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建筑節能工作的發展,必須強化標準化工作。
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世界能源危機以來,世界各工業發達國家都積極開展節能工作。各國的節能工作大體經歷了能源節約(即減少能源消耗)、能源穩定(即盡可能不增加能源而保持經濟增長)、能源效率(即減少能源損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溫室排放等,把節能與持續發展和保護環境緊密結合起來。2004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量達到18.46億噸標準煤,全國一次能源消耗總量19.7億噸標準煤。我國能源消耗總量已居世界第二。我國經濟發展按照能源翻一番GDP翻兩番初步測算,202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耗總量將達到30億噸標準煤。屆時,我國石油消費量需要4.5億噸以上,對國際市場依存度將達到60%(2000年我國石油對國際依靠度為31%),超過美國目前對國際市場依存度58%。因此,我國能源生產與供應將會成為突出矛盾,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影響我國經濟安全。
同時,由于我國的能源結構仍然以煤炭為主,對環境和運輸都將造成很大的壓力。特別是環境,2001年全國年排放二
氧化硫近2120萬噸,居世界第一位,酸雨面積占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空氣質量達標城市也僅占三分之一,流經城市的河段70%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盡快遏制生態環境惡化,改善環境,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國解決能源問題,必須大力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且與資源利用和保護環境相結合。“十五”期間,我國的能源政策是:保障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保護生態環境,繼續擴大開放,加快西部開發。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實現經濟增長與人口資源環境的相協調。節約能源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
節約能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建筑節能是國家節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
建筑耗能量占全國能源總消耗量的約27.47%。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不僅城市建筑耗能而且廣大農村建筑耗能必將大幅度增加,全國建筑耗能量比例還將繼續呈穩步上升的勢頭。因此,建筑節能問題已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積極推進建筑節能,對于促進能源資源節約和合理使用,緩解我國能源資源供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輕對大氣環境污染、保護環境,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與工作環境質量,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要的舉措。
我國建筑節能工作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起步較晚,經過20多年的艱苦努力,我國的建筑節能事業已取得多方面的進展。
一是加強了建筑節能的組織管理,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和建筑節能專項規劃;
二是建筑節能標準化工作得到加強,制定了一批建筑節能及其相關的
技術標準、規范;
三是初步建立起一支建筑節能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隊伍;
四是加強了建筑節能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取得了一批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建成了一大批建筑節能示范小區;
五是開展了建筑節能相關產品的開發和推廣應用,建筑節能產業有了長足的進步,初步形成了
門類齊全、綜合配套、先進適用的建筑節能產品體系;
六是廣泛地開展了國際合作,與有關工業發達國家的相關機構開展了建筑節能合作與技術交流,提高了我國建筑節能政策、技術的管理水平。
20多年來,建筑節能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尚有許多不適應之處。一是人們對建筑節能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觀念上有差距,一些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重視不夠,沒有將建筑節能工作提到落實科學發展觀、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以及轉變城鄉建設增長方式的高度來認識,致使全國各地區建筑節能工作發展不平衡;二是現有的管理體制與建筑節能工作發展要求不相適應,有待相關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行政監管體系不健全,執法不嚴,監督不力;三是建筑節能的投入過少,科學技術研究進展緩慢,許多節能關鍵技術沒有重大突破;四是建筑節能的新技術、新產品開發力度不大,得不到及時的推廣和應用;五是建筑節能的政策、法規和標準不完善、不配套,實施監管滯后,跟不上建筑節能工作發展的需要。
