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世界首創湖上體育場”的“水滴”,建筑“皮膚”是由
金屬和玻璃為主要材料,這個呈不規則橢圓形的“大水滴”屋架是
鋼結構,據說屋蓋和鋼結構是施工難度最大的兩塊,到底難在何處?
“水滴屋蓋造型設計時是在計算機上建立的模型,但從設計圖紙落實到施工圖紙時,計算機模擬圖在實際施工時根本操作不了,我們等于要手工作業。‘水滴’屋蓋每條曲線都是圓弧,但這些圓弧不能由一個統一的數字方程來概括,屋蓋包括外弧里弧共有896條圓弧,我們測了近萬個
節點擬合成整個
曲面。”
王士淳的另一個身份是天津奧林匹克中心規劃設計總負責人,在他的辦公桌上,堆滿了厚厚的設計圖紙,說話間他從
暖氣片后又抽出幾卷設計圖紙,“實際上我們僅屋面的設計圖紙就超過2000張,而其中最難的計算部分就是水滴抻出來的那部分。”
“水滴”的設計周期前后總共花了兩年多時間,天津建筑設計院曾召集全國專家論證,證明此設計在國內建筑界是最復雜的。“2005年有一個體育建筑學術研討會,全國知名專家論證:‘水滴’的曲線、造型、利用的材料都是最復雜的。”
王士淳證實,“水滴”施工的復雜性佐藤也是沒有預料到。“在施工過程當中,我們做的大部分工作,他們基本上不過問,在施工過程中我們要不斷修改設計上的問題,這么大屋面有金屬、玻璃等這么多性質不同的
建筑材料,每一種
膨脹系數都不同,將來會不會出現溫差
變形?自然條件下不可預測的特殊情況會不會發生?都有待時間檢驗。”
“水滴”屋
面板材覆蓋面積達7.7619萬平方米,到目前為止是國內最大的體育場,這么大屋蓋面積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王士淳說,“佐藤只提到一句話——這個建筑很特別,要精心設計,不能讓業內人士,比如參加
招標的設計師挑出毛病來。”
對于這個備受國際國內建筑界關注的項目,2007年9月10日女足世界杯將是它迎來的第一次實戰演練。
看臺超長無縫不切“西瓜瓣” 外露混凝柱梁板“原汁原味”
水滴在建筑結構上有兩大特點:一個是土建看臺“超長結構無縫設計”與施工,另一個是大懸挑屋蓋鋼
結構設計。
作為具有國際標準的現代化體育場,“水滴”總建筑面積158000平方米,相當于24個標準足球場大。其中地上6層為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其面積最大的首層樓蓋(
樓板)長約470米,寬約370米,這樣大型的體育場土建看臺,若按常規每隔40米到50米設置
伸縮縫,就會將外周長1038米的結構分成很多“西瓜瓣”式獨立
框架,這不僅給施工帶來麻煩,更給建筑后期使用帶來不便,比如很多體育用房的分隔。
對此設計人員采用了“超長結構無縫設計”。
目前國際上對于建筑結構變形作用導致
裂縫發生,客觀上存在兩類學派:第一類,對伸縮縫和
沉降縫的設置基本采取“裂了就堵,堵不住就排”的處理方法,采用此類設計的有日、英、美等;第二類主要按規范每隔一段距離留一條伸縮縫,即留縫就不裂的設計原則,采用此原理的有前蘇聯、前東歐和中國等。
“大量的工程實踐證明,留縫與否并不是決定結構變形與否的唯一條件,留縫不一定不裂,不留縫不一定裂。綜上我們認為控制裂縫重點在防。”天津建筑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宋徹告訴記者。
看臺土建施工的“超長結構”,按國家規定室外結構30米長就應斷縫,室內結構55米長斷一個縫,“‘水滴’1038米外周長沒有斷縫,在長江以北建筑結構里是最長的,這個技術難度被我們攻克。”
另外,“水滴”看臺施工采用的是
預置看臺板方式,即預先在生產車間完成看臺的澆筑和制作,然后運到施工現場安裝。“水滴”內所有外露的
混凝土柱、梁、板一律采用清水
混凝土澆筑,后期加工無須再
粉刷,使看臺板呈現混凝土的“原汁原味”。記者在現場看到,空闊的看臺區板面平整、色澤一致、線條順滑,既有現代體育場的簡潔明快,又顯得質樸素雅。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