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6日、28日,由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設計信息資源整合課題組組織的《幕墻》建筑設計專項信息資源整合研討會在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舉行。此次研討會由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信息部部長卜一秋主持。 《幕墻》建筑設計專項信息資源整合項目,是由北京建筑設計院和華標盛世信息咨詢
2008年8月26日、28日,由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設計信息資源整合課題組組織的《幕墻》建筑設計專項信息資源整合研討會在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舉行。此次研討會由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信息部部長卜一秋主持。 《幕墻》建筑設計專項信息資源整合項目,是由北京建筑設計院和華標盛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來共同啟動的,旨在對幕墻信息資源進行系統、合理的整合,讓建筑師和設計院對幕墻能有更清晰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使建筑師在進行幕墻選擇和設計時,能夠快速便捷地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本次研討會邀請了《中國建筑師品材料手冊》編委會主任梁進,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張宇,建設部專家委員會專家鄭金峰,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科技質量部部長鄭實,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常務理事班廣生,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結構分會理事、中國鋼結構協會理事趙西安,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鋁門窗幕墻委員會專家姜仁,玻璃協會專家劉軍,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葉依謙,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2A8工作室主任苑泉等專家,以及幕墻企業的相關負責人。 會上,各行業專家對該信息整合項目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這是建筑行業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將成為溝通建筑師與幕墻企業的重要紐帶。同時專家們也指出,這個項目將會很復雜,會遇到很多困難,針對這些困難,各位專家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研討會最后,行業專家、建筑師和企業代表對該項目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從某種意義上說,建筑設計本身就是一個資源整合的過程,整合的資源包括設計的理念、功能的解決、技術、產品等。幕墻專項信息資源整合工作,就是要為建筑師提供信息資源,為建筑師的設計提供服務。” ——建設部專家委員會專家鄭金峰 鄭金峰首先介紹了幕墻在中國的發展情況。他說,中國的幕墻在80年代后期才開始起步,但20年來幕墻的發展很快,可以說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落后單一到多品種。目前,中國幕墻每年的產量都是五六千萬平方米,這個量是相當大的,已經相當于世界產量的2/3以上。中國幕墻已經完成了一個歷史階段,那么對幕墻信息資源的梳理和整合是非常必要的。 鄭金峰認為,20多年來幕墻方面的文章和資料很多。在幕墻的概念上,設計院的建筑師有基礎;在案例方面,幕墻廠商有很多。而在技術方面的文章,我們也會看到很多,可就是不成體系,那么如何收集整理這些資料就成了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對幕墻概念上的理解,不光要靠設計院的建筑師,還要聽取專家和廠商的意見。 “與其他項目的資源整合相比較,幕墻是一個比較復雜的課題,也是建筑師在做設計的時候比較棘手的課題,因為幕墻的材料、體系和廠商有很多,而要把它們整合起來是比較困難的。”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科技質量部部長鄭實 鄭實從一個建筑師的角度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幕墻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只是一個裝飾的東西,而是最基本的材料和圍護結構。那么,在幕墻扮演這么重要的角色的情況下,我們的建筑師還是這么簡單地了解幕墻,就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隨著北京高層和超高層的發展,一個幕墻體系的成敗可能會對建筑的成敗產生很大的影響,那么幕墻的經濟性和合理性就變得非常重要。 鄭實說,從以往的經驗來講,建筑師做的設計和幕墻廠商是不能很好地相結合的,因為建筑師看重的是效果,而廠商往往是要推銷品牌。這個課題除了吸引不少專家以外,一定也吸引了不少幕墻品牌廠商,而資源整合的最終結果是要得到一個很方便、很有效的檢索系統。這個檢索系統不僅僅是以往的一本書,而是電子的東西、是可以修改的矢量的東西。