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2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東海鋁業辦公樓會議室里,100余名參戰
哈薩克斯坦電解鋁工程技術服務項目的技術骨干歡聚一堂,共同慶祝在哈技術服務項目圓滿完成。
自2007年9月1日首期8臺
電解槽通電
焙燒到2008年5月2日144臺電解槽全部啟動運行,這些戰斗在南山鋁業一線上的管理、技術骨干們分期分批遠赴異國他鄉,憑借多年積累的高超技術和管理經驗,發揚“追求卓越,崇尚奉獻”的南山精神,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了哈國首座電解鋁廠的
設備調試、驗收、負荷試車和144臺電解槽的投產工作,結束了哈國不產鋁的歷史,為企業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214.6萬元,首次實現了集團公司鋁電解技術直接向經濟效益的轉化。
面對如此可喜的成績,回顧在哈9個月270多個日日夜夜,每位參戰者的心中都百感交集,昔日奮戰在異國他鄉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終生難忘……十年磨一劍,走出國
門哈薩克斯坦首座年產25萬噸電解鋁廠總投資8億美元,分兩期建設。2005年10月,中國
有色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與哈電解鋁廠在北京簽署合作協議,合同總額約24億元人民幣。
隨后,中色公司在全國
招標分包單位,分別負責項目六個組成部分的技術服務。消息傳出后,中國國內知名
鋁企業紛紛參與競標。顯然,這是一場實力與技術的較量,也是一次對企業技術實力的全面考驗。面對這極具挑戰力的機會,南鋁人開始慎重而全面地審視著自身的實力和技術……成立于1997年的南山鋁業公司目前已經走過了11年的歷程。
11年來,南山鋁業從弱到強,從小到大,步步為營,扎實推進,銳意進取,勇于開拓,目前已形成了一條“煤—電—碳素—
氧化鋁—電解鋁—
鋁合金結構
型材以及高
精度鋁板帶箔”完整的產業鏈,成為集團公司的支柱產業之一。從建廠初期的40名技術人員赴平果鋁業學習取經,到如今擁有自己的技術中心,南山鋁業在風雨中開拓創新,形成了一套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鋁生產技術。
走出國門進行技術服務,正是一塊難得的試金石。面對這塊試金石,南鋁人躍躍欲試,胸有成竹。于是,一份飽含著南鋁人滿腔熱情和無限信心的競標書放到了中色公司招標辦的辦公桌上……經過多方考察、論證,經過多輪篩選、淘汰,南山鋁業公司憑借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鋁電解生產技術一舉
中標。
2007年5月24日,這是南山鋁業史上閃光的一頁。這一天,南山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海石與中國有色
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秦軍滿在北京就哈薩克斯坦電解鋁建設項目簽訂了工程分包合同,由南山鋁業負責哈方電解鋁廠首期年產12.5萬噸電解鋁項目工程的設備驗收、調試、負荷試車和144臺電解槽投產的技術服務工作。
2007年7月16日,南鋁專家組宋昌明、孫學明、魏成岐、王建軍等一行四人離京,赴哈薩克斯坦對哈鋁建設項目工程進度情況和工作人員赴哈服務具體事宜進行詳細考察,就工程進展和投產準備工作向中色公司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7月26日,邱漢勇、王豐慧、王德勝、程建國、郭明坤等管理、技術人員赴哈鋁廠,開始進行先期的設備驗收、調試工作。錚錚誓言譜寫凌云壯志南山鋁業公司自成立以來,雖然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但此次南鋁整合數十個工種的技術和管理力量走出國門,進行國際一流設備的調試、驗收、負荷試車及320kA大型預焙槽投產工作,這在國內鋁電解行業中還尚屬首次。
這是一場技術與毅力面臨巨大考驗的挑戰,也是一個將南山鋁業雄厚的技術力量和管理水平推向世界鋁行業舞臺的機會。
