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型高層共用建筑,在近幾年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各大城市。玻璃這一建筑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成員,在建筑師、設計師的手下也變得越來越光芒四射,綻放著它迷人的魅力。
它已成為建筑師設計師表現不同建筑風格及建筑理念的主要手法,發展速度之快讓人吃驚。據日前召開的全國空間結構會議上,來自各方的專家認為,當前玻璃應用發展有三個方面的趨勢。
其一,玻璃發揮的功能越來越全面和多樣化。玻璃的各種
深加工技術,經與幕墻的裝配技術相結合后,玻璃的各種優異性能得以充分發揮,例如:將鋼化夾膠、
鍍膜中空處理后,玻璃再裝配成有空氣通道的
雙層幕墻,那么玻璃將集空間分隔作用、透明采光作用、
保溫隔熱作用、陽光控制作用、
節能環保作用、擋風防雨作用、抗風受力作用等眾多功能于一身,發揮著別的
建材無法發揮的作用。
玻璃應用的第二個發展趨勢是,
玻璃幕墻和
采光頂的大量采用和玻璃直接參與結構抗風受力的發展趨勢。玻璃材料的這種結構化趨勢,主要是建筑物的大型化、現代化要求促成的,同時也是玻璃優異功能得以實現的必然要求。近年來,玻璃幕墻和
玻璃采光頂在工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向大型化方向發展。像廣州的新白云機場、廣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北京植物園等
點支式玻璃幕墻的高度都在30m上下,長度經常以百米計,單片玻璃幕墻面積在5000~10000平方米的已不在少數;幕墻中單塊玻璃的尺寸也在呈大型化趨勢,1.5m×3m,2.0m×3m,這種大尺寸玻璃的應用十分普遍。這種大型化趨勢,使玻璃幕墻和單玻璃的抗風承重問題,支撐結構的計算和
強度控制問題顯得越來越重要。
另外,更為值得指出的是,玻璃的高透特性,導致室內結構的大暴露。過去少為人們關注的結構造型美受到了極大的重視,進而引發了人們對玻璃支撐結構外形的美、
桿件的纖細通透、
節點構造加工的精致、美觀耐看等方面都相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筑結構學科正面臨著新時代玻璃材料大量使用帶來的挑戰,結構專業人員必須從過去那種只保證安全就算完成任務的傳統思維中走出來,結構工程師應該和建筑師一起,為滿足人們對結構美的不斷追求而努力。
玻璃應用的第三個發展趨勢,是直接將玻璃作為結構受力件或建筑零配件使用。如玻璃樓梯、踏步板、欄桿、
玻璃隔斷、
樓板、玻璃天橋等,這些玻璃小
構件的使用起到了良好的室內裝飾作用,使建筑空間既有分隔又有聯系,還能節省
結構件占用的室內面積,使建筑設計空間更有情趣。另外將玻璃用于受力比較集中的梁、柱構件、承壓拱板等國內外也都在探索之中,為了解決玻璃材料廣泛使用中產生的越來越多的結構問題,如常規
鋼結構作為玻璃
支承結構體系時暴露出來的桿件粗笨、結構不通透、不協調方面的矛盾,因而必需開發輕質、高強、高效的
預應力張拉結構,必須深入研究玻璃的力學特性,徹底弄清玻璃的強度機理,從而充分挖掘玻璃的強度潛力和玻璃參與結構共同工作的潛力。
玻璃應用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玻璃各種功能的進一步發揮,離不開結構學科的支持,而結構學科的進一步發展也需要玻璃材料這個平臺。玻璃材料的大量應用,正在孕育著玻璃力學、玻璃結構新學科的誕生。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