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推廣
建筑節能,上海市年內將在全國率先推出“綠標”建筑。所謂“綠標”,就是根據每平方米耗能量,給建筑物評定綠色節能標準,檔次從1星到5星。“綠標”建筑必須對
可再生能源加以利用,其中住宅樓要有
太陽能熱水,建筑體形、朝向應設計合理,能獲得充分日照、通風和
采光。
高耗能建筑已成為我國節能降耗的障礙。據建設部發布的信息,我國建筑90%以上不節能,建設部、國家環保總局等部
門專門頒發綠色、環保、
節能建筑標準,要求新建建筑綜合節能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達到50%以上。上海通過“綠標”星級認證促進建筑節能,值得叫好。
但據業內人士介紹,上海評“綠標”采納的是有關部門頒布的《
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及《綠色建筑評價技術細則》,而不是國家環保總局推出的《生態住宅標準》。該人士表示,“生態住宅標準”是評定建筑物的環保指數,而評定“綠標”則是考核建筑物的節能,因此
環保建筑并不是節能建筑。
筆者以為,綠色節能建筑的評價標準和體系應該統一,不應截然分開,環保建筑就應該是節能建筑。綠色建筑應涵蓋兩個概念:首先是蓋房子的
建材是環保型的;其次是蓋好的房子是生態節能型的,能充分利用陽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節電節水。如果評出的“綠標”建筑只節能不環保,甚至是污染環境,豈不成笑談?這個星級“綠標”能有說服力、感召力、影響力和典型示范效應嗎?
綠色節能建筑是我國建筑業亟待發展的方向。據專家介紹,如果我國現有住宅中50%達到國家綠色住宅標準,每年節省的電和水將非常可觀。筆者由此提兩點建議:一是對“綠標”建筑的設計、施工、開發商應給予獎勵。如:授予設計、施工單位更高的建筑資質,提高他們在建筑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能力;在土地轉讓、銀行貸款方面給予開發商一定優惠,鼓勵其蓋更多的綠色建筑。二是鼓勵居住綠色住宅。評選“綠標”是為了推廣,否則就無意義,而綠色住宅建設成本通常要比普通建筑高出10%-15%,普通市民一般不愿購買,開發商也無積極性,這就需要政府資助。據了解,一些發達國家的做法是,政府以無息借款形式先行支付總房款的10%,8年后由購房人負責償還,免收利息。綠色住宅可節省不菲的電費水費,購房人通過水電收益還政府的錢。這種做法值得我國借鑒。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