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節能建筑方面,一是已初步建立起以節能、50%為目標的
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體系;二是初步形成了以(
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為主體的法規體系;三是初步形成了建筑節能的技術支撐體系;四是通過建筑節能試點示范工程,有效帶動了建筑節能工作的發展;五是通過國際合作項目,引入了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據不完全統計,到2002年,全國城鎮共建成節能建筑面積3.2億平方米,實現節能1094萬噸標準煤,減排C022326萬噸。推廣
綠色建筑方面,一是由建設部和科技部組織實施的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研究”,重點研究我國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和規劃設計導則,開發符合綠色建筑標準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成套設備,并力求通過系統的技術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我國綠色建筑核心技術的研究開發基地和自主創新體系;二是完成了“中國生態住宅技術評估體系”的制定,出版了“中國生態住宅技術評估手冊”。在此基礎上,先后三批對十二個住宅小區的設計方案進行了評估、指導與跟蹤檢驗;三是在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奧組委支持下,由清華大學牽頭、聯合有關單位,成立了綠色
奧運建筑研究課題組,對綠色奧運建筑標準和評估體系進行了研究,針對我國具體情況,系統地提出了綠色建筑所涉及的內容和重點,建立了科學的綠色奧運建筑評估體系,形成了綠色建筑定量化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了全過程控制的觀點和與之相應的評估方法和實施指南。
推廣節能與綠色建筑工作目標
通過5~10年,全面推廣節能與綠色建筑,爭取到2010年,全國新建建筑全部達到節能與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爭取三分之一以上既有住宅基本實現節能改造,全國城鎮建筑總能耗實現節能50%,到2020年,絕大部分既有建筑實現節能改造,新建建筑全部實現建筑節能65%的總目標,經濟發達地區要爭取實現更高的節能目標。到2010年,基本控制由于新建建筑和大量使用粘土實心磚所導致的耕地下降趨勢,爭取實現比現有下降幅度減少一半。到2020年,基本實現新增城鄉居民點占地與城鄉居民點整體節約用地的動態平衡。到2010年;實現建筑建造和使用過程中節水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20%以上,到2020年,爭取比2010年再提高10%。到2010年,新建建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總消耗比現在下降10%,到2020年,爭取比2010年再下降20%。到,2020年,我國住宅建設的資源消耗水平接近或達到現階段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的經濟與社會效益顯著,轉變經濟的增長方式的成效突出;
建設領域資源消耗情況
據初步統計;目前我國
建筑能耗已占全社會總能耗的30%左右,絕大部分建筑屬于高能耗建筑,單位建筑面積
采暖能耗為同等氣候條件下發達國家的2到3倍;城市住宅建設用地占蜮市建成區用地32.5%,耗用的
鋼材占全國用鋼量的20.3%,耗用的水泥占全國總用量的18.9%;大多數家庭使用的衛生潔具的耗水量高出發達國家的耗水量30%以上,城市污水處理后的回用率僅為發達國家的1/4。
既有建筑能源消耗的基本情況
截至2002年底,全國既有房屋建筑面積為388億平方米,其中城市已至131.8億平方米,農村則達256.2億平方米。其中有95%以上屬于高能耗建筑,普遍存在著圍護結構
保溫隔熱性能差,采暖系統熱效率差等問題,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為同等氣候條件下的發達國家的2到3倍。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工作仍未啟動,這些高能耗建筑仍在無節制地消耗著大量的能源。
與【綠色建筑】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綠色建筑”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