單位轉入星才公司的勞務費用并扣除約定的票面金額1.2%-3%開票費用后,陳某萍將余款回款至受票單位或受票單位掛靠人、項目承包人本人或指定賬戶。
經江西惠普會計司法鑒定所鑒定,星才公司采取上述手段為江西建*建筑安裝有限公司、江西遠*科技有限公司、南昌鑫*電力發展有限公司、江西科*電力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虛開勞務發票2087份,價稅合計人民幣855425188.64元,其中發票金額為人民幣854768668.29元,稅額為人民幣656520.35元。2018年3月27日12時許,陳某萍在南昌市東湖區星才公司被公安人員抓獲歸案,對上述事實供認不諱。
法律文書記載,
虛開8.54億元的星才公司法定代表人陳某萍,犯虛開發票罪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百萬元,二審改判有期徒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一百六十萬元。
記者注意到,星才公司“服務”的江西近百家建筑企業中,除了江西多家知名民營建筑企業,還包括國有企業。
《黃四賢虛開發票一審刑事判決書》記載,經查,2016年8月,江西建*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在沒有真實勞務輸出的情況下,以建安公司的名義與星才公司簽訂虛假的勞務合同,從星才公司開出兩張增值稅普通發票,價稅合計人民幣1064490元,后該公司承包經營九部項目負責人黃四賢被判處拘役6個月,緩刑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0.6萬元。
工商資料顯示,江西建*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為余某保,該公司系江西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控股子公司,而后者系江西省省屬國有企業資產經營(控股)有限公司控股企業。
上游新聞記者從江西建*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處獲悉,作為星才公司的“大客戶”,該公司累計從星才公司開票4億余元,共有30余人涉案,目前已有10余人獲刑。

▲今年4月,南昌市中院判決陳某萍犯虛開發票罪,判處有期徒刑4年,并處罰金一百六十萬元。圖片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勞務公司無力養活大型施工隊伍,建筑企業稱被迫違法
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輸入關鍵詞“江西、建筑、虛開發票”進行精準檢索后發現,江西省范圍內搜索出253篇公開、已決案例,上述虛開發票“入刑”案例主要集中在2019年至2021年。
為何這么多建筑企業均找勞務公司虛開發票?為何類似案件集中在這幾年爆發?
國家稅務總局南昌市稅務局法制科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5月1日全國實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營改增)后,建筑業步入增值稅行列,增值稅發票成為建筑企業重要的法定有效憑證之一。按照有關規定,建筑企業需要與勞務公司合作,由勞務公司派遣工人到相應工程項目上做事,然后和勞務公司結算,由勞務公司開具勞務發票,用于建筑企業列支勞務成本。
不過,上游新聞記者從江西省人力資源市場和建設部門了解到,能夠對外提供大型施工隊伍的勞務公司寥寥無幾。究其原因,建筑行業系勞動密集性行業,多數都是包工頭帶領工人做工,工人流動性大,且不會固定待在一家公司或一個地方,勞務公司與民工簽訂正式合同難以操作。
知情人士稱,久而久之,建筑業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慣例——建筑企業與勞務公司簽訂合同后,繼續使用自有施工隊伍施工,僅僅是將勞務人員的勞務費轉入勞務公司后,由勞務公司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給建筑企業。
裘正坦言,當初,他的公司正是這樣操作的,事后才知道這樣開票存在程序和手續上的不規范。
“不開票,勞務成本全部變為利潤,賺不到錢,沒辦法平賬目;開票,又可能面臨刑事處罰風險。”多名建筑公司負責人坦言,如此做法,實屬不得已為之。
裘正介紹,他是從事建筑行業20多年的“老人”。經歷此次刑事處罰后,他在去年3月收購了一家勞務公司。盡管看起來似乎合規了,但隨之而來是用工成本陡增。由于缺乏對勞務人員的管理經驗,管理上也有問題。“勞務企業同時養數千人并不現實,生怕會觸碰法律紅線。”

▲近年來,江西南昌市東湖區法院審理了一批虛開發票案件。攝影/上游新聞記者 蕭鵬
代開發票是否入刑引爭議,法學專家稱須區別“實開”和“虛開”
近百起虛開發票案件集中爆發,不僅消耗了行政資源,也擠占了寶貴的司法資源。近幾年,在江西法律界,代開發票是否該入刑的問題引發了巨大爭議。
江西省委政法委案件評查專家、江西省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顏三忠教授分析稱,一家星才公司代開發票波及上百家建筑企業、眾多企業負責人被追究刑事責任,這說明這不是個案而是行業問題,值得深思。
在顏三忠看來,就虛開發票罪而言,需要行為人主觀上有騙取國家增值稅稅款的目的,客觀上實施了“虛開”行為,并且造成國家增值稅稅款的損失,三者缺一不可。
與此同時,應從《刑法》角度厘清“代他人實開(發票)”與“代他人虛開”的區別。《刑法》第205條規定: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是指有為他人虛開、為自己虛開、讓他人為自己虛開、介紹他人虛開行為之一的。可以看出,刑法對“虛開”行為認定為犯罪。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買賣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的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稱《解釋》)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對為他人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行為如何定性問題的答復》(以下稱《答復》),將“代開”行為也列入了犯罪。
但是,代開行為也存在兩種情況,即代為實開和代為虛開。《刑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都很明確代開行為是為他人虛開或讓他人為自己虛開,而并沒有明確代為實開的行為是否構成該類犯罪。從《刑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的規定與最高院《答復》和《解釋》對比來看,最高院的上述兩個文件已經擴大了“虛開”范圍,顯然與最高院擁有的司法解釋的職責和權限是不一致的。從法律效力上看,《刑法》效力顯然高于最高院《解釋》及《答復》,且修訂的《刑法》實施時間新于最高法《解釋》及《答復》,那么,繼續認定為代他人實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行為同樣構成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實在值得商榷。
顏三忠稱,拋開難以把握的主觀目的不談,“據實代開(發票)”行為僅是更換了開票主體,而應當繳納的稅款并沒有因此減少。實踐中,稅務機關、司法機關也認可“掛靠”模式下的開票行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國家稅款沒有造成損失。因此,據實代開只是違反了發票管理制度的違法行為,并不符合《刑法》上對于虛開發票罪的規定。
顏三忠還稱,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如果據實代開的是企業經營者,應以發展眼光看待企業歷史期間的不合規問題,依照罪行法定、疑罪從無原則進行處理,慎用刑事處罰。
顏三忠還建議,以一個1000萬元的項目為例,眾所周知,有約300萬元是勞務成本,稅務部門可劃定一個行業標準和開票幅度,沒有超過這個范圍,就認可建筑公司符合規定。只有這樣,才能堅持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相統一。
今年1月26日,在江西“兩會”上,省政協委員、江西求正沃德律師事務所主任劉衛東,提交了一份《關于亟待解決建筑企業代開發票問題的建議》提案,建議該省各地各部門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從支持全省建筑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審慎對待建筑企業勞務增值稅發票涉案問題,并建議盡快拿出對策,避免更多企業家“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