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 言
由于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北京2008年的申奧成功,今年11月份加入WTO國際世貿組織,這種大好形勢下,建筑外墻裝飾設計越來越多樣化,通透化;更為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地體現了“高科技”“節能”“環保”的新思維,使我國的
幕墻技術同國際先進發達國家的幕墻設計技術正在接軌,質量水平差距正在接近,這是良好的預兆。
我國幕墻行業從傳統的
框架式幕墻,到單元體式幕墻僅用了三年時間,在技術、工藝、安裝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和發展。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對
標高0M~20M之內反射
玻璃幕墻的太陽光反射和光干擾性污染感到失望和不理想。在這種背景影響下,產生了新的幕墻體系——大清白玻璃
全玻幕墻,開始這種玻璃幕墻大部分使用在大
門廳及以后發展到全部都使用通透的
全玻璃幕墻系統。但是這種幕墻有一個極大的缺點——太陽強紫外線幅射和太陽熱幅射透過大清玻璃進入室內,使室內溫度大大升高。破壞了人們生活的舒適性。首先在西歐出現了即有通透性,又能防止太陽強幅射,尤其能使整個
窗體具有較高的節能效果的幕墻——雙層
熱通道玻璃幕墻。雙
熱通道幕墻一般是全玻璃,全通透式玻璃結構。
我國出現這種先進的節能雙通道幕墻也是1~2年的事情。首先由國外設計指導下,在上海“久來”大廈已近完工,而北京第一個大面積二通道幕墻——“天亞”呼吸式雙熱通道幕墻是2001年10月開始制造。前者是內循環系統結構,后者是外循環式結構的典型代表。
不管是內式和外牡環通道幕墻,都具備
防塵、防蟲、換氣通風、節能、光線可控、
隔音與
抗震、
防火也十分安全。這項技術由西歐傳入我國的;在我國生產這種高科技幕墻時,必須要從國情出發,具體設計,不能全部照搬。因為西歐各國冬季溫度高,基本無砂塵天氣,要合理認真考慮合理性,適應性的性能和價格。
二、
雙層幕墻體系分類
雙層玻璃幕墻主要分為內循環和外循環體系有其共同點和不同點,共同特點都是在雙層玻璃之間形成溫室效應,并將其溫室的夏季的過熱空氣排除室外冬季把太陽熱能有控制排入室內,使冬夏二季節約大量能源。在夏季為防紫外線和強
熱輻射要
遮陽簾辦法是必要的,內循環和外循環體系有如下特點:
1、
內循環雙層玻璃幕墻結構主要特點
(1)其
結構設計可采用框架斷熱或單元斷熱形式。
(2)一般外層玻璃選用
中空鋼化,內層玻璃選擇單片鋼化。
(3)彩用強制措施,電控管道系統,把夏季的白天將溫室的熱空氣排除室外。冬季將溫室效應蓄熱通過管道回路系統
加熱將傳到室內,達到節能效果。
(4)其內外層之間的空腔厚度設計較窄。一般120mm~200mm之內。
(5)需要增設自然空氣進入窗。
(6)便于清洗雙層玻璃之間的灰塵。
(7)使用材料較少,因此成本較低。
(8)但需用電力驅動抽風,它比外循環結構節能率低一些。
2、外循環雙層
玻璃幕墻結構主要特點
(1)其結構設計可采用外層框架、單元或點式駁接形式,內層框架斷熱或單元
中空玻璃斷熱形式。
(2)一般外層玻璃選用單片或
夾層鋼化,內層玻璃選擇中空(low-e)鋼化。
(3)采用自然的“煙筒”效應,夏季的白天將溫室的熱空氣排除室外,注意不同樓層的“煙筒”效應不同。
(4)其內外層之間的空腔厚度設計較厚,便于內外層之間的空腔人員進入清洗工作。
(5)不需要增設專用
設備自然空氣進入窗內,外層幕墻設計有進出風口,內層幕墻設計有開啟門或窗,需要注意的是進出風口應防止沙塵的進入。
(6)雙層玻璃之間的灰塵應考慮方便清洗。
(7)使用材料較多,因此成本較高。
(8)節能效率高。
通過上述的比較,內循環和外循環體系是不同的結構體系,因此,兩種結構體系的防塵、通風、節能等性能是不同的。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