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作為上海科創產業集中發展的重要一隅,張江科學之門、張江人工智能島、張江機器人谷等一批新地標(詞條“地標”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拔地而起,不斷勾勒出科學城的優美天際線。而今天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介紹由“始博精制鋼”助力的張江科學會堂項目,更是這當中的核心成員。

張江科學會堂位于上海張江城市副中心核心地帶,由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投資開發,上海旭博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負責幕墻承建。項目總建筑面積11.5 萬平方米,建筑高度50米,由6000平方米主會場,4000平方米多功能廳,及17個規模不等的會議展示空間模塊組成。
作為科學城全新的、超大體量公共建筑,這里集國際峰會、行業路演、科創大賽、文化活動、展覽展示等功能于一體,補齊張江科學城創新生態要素,面向全球科創力量,創造一個開放、融合的科創能量交流平臺。

張江科學會堂的設計造型呈三角形,外立面采用兩萬余片、十種顏色漸變的三角形瓷板材料拼貼安裝,夜色中更有科技煥變的效果。建筑底層體塊由超白玻璃圍合而成,給人一種白色巨石懸浮其上的氣勢,整體以開放、連續的公共空間串聯,營造出縱深流動、步履不停的場景體驗。
行走在張江科學會堂周圍,我們總能看到向上的元素……從北立面看,建筑的一邊直指天空,似無止境的延展。

張江科學會堂建筑方案采用有建筑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獎得主——法國建筑師包贊巴克的設計方案,在“華東院”的配合下,以陽光、大地、水和空氣為設計元素,意在與豐富而復雜的生態系統完美融合,實現與環境和諧共生,與文化跨界共享,與夢想交融共存。
“建筑是人們生活工作的主要場所,除了有一定的美觀性,設計師還需關注其能夠滿足的功能需求。”包贊巴克說。

點睛之筆|張江科學會堂主入口效果圖
項目主入口精制鋼結構為空間網殼結構,生產前期“始博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技術部與生產部進行多輪技術探討,最終確定將整體拆分為最大可運輸的40個單元。設計師的構想憑借工藝造詣和工程技術生動呈現,而這背后,是精細化材料、科技感創新的力量。

在主入口的落地實現中,由工廠單獨制作高精度節點和精制鋼桿件,再組拼為一個單元,每個單元框架坐標都不相同,且差距很大,單個單元中節點和節點間做大落差近1 米,制作難度相當大,為了保障精度,始博采用三維定位1:1放樣加工,

在廠內實現單品拼裝及成品預拼裝,把精度要求高的步驟全部放在工廠,有效降低了現場的安裝難度,同時降低了現場拼裝焊接的工作量,保障現場安裝的同時縮短了工期。

項目施工階段,始博精制鋼涉及高空作業,每個單元拼裝后節點處的焊接難度和打磨處理難度都很大,始博團隊根據現場施工條件調整好整體的吊裝及焊接方案,制訂有條不紊的施工方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一次次的攻堅克難,保證現場焊接打磨后的平整度,精準度與工廠出廠品質一致成功交付。

北望“張江藥谷”,東接正在建設的“張江科學之門”,南近浦東國際人才港,西鄰張江人工智能島,地理位置優越,投入使用后將成為張江科學城的“科創新主場”。

近年來,張江正在大力建設高品質建筑,這與上海力推的“設計之都”理念不謀而合—— “到2025年基本建成設計產業繁榮、品牌卓越、生態活躍、氛圍濃郁的‘設計之都’;到 203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設計之都’。”

項目的完美交付也少不了各方的協力合作,讓我們期待著上海“新冠疫情”清零后,伴隨著項目的整體竣工交付,共同一睹科學城最新地標的“美麗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