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最新的普查報告顯示,上海現有
玻璃幕墻建筑2239幢,其中存在安全隱患的就高達1249幢,約占56%。但有關專家表示,這并不意味著本市玻璃幕墻建筑已達到安全臨界點,事實上,由于本市軟土地基的限制,以及玻璃幕墻建筑的時尚外觀,只要其滿足安全、環保、節能的要求,玻璃幕墻建筑在滬仍有廣泛發展空間。
據悉,自2004年起,本市相關部
門對既有
建筑玻璃幕墻進行了大規模普查,發現其中存在安全隱患的就高達1249幢,今年8月起,主要針對未使用
安全玻璃、投入使用超過10年、存在部分安全隱患的3大類玻璃幕墻建筑進行專項整治。
有關專家介紹,本次普查覆蓋的安全隱患問題主要有5類,包括開啟
窗,膠、
密封條,玻璃、受力
構件、雨水
滲漏等。根據1249幢存在隱患建筑的排查結果,在10月底前又進行了相應的自查,企業自查上報認為無問題的有711幢,有問題的330幢,其中201幢已完成整改。在普查中發現,同時存在上述5項安全隱患的建筑共有9幢,這些玻璃幕墻很有可能成為懸掛在上海市民頭上的“定時炸彈”。
既然玻璃幕墻建筑存在那么多安全隱患,那么上海市是否仍然有必要將其作為推廣的建筑形式呢?上海市建委副主任孫建平告訴記者,由于上海特殊的軟土地基的條件,100米以上的
超高層建筑比較適合采用玻璃幕墻,因為相對于
混凝土鋼結構,玻璃幕墻要輕很多。而且這種建筑形式在外觀上比較時尚美觀,所以很受建筑商們追捧。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市區可以無條件的發展玻璃幕墻建筑,今后在內環線以內建造玻璃幕墻建筑必須滿足三方面條件,即:安全、環保、節能。
而對于既有的玻璃幕墻建筑,接下來市建筑管理部門的工作包括成立18個專家檢查組,對業主的自查結果進行確認,對查出存在安全隱患的,經專家組確認的,發出整改通知書,如果拒不整改的,將會同有關部門,在其建筑門前拉上警戒線,告知市民此處“非安全地帶”。
據悉,國內關于玻璃幕墻建筑的法律法規還相對滯后,比如關于玻璃幕墻建筑的清潔、檢測、維修加固的時限,維修資金的落實等等,都還沒有法律上的規定。據悉,有關方面已經啟動《上海市玻璃幕墻建筑管理辦法》的立法調研和起草,將于明年上半年內正式出臺。在這部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了業主作為第一責任人,必須承擔多少相應的管理責任,多少時間內必須對玻璃幕墻進行清潔,進行檢測和維修加固。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