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
加工中心刀具伸出長度的測量摘要:激光加工技術在
機械制造業中的應用成組
夾具技術在小批量銑加工生產中的應用WRD130Q落地銑
鏜床下線儀式日前在昆明舉行基于ACIS平臺開發三維變量化特征造型系統的關鍵技術研組合刀具的合理使用及選擇
CNC加工中尖角過渡處理和切入切出程序設計汽車
平板縱梁與“U”形縱梁腹底
沖孔生產線焊接機器人的選購應用
金屬切削基本規律的應用(4)
機床主軸動平衡的方法以及應用范圍研究宏程序用好循環指令
數控立式
車削中心的數控化改造CNC編程技巧汽輪機調節系統改造方案淺析PDM領域呈現出的重大“突破”大飛機為何有中國造而無中國標準機床電氣
CAD系統研究與開發示波器知識百問圓弧插補的中點判別法新型
塑料機械生產線研制成功[標簽:tag]加工中心加工前,用戶必須測出刀具在主軸上的伸出長度及其直徑等補償參數。目前常用的補償參數測量方法有:試切法、使用電子測頭、機械式、光學式對刀儀。試切法已很少采用,電子測頭價格昂貴,對刀儀在機外使用,應用較廣。用電子測頭或對刀儀對刀,均在靜態條件下進. 加工中心加工前,用戶必須測出刀具在主軸上的伸出長度及其直徑等補償參數。目前常用的補償參數測量方法有:試切法、使用電子測頭、機械式、光學式對刀儀。試切法已很少采用,電子測頭價格昂貴,對刀儀在機外使用,應用較廣。用電子測頭或對刀儀對刀,均在靜態條件下進行。實際
切削時,因為切削力及振動的影響,加工后的實際結果與靜態對刀數據并不完全一致。當刀具質量可靠,加工過程穩定時,軸向、徑向有0.01mm-0.02mm的修正量。需由操作者根據機床與刀具系統的具體情況,憑經驗調節。
1.測量座2.壓縮彈簧3.測量桿4.刀具5.主軸6.千分表7.量塊8.
墊片9.
螺母在機床上對刀的簡易對刀裝置作者曾針對本單位所購臺灣友嘉公司的立式加工中心,設計出一種在機床上對刀的簡易對刀裝置。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設計出如圖所示的對刀儀,考慮到軸線方向切削力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因軸向切削力造成的誤差。使用步驟如下:加工前對刀,先根據加工中心、切削用量、刀具、工件材料,用現有的一些經驗公式,大致估算切削力大小。松開螺母,使彈簧只承受測量桿的重量。再根據切削力、彈簧
剛度,上緊螺母,壓縮彈簧。使彈簧彈力基本等于切削力。將測量裝置按圖示裝好,放在工作臺上。千分表6打在量塊7(或數塊量塊疊加)頂端后,將表頭置“0”,確定一個測量基準。用千分表打在測量桿3上表面。下降主軸5,使刀具4接觸測量桿上表面,并繼續壓縮彈簧2,使其產生
變形,記下讀數。此時,螺母9、墊片8應與測量座1脫離接觸,刀具承受與切削力基本相同的彈簧彈力。千分表讀數所顯示的變形或忽略,移開千分表,升起刀具回原點。刀具伸出長度=加工中心z軸行程-此時z軸坐標值-量塊長度-千分表讀數不考慮加工中心測量裝置的誤差,不考慮加工中心工作臺的制造誤差與
磨損,采用比較法測量,量塊、千分表配合,測量的極限誤差為0.03mm。若加工過程中,切削力變化很大,可以根據不同切削力在切削中的作用情況進行加權平均。在進行重要表面加工時,若切削力相差較大,也可對每一種切削力都進行相應的對刀操作,將所有結果輸入數控系統,切削時,分別調用具體的補償參數。該對刀儀應根據加工中心規格、刀具、工件、切削用量具體設計。彈簧兩端并緊磨平,剛度要適當,應能產生所需的彈力,并且彈力應在其工作范圍內。刀具接觸測量桿表面前后,應以0.01mm為單位緩慢進給。為保證套筒與測量桿的相對運動,可采用H6/h5間隙配合。刀具壓縮彈簧時,有可能造成測量座與測量桿兩軸線偏斜,導致測量桿上表面傾斜,增加測量誤差。可對測量桿上表面進行精磨,使其
平面度達到3-4級。測量時,千分表在測量桿上表面外圈打一圈,取最小與最大值的平均值為千分表讀數。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設備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