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年前的榫卯

轉角結構
新華網北京7月7日電(記者王立彬)隨著
建筑節能及
抗震性要求日益突出,作為中國傳統建筑主要特征之一的“
木結構”重新受到高度關注。
7日于此間開幕的“中國城鄉可持續
節能住宅發展論壇”上,
哈爾濱工業大學發布的建筑
節能技術研究檢測研究報告指出,木結構建筑節能優勢遠遠超過
混凝土結構。現代木結構建筑是一種真正的可持續節能
綠色建筑,具有堅固抗震,
保溫性好,節能效果顯著等特點,應當成為中國建筑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據悉,今年1月至4月,加拿大木業協會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節能技術研究所對一棟輕型木結構住宅進行為期12周的建筑節能及空調
供熱系統跟蹤檢測。結果顯示,輕型木結構住宅實測
采暖耗熱量比磚混復合保溫結構住宅節省41.99%,采暖季耗煤量節省45.40%。
加拿大木業協會董事總經理弗里德·斯帕克說,“由于目前中國住宅發展規模對可持續發展提出了相當大的挑戰,大量能源在建筑和使用過程中被消耗,所以建筑節能已經被視為首要任務。”
此外,木結構卓越的抗震表現值得關注。斯帕克說,“5·12”四川大地震以后,慘痛的人員傷亡對
住宅建筑抗震能力提出了直接要求。以現代木結構建筑為主的北美地區的經驗表明,輕型木結構房屋的抗震性是一個無可取代的巨大優勢,應當成為地震多發地區適合推廣的建筑形式。
木結構建筑優異的抗震性能主要歸功于重量輕、抗
變形、不易垮塌。中國名勝古跡如寺廟、佛塔等歷經多次強烈地震而不倒,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木結構。神戶大地震和洛杉磯大地震中,木結構罕有倒塌。日本神戶大地震后,在民用住宅中大力推廣木結構建筑。而在中國目前的民用房地產中,現代木結構有待重新發現。
與西方磚石結構建筑的“以剛克剛”不同,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筑在抵抗地震沖擊力時,采用的是“以柔克剛”的思維,通過種種巧妙的措施,其目標是以最小的代價,將強大的自然破壞力消彌至最小程度。我國許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經受過大地震的考驗,如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西應縣木塔等建筑,千百年來均經歷過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當代建筑設計以抵御9度地震為目標,而我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筑基本上能達到這個要求,而且其代價遠遠小于西方的“剛”,不能不讓人嘆服“柔”的力量。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