因此,此場戰斗只能贏,不能輸。赴哈前,南山鋁業公司領導對自愿參戰的100余名管理、技術骨干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那就是發揚“崇尚奉獻,追求卓越”的南山精神,以“師傅的責任,學習者的態度”投入到工作中去,為集團公司爭光,為中國鋁業爭光。參與項目的每一名管理、技術骨干也都立下了錚錚誓言:此行赴哈,不鍍一層“金”,也要鍍層“銀”,在挑戰中提升自我,為國爭光,為公司爭光。
2007年8月22日,東海鋁業公司總經理魏成岐帶領首批36名工作人員離京赴哈。至此,南山鋁業公司對哈進行鋁電解技術服務工作進入了實質性階段。哈國首塊
鋁錠由東海鋁業公司總經理魏成岐率領的首批36名技術骨干一路風塵仆仆,來到位于哈薩克斯坦東北部的巴甫洛爾州。哈國首座電解鋁廠就位于這片一望無際的美麗的大草原上。
根據哈方要求,首批8臺320kA電解槽必須在2007年9月1日正式投產。事不宜遲,必須爭分奪秒。向來視時間如生命的南鋁人顧不上旅途的疲勞,于24日一早就來到哈鋁電解車間,著手做投產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然而,當他們走進車間里,正準備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時,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投產前必需的
冰晶石、
氟化鋁等輔料沒有按時到位;國內運送來的各種工器具尚在哈方倉庫內沒有取出……更令人著急的是:8月25日到27日是哈國的一個全國性的法定節日,全國放假三天。按照哈國嚴格執行的放假制度,即使是投產在即的工廠也不允許加班。
因此,搬運輔料的工作無法開展。根據規定,尚在哈方倉庫內的工器具沒有哈方有關領導的簽字是無法取出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南鋁人制定的環環相扣的周密計劃被打亂了,工作一時陷入僵局。
等待,漫長而焦灼的等待……2007年9月1日,經過南鋁工作人員和各施工單位的緊張準備,終于使哈鋁工程具備了投產條件。當日18時整,隨著哈鋁公司副總裁喊出“5、4、3、2、1,開始”的口令,強大的電流在南鋁技術人員的控制下,不斷地升高、再升高……各種信息不斷反饋回來:“供電設備穩定,操作銜接準確無誤”、“電解車間一切正!、“正常、一切正常……”各項工作進展與我方制定的送電方案完全吻合。
“320kA電解槽通電成功!”霎時間全場掌聲雷動。哈國電解鋁建設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記錄在哈薩克斯坦廣闊的大草原上誕生了。哈薩克斯坦當地政府官員、宗教領袖、業主的股東代表、新聞記者、中色公司副總裁秦軍滿等近600名建設者和嘉賓共2000多人聚集在哈鋁電解車間,共同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首批8臺鋁電解槽通電成功,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接踵而來的一個個意想不到的困難考驗著每一位南鋁人的意志和技術。然而,從不服輸的南鋁人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面對任何技術難題都不能說“不”,要齊心協力憑借自身的經驗和技術去解決它。焙燒過程中,南鋁人首先面臨的問題是,剛剛通電焙燒的8臺電解槽由于沒有液體鋁加入
保溫,很難達到理想的保溫效果。
經過反復研究,南鋁人果斷決定:采用
熔化后的鋁錠代替液體鋁。為了減少溫差,他們將運進車間的鋁錠進行
預熱,再投爐熔化。如此一來,無形中大大增加了的工作量。他們每天都要連續工作16個小時以上,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和勞累。
在這不平凡的日日夜夜里,南鋁的干部職工團結一心,奮戰在車間,吃住在現場,用自身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崇尚奉獻、追求卓越”的南山精神。9月3日夜,南鋁工作人員剛剛回到宿舍,洗漱完畢后正準備就寢時,忽然接到車間警報:電解車間突然停電。這一消息猶如晴天霹靂,閃過每個人的心頭。剛剛焙燒2天的電解槽突遭停電,每個人心中都明白這意味著什么!警報就是命令,在哈所有工作人員,頂著哈國秋夜的寒風,迅速返回車間,忙著搬運、添加冰晶石,投入到緊張的電解槽保溫大戰中。深夜的車間里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當通電恢復正常時,哈國大草原的東方已是曙光一片,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的南鋁人又迎來了在異國他鄉的嶄新一天……9月6日,電解槽通電的第五天,7臺電解槽全部啟動,唯有801#槽遲遲沒有啟動。