按照建設部建筑節能2010年規劃目標的要求,要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并重,把節約放在首位,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方針,建筑節能工作要實施跨越式發展,不斷提高用能效率,節約能源,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減輕大氣環境污染,保護環境,改善建筑熱舒適條件,促進城鄉建設、人民生活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我國建筑節能工作已經進入節能50%(部分地區特別是特大城市65%)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在保證使用功能、建筑質量和
室內熱環境符合小康目標的前提下,努力采取各種有效的技術和管理措施,把新建房屋建筑的能耗較大幅度地降下來,對原有建筑物有計劃地進行節能改造,達到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目的。根據上述要求,全國建筑節能工作要由易到難,從點到面,從北到南,從大中城市到小城市、城鎮以及向廣大農村擴展,從居住建筑到
公共建筑,從新建建筑開始到改造既有建筑,堅持不懈,穩步推進。建筑節能工作要在重視改善維護結構
保溫隔熱性能的同時,加強供熱
采暖和空調制冷系統設計和運行管理的節能,提高用能
設備的整體效率;提高建筑節能的水平,逐步改善熱舒適條件,使我國整個建筑節能工作逐步達到工業發達國家目前的水平。面對建筑節能上述目標和任務要求,搞好建筑節能工作要從源頭抓起,建筑節能標準化工作必須強化,大力推進建筑節能。
二、標準化是實現建筑節能的技術基礎和前提,是全面推進建筑節能工作的有效途徑。
建筑節能,從總體上說,是通過政策指導,以
節能技術和產品為基礎,實現建筑產品的生產過程、建筑的施工過程和建筑的使用等三個方面的節能目標。在這些過程中,普遍推廣和應用建筑節能技術是實現這個目標的一個關鍵環節。而標準是科學技術成果和實踐經驗的綜合反映,是工程技術人員進行規劃、設計、施工等工程實踐和工程建設管理的準則和依據。因此,標準化是實施建筑節能的技術基礎和前提,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標準是促進和推廣應用建筑節能技術的科學依據。標準是建立在生產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上,保持其先進性和科學性,科研成果一旦為標準所采納,必將在相應范圍內產生巨大的影響,促進科研成果的普遍推廣和應用。20多年來,我國建設主管部門組織各科研、設計、施工單位和工廠企業及大專院校的工程科學技術人員,圍繞建筑節能工作開展了廣泛的科學試驗和調查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城市供熱采暖溫度控制與計量技術、
外墻外保溫技術、新型高效節能
窗技術、民用
建筑節能設計技術、
太陽能利用技術、
新型墻體材料技術研究與開發等,都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一批批新技術、
新材料、新產品陸續面世。這些新的技術和成果,經過一定范圍的試點和試用,納入標準后,它在整個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應用才有了依據,產品和技術的推廣才有了可能,因而大大地加速了推進實現建筑節能的目標。
2·標準是建筑節能技術和產品推廣應用的重要手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中明確規定,標準化工作的任務是制定標準、實施標準和對標準的實施進行監督。在《標準化法》中對標準確定了應有的法律屬性:強制性標準必須執行,推薦性標準國家鼓勵企業自愿采用,并通過合同確認后按合同條款執行。2000年2月18日,建設部令第76號頒發的《
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中規定,建筑節能必須按強制性標準執行,違犯的要予以嚴格的處罰,輕則罰款,重則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或者吊銷資質證書。2004年10月12日,建設部印發了建科[2004]17號《關于加強
民用建筑工程項目建筑節能設計審查工作的通知》;2005年4月15日,建設部印發了建科[2005]55號《關于新建居住建筑嚴格執行節能
設計標準的通知》,進一步重申了嚴格執行標準的要求。由此可見,建筑節能標準作為強制性標準必須貫徹執行。這樣,就為建筑節能的實現提供了不僅在技術上而且在法律上的有力保證和重要手段。
3·建筑節能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工作也是建筑節能技術發展的重要動力。在建筑節能標準制定過程中,編制人員可以發現其不盡完善的問題,為建筑節能技術的進一步研究和開發提出了目標。同時,在建筑節能標準的實施過程中,通過對反饋意見的分析,也必然對建筑節能技術不斷提出新的研究課題,經過對這些課題的研究和產品開發,也會大大地促進建筑節能技術的發展。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