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風荷載
根據荷載規范的基本原則,作用于采光頂的風荷載可按下式計算:
W
k=βμ
zμ
sW
o
其中,W
o為50年一遇的
基本風壓:μ
z為高度系數,均可按荷載規范采用。
μ
s為體型系數,可按規范采用。由于采光頂形狀復雜,受周圍環境影響顯著,宜進行
風洞試驗來決定其數值。
β為風的動力作用系數。對于面板和與面板直接相連的支承結構,β取
陣風系數的β
gz,其值按荷載規范取用;對于間接支承面板的支承結構,β取
風振系數β
z,宜采用動力分析方法決定。對于
剛性支承結構,β
z可近似取1.2~1.6;柔性支承結構,βz可近似取1.5~2.0。
5.2 荷載和
作用效應組合
我國目前結構設計采用多系數的設計方法。荷載和作用效應的
標準值應按荷載規范的規定進行組合,得出其設計值:
S=γ
GS
GK+Φ
Qγ
QS
Qk+Φ
wγ
wS
wk+Φ
Eγ
ES
Ek
式中,γ
G、γ
Q、γ
w、γ
E分別有自重、活荷載、風荷載和地震作用效應的
分項系數,γ>1.0,Φ分別為
組合值系數,Φ≤1.0,S
K為效應的標準值。
5.3 結構分析方法
結構分析目前已廣泛采用計算機軟件進行。基本分析方法為
有限元。對柔性結構還考慮幾何
非線性。常用的國內軟件有3D3S、MSGS、MST
CAD等;還廣泛采用國際通用的軟件SAP、ANSYS、ETABS、MIDAS等。
5.4
構件設計
鋼
結構構件設計按國家標準《
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和《
冷彎薄壁型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8進行。
6 試驗研究
6.1 結構試驗
采光頂的整體試驗常用縮小比例模型進行,重要的工程或采用新結構、
新材料的采光頂,需進行這種試驗。
局部構件、
節點的試驗采用同材料、同工藝的1:1試件。目前廣泛采用的
鑄鋼節點,都進行過實際大小的試驗并與有限元分析結果進行比較。廣洲機場的9m自平衡結構、北京長安大廈的球面索網24m跨支承結構、深圳市民中心采光頂24m索桁架單元都進行過1:1實際大小結構試驗。
6.2 振動臺試驗
國內有許多地震模擬振動臺,最大臺面尺寸已達6.2mX6.2m,可以進行輸入地震波的振動試驗。由于臺面尺寸和載重量的限制,一般采用縮小比例的試件。
6.3 風洞試驗
當采光頂體型復雜或周圍風環境復雜時,風洞試驗是決定風荷載的有效方法。幾乎所有的大型
公共建筑都進行過風洞試驗,比例一般為1/100~1/150(單體)、1/1000~1/1500(風環境)
7 小結
最近十年,中國內地采光頂工程數量多、面積大、體型復雜、支承結構新穎,總體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最近北京的奧運工程,也采用了不少的采光頂項目。上海為迎接2010年
世博會、廣州為迎接2010年亞運會,許多前所未見的采光頂項目正在設計中。這將為采光頂的設計與施工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將進一步促進其發展。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