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佛山到肇慶,亞
鋁在率先實踐“雙轉移”的過程中一躍成為亞洲鋁業老大。
當前,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正在廣東各地生動開展。南粵各地各部
門各企業根據自身的發展實際,以敢想敢干敢闖敢試的創新精神,展開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其中有些探索已經成效初現,有些則仍有待實踐檢驗。近期,本報抽調精兵強將組成采訪小組,對南粵各地在這輪科學發展大潮中開展的一些實踐活動進行以點見面的報道,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和思考。
轉移,不僅是生產車間的簡單搬遷和再造,更是產業升級的推進過程和核心競爭力提升的契機,引進一家,帶動一片,產業集聚效應的顯現是“雙轉移”落到實處的有力保障“雙轉移”就是讓區域的發展更加平衡,能有效提升廣東產業在全國全球的競爭力.
從肇慶高新區亞洲鋁業的智能辦公大樓里遠眺
窗外,起伏的坡地上滿眼綠蔭,讓人仿佛置身于公園之中。遠處的廠區方向,
鋁板帶、罐料鋁、航空航天
鋁板等生產車間及檢測中心等,以綠化帶分隔,錯落分布在亞鋁工業園中。驅車其中,讓人頓生豪邁之氣。
這里,是目前亞洲最大的
鋁材生產商。這里,也是廣東正在推進的“雙轉移”戰略中一個生動的個例。
現在看來,亞鋁2003年的那次遷移無疑是一次產業轉移的成功典范。
1992年從佛山南海起步的亞鋁,在珠三角這輪洶涌澎湃的發展潮中,從一家小廠發展成為頗具規模的鋁材生產商。囿于珠三角土地資源、勞動力成本的壓力,2003年下半年,亞洲鋁業控股有限公司整合其在佛山市南海區的7家工廠和企業總部,投資100多億元把企業全部搬遷到肇慶高新區,企業在轉移中“脫胎換骨”,一躍成為亞洲鋁業行業老大。
對于這次在今天看來意義深遠的搬遷,亞鋁高級副總裁趙成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開題的話是:我也問過自己,搬到這里,是偶然還是必然?但他自己馬上作出肯定的回答,從社會發展和企業的發展來講,這是必然的。他認為,當初亞鋁下決心從佛山南海搬到相對偏遠的欠發達地區,也需要勇氣。促成這次搬遷,一方面,是因為當時廣東省委、省政府已抓住區域間產業轉移的苗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珠三角產業轉移,無論是轉出地還是轉入地,都對產業轉移有了一定的認識。而更重要的是,企業自身的快速發展也有了這一內在需求,亞鋁要上一個新的臺階,也需要進一步優化生產流程、延伸產業鏈條。對于廣東今年正式提出的“雙轉移”的戰略,他認為這是對產業轉移思路的深化和完善,會對一些仍在觀望中的企業起到引導作用,有助于把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場的無形之手很好地結合起來,進一步推動產業的升級和轉型。
延伸報道:
從南海到肇慶,對亞鋁來說,并非車間的簡單轉移,“我們現在的規模和產品線和原來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趙成祥說。之前由于受
生產線的限制,一些
鋁型材的下游行業他們介入較少或發展有限,而進入肇慶高新區后,經過
設備、工藝的升級和改造后的亞洲鋁業不僅產品檔次上了新水平,原有的鋁材項目產能擴大了3倍,新引進了多條可以生產高
精度鋁
板帶的生產線,有些還填補了國內的空白。像易拉罐、航空航天鋁、汽車鋁板等高端鋁材,現在有些還需要進口,而這些也是亞鋁未來重點開拓的市場。
在產業轉移的同時,勞動力轉移也在有序進行。據趙成祥介紹,亞鋁工業園中就有不少來自周邊山區的勞動力。據肇慶高新區區委書記劉龍平介紹,他們曾經對園區內的10萬勞動力進行了來源地調查,調查結果顯示,10萬人當中來自肇慶本地山區縣的占了20%,來自全省東西兩翼和其他山區縣的占30%,整個工業園中有50%以上的勞動力是從全省農村轉移出來的勞動力。
“雙轉移”最終要落實到企業的實際行動中。但對企業來說,考慮得最多的還是企業的運營成本會不會大幅增加。趙成祥說,其實這個賬有多種算法,看企業怎么算。
從亞鋁的遷移來看,從南海到肇慶,會增加一些運輸成本,但最大的成本付出在于:當時的肇慶高新區是一片荒地,企業遷移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做基礎建設。同時工業園當時各種
