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區的建筑,得掛上一星、二星、三星的牌子,才能稱作“
綠色建筑”。
在昨天下午舉行的2008海峽西岸(福建)
智能建筑發展論壇上,市建設與管理局副局長林樹枝透露,目前我市正在籌建綠色建筑與節能評定專家委員會,任務就是為廈
門市的建筑評級。
林樹枝說,去年建設部公布了《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綠色建筑由低至高分為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三個等級。一星級、二星級的建筑可以由地方組織評定,三星級綠色建筑只能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定。
廈門市將在12月下旬成立綠色建筑與節能評定專家委員會負責評定廈門的一星級、二星級建筑。委員會成立后,各住宅小區等不同類型的建筑都可以申請評定。林樹枝提醒開發商,也要“量力而行”。
廈門首個申報國家綠色建筑星級標準預評審的項目是藍灣國際。所謂預評審,也是廈門的獨創。根據規定,申請評價標識的
住宅建筑和
公共建筑應當通過工程質量驗收并投入使用一年以上,未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無拖欠工資和工程款,才能夠頒發評價標識。林樹枝說,一年期限“考驗”的是建筑開發方的管理能力,因為就算建筑再“綠色”,可管理不到位,一樣不節能。林樹枝說,今后,全國都將采取這樣預評審的方式。
智能建筑與綠色建筑密不可分,因為綠色建筑必然有著智能化的節能方式。智能建筑與平安建筑也有關聯,因為智能建筑必須有過硬的安防監控系統。
林樹枝表示,目前我市沒有安防監控系統的舊小區,將全部進行改造。他說,廈門的智能建筑建設已經有了一定成果。1998年,中閩大廈成為建設部確定的全國第一棟智能大廈。同年,瑞景新村成為由建筑部確定的示范小區。小區還啟用了自動巡更系統,保安巡查到了小區內某處,要點擊該處的自動巡更系統,他巡查了此處的信息才會被采集,并作為他的工作績效。
平安廈門的建設為智能化建筑提供了發展機遇。林樹枝說,平安建設啟動以來,我市所有新建小區在圖紙設計時,就必須有安防監控系統的設計,否則不能通過審核。到現在,所有新建小區都按照這一標準執行。
此外,舊小區如果沒有安防監控系統或者系統建設不到位,則要進行改造,其中,公共部位由政府投資改造,小區內部的改造,資金由業主支付或者直接從公維金中支出,“業主只要花很少的錢,就可以更安全。”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