鄭實希望,這項資源整合體現的應該是一個公共資源,而不是某個品牌廠商利益最大化的實現,但廠商的利益卻是要通過這個公共資源來實現。 “建筑師需要幕墻信息方面的資料,而目前如何選擇幕墻是缺乏標準的。這個信息資源整合的內容是要非常豐富,但如果光是把產品列出來是沒有意義的,那充其量是材料畫冊!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常務理事班廣生 班廣生主要談了對幕墻信息資源整合進行定位的幾個方面。第一個是范圍,因為幕墻結構和墻體是有區別的,并且要包括材料、技術等,因為幕墻不是一個單純的產品,而是一項工程,它不是幕墻公司的設計產品,而是體現了設計師的設計理念;第二個是渠道,除了國內幕墻,也要涉及到國外的材料,因為資源來源非常重要;第三個是定位要有深度,節能建筑、健康建筑都要落實到實處,并且整合過程要注意技術要求;第四個是標準規范,建筑師雖然不喜歡僵化,但標準是創新的基礎和依據,只有確保安全指標和技術指標,才能把東西做活,才能做到以創新為目標。 另外,班廣生指出,幕墻信息資源的整合不光要靠企業,還需要有一個好的專家隊伍。我們都看到過一些資料書,可里面的信息都已經過時了,已經不符合現實需要了,這就需要專家把關。而在編輯過程中,還要注意變化因素,標準、規范或環境變化了,相應的技術和設備就都要改變,不然就會引起災難性的后果。 “幕墻具有兩重性,它既是工程,又是產品。說它是工程,因為它是每一個建筑里的分項工程,最終完成的工程項目是它的代表;說它是產品,因為它是各個幕墻廠商根據自己的生產經驗、生產設備和工藝流程制造出來的! ——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結構分會理事、中國鋼結構協會理事趙西安 趙西安認為,幕墻既是產品又是工程的兩重性,使這項信息資源整合的內容不可能單一化,至少要分三大塊。第一塊是材料和產品,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材料和零配件,其編輯方式和其他課題大體相同;二是幕墻系統,這方面要以各個廠家為單位,介紹它們的典型產品,這部分供建筑師選材選產品使用。第二塊是工程實例,這要分兩個部分,一是面料的劃分,因為幕墻最終體現在表面的材料,所有的效果、色彩、質感、線條等都是從面料體現出來的;二是從自身結構來劃分,因為當今結構形式變化最多、花樣最多的就是幕墻的自身結構,它充分體現了幕墻的新穎性和特殊性。第三塊是建筑師要進行設計,雖然建筑師不能做全部的設計,但也不能不做。 “針對幕墻搞這么一個龐大的信息系統是很有意義也很必要的。10年前我也曾為這個系統的建立做了2年的工作,可最終失敗了,但就目前的技術和人員配備而言,我認為完成這個項目是完全可能的!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鋁門窗幕墻委員會專家姜仁 姜仁指出了這個項目的三大難點。第一個是主體問題,F在的主體定位是建筑師和設計院,但建筑師和設計院并不是搞幕墻設計的,換句話講,真正搞幕墻設計的在企業。一般我們實際工程的操作情況是,建筑師出一個概念,幕墻廠要根據自己的生產能力進行細化,而細化后的結構尺寸可能都要發生變化,也就是整個節點都變化了。因此要考慮如何把建筑師和幕墻廠結合起來。第二個是構造問題。幕墻可以說是產品,也可以說是工程。從構造上來說,不同工程通用的東西并不多,現在幕墻廠每個工程的節點都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每個幕墻的細部構造都很難統一地表現出來。第三個難點是幕墻到底是產品還是工程。這個問題從幕墻出現的那一天起就開始了爭論。從國際大環境上講,幕墻是具有雙重性的。管理上可以按產品去管,但操作上卻是與工程相同的。 姜仁對資源整合還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要建立一個幕墻企業的數據庫;二是建立和幕墻相關的供應商數據庫;三是要建立幕墻物理性能方面的評價系統;四是要有結構計算和熱功計算;五是要對幕墻的主要產品進行分類。 “幕墻方面現在還存在一些質疑的聲音,因為一些材料商提供的材料和所說的材料是有差別的,而且在軟件鏈接方面也是有問題的!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信息部部長卜一秋 卜一秋認為,建筑設計行業技術和產品的發展,對建筑設計產生了日益廣泛和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覆蓋面廣,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多;二是專業的深化,專業分工越來越細;三是技術的深化發展,專項技術研究日益深入。而技術的支持對建筑設計的發展也日趨重要。卜一秋覺得,一個優秀建筑設計產品的實現離不開建筑師對技術和產品的深入了解,也離不開建筑師對技術和產品的個性化要求。我們的建筑師每時每刻都在接收來自各個方面的信息,這種信息是海量的。我們的信息整合工作就是要做一個信息中轉站,把這些信息有序地、有針對性地提供給建筑師,讓建筑師在有需要的時候能及時準確地得到信息。 可以說,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近些年在信息化建設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2005年院里就建設起了數字圖書館,這個圖書館能夠給建筑師提供各種各樣分門別類的建筑信息資源。卜一秋希望,幕墻信息資源整合能夠在遵循建筑設計系統框架下來完成。 “幕墻信息整合項目是基于建筑設計院和建筑師的需求,以及建筑設計院的信息化建設要求來進行的,這個項目的目的是要搭建建筑設計與建筑材料設備的信息高速路和直通車! ——《中國建筑師品材料手冊》編委會主任梁進 作為《中國建筑師品材料手冊》編委會主任的梁進,在信息資源整合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他說,建筑設計與建筑材料設備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建筑設計和建筑材料在信息交流中是有欠缺的,是缺乏流暢性的,因為建筑師的需求和建筑材料設備之間不能很好地溝通起來。