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連續19年位居世界第一的我國
玻璃行業,如今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國內需求放緩、出口數量下降、原材料價格上漲、部分
生產線停產等諸多問題一起壓了下來。為此,中國
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于近日在廣州召開了以創新、節能、環保、發展為主題,以構造行業交流平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為目標的2008年行業年會,中國
建筑材料聯合會、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國家質檢總局、中國
建筑裝飾協會、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等有關部
門負責人和全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產品生產、加工、科研、認證、檢測及其他配套服務的企業代表約400人齊聚羊城,共商大計。
前行遇阻 困難重重
據中國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秘書長張佰恒介紹,去年以來,特別是進入2008年后,受錯綜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和接二連三的國內自然災害影響,玻璃行業的發展遇到空前阻力,可以說全行業進入到了近年來最為困難的階段。主要原因有:2007年7月1日,國家對
平板玻璃和加工玻璃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分別從當初的11%調整到5%;人民幣不斷升值,對玻璃出口造成一定影響;國家對
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實施宏觀調控,采取了從緊的貨幣政策,玻璃及其他
建材產品的需求量減少;隨著國際石油等初級產品的價格不斷攀升,玻璃生產所需的
純堿、重油等原料價格普遍上長。此外,運輸、環保、土地、勞動力等多方成本顯著上升,導致玻璃制造的
剛性成本日益提高,企業效益嚴重下滑,虧損企業數量增多。目前,全國已經有20多條生產線因種種原因停工。如不盡快想辦法解決因產能過剩、釋放渠道有限而出現的供求矛盾,勢必影響全行業的健康發展。
高管支招 對癥下藥
對于玻璃行業面臨的一系列困難,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會長兼中國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會長張人為向全行業發出號召,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六部委于2006年11月下發的《關于促進
平板玻璃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和國家發改委于2007年9月公布的《平板玻璃行業準入條件》,嚴格控制新上項目管理程序。在建的23條生產線和擬建的19條生產線,暫時要停建或緩建。同時,行業內的骨干企業要起帶頭作用,通過停窯、冷修、延長大修和技術改造周期、推遲點火時間等措施,實現減產或限產、有序壓縮產能的目標。另外,全行業要正確面對困難,將壓力變為動力,通過技術創新和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適時調整產品結構,探索新的經營領域,依托高新技術開發高附加值產品,促進 企業快速轉型。
中國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秘書長張佰恒建議政府部門,應盡快解決各地政策不一致的問題,杜絕地方保護行為,為企業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進一步規范燃料價格,合理調整燃料比價關系。做好企業重組、聯合工作,提高行業集中度,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適當調整玻璃出口退稅率,爭取將加工玻璃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3%。
“只要全行業齊心努力,認真貫徹國家有關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文件精神,我相信,中國玻璃行業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呂桂新說。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玻璃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