經查找原因發現,由于哈方堆放炭塊的時候保管不善,使炭塊受潮,造成鋪爐后炭塊
破裂,導致槽內熱量滲透不均,此時發生重大事故的危險性非常大。南鋁一班人日夜堅守在槽前,檢測數據,密切監控,采取積極的補救措施。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著,危險也在一步步地靠近。在漫長的等待中,每個人都是心急如焚。但是自信能干的南鋁人始終相信自己的技術是一流的,在任何時候都是能經受得住考驗的。它們沉著冷靜地做著補救措施,801#槽終于在通電第8天的時間里姍姍啟動了,大家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放了下來。
南鋁人又一次憑借過硬的技術戰勝了一場難以想象的困難。剛剛戰勝一個困難,新的問題又來了多功能天車正處于調試階段不能啟用,這就意味著車間每天幾十噸輔料的搬運工作就全部落在每個工作人員的雙肩上。雖然與哈方多次交涉,要求哈方分時段啟用天車,但對方以安全為借口,拒絕啟用。面對實際,南鋁人二話沒說,干!于是,他們每天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代替了
鋼筋鐵骨的多功能天車,搬運著數十噸重的輔料,維持著電解槽的正常運行……從事鋁電解的業內人士都知道,電解鋁生產過程中的分子比化驗環節更重要,這關系到焙燒鋪爐時輔料的配比問題,配比的數據直接影響到電解槽的焙燒質量。但在哈鋁投產初期,該廠化驗室尚不具備化驗條件,無法進行分子比化驗,南鋁技術人員只有憑借以往國內的經驗進行輔料配比。到9月中旬該廠化驗室投入使用時,檢測出的分子比數據與我方憑經驗執行的數據完全吻合。
2007年9月16日12時18分,在南鋁技術人員的指揮下,哈薩克斯坦電解鋁廠澆鑄出哈國第一塊鋁錠,結束了哈國不產鋁的歷史。這塊不平凡的鋁錠,凝聚著南鋁人灑下的滴滴汗水和縷縷艱辛,也記錄著南山鋁業在異國創造出的奇跡和輝煌。充滿艱辛的異國生活南鋁人在哈鋁廠工作的日子里,不但承受著身心的勞累和各種困難的挑戰,生活上還忍受著難以想象的考驗。初到哈國時,工作人員對哈國以奶制品為主食的飲食生活很不習慣,他們有時甚至靠一個面包支撐一天,這對于耗費大量體力的一線工人來說,無疑是釜底抽薪。后來,我方憑借與中國七冶、十五冶的良好關系,每天從對方餐廳可以領到四份中餐。面對這來之不易的“人體鋼鐵”,后勤人員主動將這僅有的四份中餐集中到一個大餐盆里,全部提供給奮戰在一線的工人和體弱的技術員。由于哈國以肉食為主,蔬菜多從我國進口,價格昂貴,我方許多工作人員由于維生素供給不足,口角生瘡,手腳脫皮,頭發
脫落。直到9月14日,我方自己配備的廚師抵哈之后,生活才得到了明顯改善。吃得問題總算解決了,但住的問題卻接踵而來。在赴哈人數最多時,南鋁的113名工作人員全住在哈國提供的一層樓房里,最多的房間住進了18個人,最少的也多達10余人。整個居住區只有一個室內衛生間和5個自來水龍頭,而且有兩名女化驗員也在其中,居住條件十分艱苦。10月初,哈國的天氣已經十分寒冷,最低溫度達到零下10多度,但離
供暖還有一段時間,許多工作人員患上了嚴重的感冒,但為了保證工程進度,沒有一個人提出請假休息。業績受到各方稱贊2007年10月,南山鋁業赴哈人員達到102人,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廢寢忘食地奮斗在投產一線,先后完成了供電車間、凈化車間、電解車間、空壓站、計算站、
鑄造車間等部門的設備驗收、調試和負荷試車工作。到11月19日,南鋁工作人員共啟動電解槽16臺,運行正常平穩。
12月11日,中國駐哈大使館參贊張地在中色礦業集團總經理羅濤的陪同下來到哈電解鋁廠考察工作,主要參觀了供電車間、電解車間和鑄造車間。當張地參贊得知是南山鋁業公司在現場對電解槽啟動做技術指導時,對南山集團作出高度評價。
他說:“南山集團是中國知名的民營企業,發展非常迅速,是中國鋁工業的典型代表,技術方面的優勢是值得肯定的。”同時,張參贊表示,此項目為中國的鋁工業爭了光,為中國爭了光,希望南山鋁業公司哈鋁項目部的所有同志繼續發揚南山精神,再接再厲,讓中國的電解鋁技術得到世界的肯定,同時也希望南山集團以后能夠繼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南山鋁業公司哈鋁項目部現場副總指揮邱漢勇表示,南山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南山鋁業公司一定會充分發揮技術優勢,為中國的鋁工業爭光,為祖國爭光。