配套設施不全,企業的產業配套也跟不上,這種隱性的成本增加會讓很多企業不愿意動。亞鋁搬到肇慶高新區,當時可見的眼前利益是電價下降了一點點,但生產環節節省的這點小成本,根本無法說服企業搬遷。真正讓亞鋁下決心“挪窩”的,是他們搬到肇慶高新區后,企業的規模經濟上去了,鋁材制造的上下游打通了,產品的附加值提高了。企業也可以借此次機會重新規劃自己的發展。
據趙成祥介紹,亞鋁完成搬遷后,除了鋁
型材的下游行業極大拓展外,他們還開始引進一些相關的行業,目前他們也有意在亞鋁工業園內引進一些合作伙伴生產鋁制汽車零部件,一些具體項目也已經在洽談當中。
延伸報道:
隨著亞鋁的進駐,肇慶高新區的定位也越來越明確。據劉龍平介紹,繼亞鋁之后,高新區已有十多家規模較大、產值在10萬噸以上的鋁材企業進駐,
金屬精加工產業也已經成為肇慶高新區三大產業中的重要支柱。目前,產業的集聚效應已經開始顯現,亞鋁已經在肇慶高新區帶動、形成了一個年工業產值近500億元的金屬精加工產業鏈。當前,肇慶高新區也對照國家的產業發展目錄,并通過制定項目準入辦法等,精心做好產業發展規劃。對肇應高新區來說,引進了亞鋁,就是引進一個龍頭,帶動一個產業。以亞鋁為號召,在珠江西岸,一個金屬
深加工產業鏈正逐漸成型。
趙成祥也認為,從他個人的觀察來看,以龍頭企業帶動的“雙轉移”會比較容易見效。龍頭企業的產業引領作用,會起到強大的產業示范作用。此外,他也談到,企業的轉移和勞動力的轉移,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政策的強有力的扶持,包括產業政策的引導和資金的扶持。他也看到,廣東當前在這方面的支持力度已越來越大,這也會促進廣東現代產業體系的建設步伐。
今天,盡管亞鋁已經初嘗了轉移的甜頭,但無論何時何地,亞鋁都對佛山南海那塊土地懷著深深的感恩之心。
就如趙成祥所說,沒有南海也就沒有企業的今天。正是南海優良的區位優勢、良好的創業氛圍、順暢的信息交流和產業集聚優勢,使亞鋁淘到了第一桶金,并走上了發展壯大之路,他們至今以亞鋁當初選擇南海作為創業之地為幸。
一家年產值逾百億的企業從南海遷入肇慶,佛山是否有產業空心之憂?肇慶是否在未來產業發展上有意叫板佛山?
盡管包括亞鋁等大企業進駐了肇慶高新區,但劉龍平對肇慶高新區的定位非常清晰:我們下一步就是緊緊依附廣佛經濟圈,在這個大背景下做好自己的定位。除了金屬深加工行業,肇慶高新區也將從珠三角腹地向外拓展的電子電器行業、汽車配件和先進裝備制造業等作為自己承接的重點目標。
同樣,亞鋁等一批企業的轉移,對佛山來說,有些是壯士斷腕之舉,有些則也讓佛山感受到陣痛。但是,正是這種變化,讓佛山的產業結構不斷趨于完善,經濟增長的勢頭越來越好。一方面,部分家電、鋁型材、化工企業等轉移到外地,另一方面,美國國際集團(AIG)呼叫中心、新鴻基集團國際金融綜合服務區、中國人保等開始落戶千燈湖“廣東省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奇美集團加大投資力度,帶動海信科龍、TCL等產業鏈條集聚,并形成一個
光電產業群;年產值過百億的臺資企業普立華等,在佛山當地增資擴產的同時,也將部分低端制造環節等轉到外地甚至越南……從2003年開始,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佛山的經濟增長開始提速,今年上半年,全省的GDP增幅為10.7%,而佛山則達到17%。而在這個增長數字背后,是佛山“現代制造基地、產業服務中心、嶺南文化名城、美麗富裕家園”的城市定位越來越明晰。
延伸報道:
從亞鋁的搬遷可以看出,歸根到底,“雙轉移”還是以珠三角地區為引擎,帶動東西兩翼和山區可持續發展,促進區域聯動和協調,逐步實現廣東整體區域的利益共享和相對均衡發展。就如佛山市委書記林元和所說,佛山要借“雙轉移”的契機,騰出空間發展總部經濟、研發機構和物流園區,同時也要通過合理的產業布局,進行產能擴張和結構調整,實現經濟社會轉型。劉龍平說,我相信,廣州佛山深圳這些珠三角核心區,通過這次的騰籠換鳥,今后他們的支柱產業都會越做越大的,在全國甚至全球的競爭力也會越來越強,這樣,作為產業轉移園區,我們的天地也就越來越大了。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型材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