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山西網12月4日電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不低于1平方米、小區節水率不低于8%……今后,凡新建、改建、擴建的建筑,必須在建筑節地和室外環境、
建筑節能與能源利用、建筑室內環境質量等六個方面達到相應的標準。
能源消耗量不斷加大,而
建筑耗能約占總能耗的30%。我市現有
建筑能耗大、能效低牞
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性能差的問題十分突出,加劇了能源供求矛盾和環境污染。為此,近年來,我市加大對新建建筑節能措施的管理,并設立專項資金,用于制定
綠色建筑標準、建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開展綠色建筑節能減排研究等工作。
近日我市制定的《綠色建筑標準》,分綠色
住宅建筑和綠色
公共建筑兩個系列,包括建筑節地與室外環境、建筑節能與能源利用、建筑節水與水資源利用、建筑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建筑室內環境質量、建筑運營管理六項標準,每項標準分為控制項、一般項和優選項三部分,其中控制項是對綠色建筑的基本要求,一般項和優選項是推薦標準,從而形成綠色建筑等級評價標準的整體構架。
在綠色
節能建筑的基本要求中,這六道關分別是,在建筑節地與室外環境方面,建筑主體朝向采用南北朝向,集中綠地面積不小于建筑基地面積的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不低于1平方米。在建筑節能與能源利用方面,建筑應采用高效的復合
外墻外保溫及用能
設備系統。采用集中
采暖系統的住宅,應設置熱量按戶計量及溫度控制調節裝置。其余建筑應盡量采用
太陽能一體化、污水源、地熱源等
熱泵節能技術。在建筑節水與水資源利用方面,小區內應采用節水型供水設備,并為住戶預裝節水型潔具,節水率不低于8%。建筑小區的建筑面積在5萬平方米以上的,應使用中水設施。在建筑節材和材料資源利用方面,新建、改建、擴建的建筑必須使用達到國家標準,并通過國家有關質量檢驗部
門或行業管理部門認證的
建筑材料。在建筑室內環境質量方面,建筑圍護結構內部和表面無發霉現象。每套住宅至少有一個房間必須滿足日照標準的基本要求。居住空間能自然通風,通風開口面積不小于地面面積的5%。在建筑運營管理方面,必須制定并實施節能、節水、節材等資源節約與綠化管理制度,使節能、節水指標達到當初設計、建設時的要求。住宅的水、電、燃氣要實行分戶、分類計量與收費。(來源:太原晚報;郜蓉 梁功 張艷)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