羅濤對南山鋁業公司在哈鋁項目中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他說,哈薩克斯坦電解鋁廠是中國有色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外項目的典型代表,整個工程在進展過程中雖然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但在我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山鋁業公司都一一克服了,使得工程項目順利進行,他代表中國有色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向南山鋁業表示感謝。
邱漢勇說:“南山鋁業公司的干部職工隊伍是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隊伍,盡管我們目前取得了首期投產成功,但我們一定會及時總結前期投產工作中的經驗和不足,更好地發揮自身特點及技術優勢,保證后續工程能夠更加順利地投產。南山鋁業公司哈鋁現場的工作人員得到了中國有色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哈鋁項目部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對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12月12日上午,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到達哈鋁現場,并在鑄造車間親自按下
鑄錠機啟動按鈕,鋁錠
生產線開始生產。他在現場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不辱使命凱旋歸2008年2月18日,當人們還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時,南鋁12名工作人員再次抵哈,做二區投產時所需的物料、工器具等的準備工作。2月21日,由東海鋁業王豐慧副廠長帶隊的25名精兵強將又踏上了遠赴哈鋁的征程。
截至3月25日,我方共有46人重踏哈鋁,做最后的電解槽啟動沖刺工作。這期間,哈方先后七次變更投產計劃。我方由原來每天啟動1臺槽調整到4臺,電解槽焙燒由原來的10臺調整到14臺,這就意味著一個人要付出兩個人的勞動,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但南鋁人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在5月2日將最后一臺電解槽啟動。至此,哈鋁廠一期工程的144臺電解槽全部啟動成功。6月7日,在圓滿完成了在哈項目技術服務任務后,我駐哈項目部全體人員凱旋而歸。可貴的“哈鋁精神”6月初,在哈鋁項目竣工慶祝大會上,哈方、中色和南鋁人歡聚一堂,共同慶祝合作圓滿成功。
經過270多天的朝夕相處,三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分別的時刻,每個人心中都有些戀戀不舍……我們暫且把南鋁人表現出的精神叫做“哈鋁精神”,這是“崇尚奉獻,追求卓越”的南山精神的延續和弘揚,是“誠信、人本、團隊、創新”價值觀的集中體現。
正是在哈鋁精神的指引下,南鋁人面對世界一流的設備,克服了重重困難,憑借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取得了哈鋁項目的圓滿成功;正是在哈鋁精神的指引下,南鋁人國內外精誠合作,以完美的團隊精神,以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共同樹立了集團公司良好的國際形象;正是在哈鋁精神的指引下,南鋁人領導為員工服務,國內為國外服務,全員為項目服務,用精湛的技術向世界證明了南山鋁業的技術實力;十年磨一劍,南山鋁業國外亮劍,彰顯了雄厚的技術實力,令世界鋁業矚目;十年苦修煉,南山精神走出國門,樹立了集團公司良好的國際形象,彪炳史冊;十年風雨路,南山鋁業公司憑借雄厚的技術力量和管理水平昂首走上了世界鋁行業舞臺,實現了集團公司由工業產品向知識技術型產品轉變的零的突破。
這是南山鋁業史上精彩的一頁,這是南鋁人用勤勞和智慧創造的奇跡。這奇跡,將永遠閃耀在南山集團燦若星空的史冊上,熠熠生輝……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型材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