他希望通過這項信息整合工作,能夠把建筑設計與建筑材料設備有效地連接起來。 梁進介紹說,建筑設計院的信息化建設從概念上講分兩大部分,一個是信息技術,另一個是信息資源。我們可以把信息技術理解為建筑師應用的各種專業軟件和設計院的管理系統,而信息資源則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專業數據,這些專業數據對建筑設計來說,起到的是支撐作用。從建筑師的設計角度講,他們需要大量專業的、各個方面的基礎數據,來為他們的建筑設計創作做基礎。建筑設計院是建筑師的群體,它承接著各種各樣的設計項目,所以有效地組織起信息資源整合工作,并將其結合到專業技術工具或軟件技術中去,對提高建筑設計院的整體信息化水平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建筑信息資源的整合,就是要將所有的新技術、新材料進行整合,然后建立起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建筑師可以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和資訊。比如建筑師可以在信息資源平臺上了解到全世界幕墻的發展動態、全世界最優秀的幕墻廠家和幕墻體系等。這樣就可以把建筑師和工程師從繁雜的紙媒介中解放出來!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張宇 張宇說,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非常重視信息化的發展,每年都要投資1000萬來進行信息化的建設,但如何進行信息整合是我們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北京院提倡建筑服務社會,院里的產品都是高完成度的,都是為建筑負責、為社會負責、為環境負責的,而高完成度的產品必須有產品、技術的支撐,那么這項信息資源整合工作,對北京院建設高完成度的產品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幕墻有自己的體系,涉及面也非常廣,植物園的曲面材料、國家大劇院的鈦板、CCTV新址和中央美院的輕質板、鳥巢和水立方的膜結構,都是幕墻材料。針對多樣的幕墻材料,張宇對信息整合內容提出了幾點建議。第一,整合資源的面要廣,爭取涵蓋全世界的幕墻信息資源;第二,要求新,要把最新的技術、最新的材料、最新的體系給大家展現出來;第三,要務實,因為最終的整合產品是要給建筑師用的,不能只做表面的東西。 張宇認為,可以把這個資源整合項目叫幕墻實用指導手冊。因為建筑設計分方案階段、初步設計階段、施工圖階段等,那么這本手冊可以跟設計的不同階段對應上。在方案設計階段,要介紹目前最新的幕墻體系都有什么;初步設計階段,就涉及到幕墻公司該怎么做,我們的預算是怎么樣的;施工圖階段,就要做幕墻的施工圖了?梢哉f,設計院和建筑師非常需要這種把建筑設計與幕墻設計相對應結合起來的書。 “將20多年來的資料進行總結和系統化的梳理,將是很有價值的。幕墻在中國的反面呼聲依然存在,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幕墻的發展,所以我們需要一個系統化的幕墻技術資料體系,來對幕墻進行正確的認識! ——玻璃協會專家劉軍 劉軍認為,此項信息資源整合將成為幕墻工程實施過程中的一個指南,但在資源整合的過程中將存在如何進行產品層次劃分的問題。這個層次首先包括對幕墻的定位,是高檔、中檔還是低檔;其次要滿足國家出臺的所有標準。 另外,還要考慮幕墻的功能和性能,以及國家規范、廠商的各自規范和專家提出的規范。 “幕墻不應該是一個單獨的產品,而是一個體系。”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葉依謙 作為一名建筑師,葉依謙談了自己的一些感受。他說,建筑師拿著自己做過的圖跟幕墻公司交接時,經常會產生問題。因為建筑師在資料或雜志上會看到一些幕墻產品,然后就會設計自己需要的尺寸,但拿到幕墻公司以后,公司經常會說建筑師設計的尺寸它們做不了,有的時候即使做了也不是原來建筑師想要的東西。 葉依謙認為,這個資料集應該有兩個功能。一個是框架化,要把能放在其中的信息都放進去,要深化,要涉及到廠家;二是平臺化,要實時地更新信息,只有這樣才能更實用,更有價值。 “幕墻材料除了玻璃、板材和石材外,還有陶土、纖維板、木質幕墻等新材料,所以這項信息資源整合范圍是非常大,也非常困難的!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2A8工作室室主任苑泉 苑泉認為,幕墻信息資源整合的范圍非常大,所以最好對整合內容進行一下界定,要確定需要整合的資源是所有幕墻,還是就界定在像玻璃幕墻這樣的常規幕墻上。 即便是常規幕墻,也要對其進行明確的概念界定,因為有的建筑師對幕墻的概念并不清楚。只有將框架式幕墻、雙層幕墻等這樣的幕墻概念進行明確界定,才能通過這個信息整合平臺與廠家進行溝通。 另外,在資源整合的形式和方法上,苑泉覺得,要通過具體的概念和具體的實例使建筑師了解幕墻的情況,并且要對新材料和新技術進行年限界定。
版權聲明: 本網站所有文章版權,歸中國幕墻網和作者所共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轉載要求: 轉載的圖片或者文件,鏈接請不要盜鏈到本站,且不準打上各自站點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本站水印。
隱私條款: 除非特別聲明,否則文章所體現的任何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幕墻網。 本站轉載或引用文章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將其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