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技術司主辦,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承辦的“
綠色建筑評價標識”記者見面會在北京召開。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了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實施背景、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下階段計劃,并向2008年度第一批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項目頒發了證書。今后,“開發商不能再隨便給其開發的項目冠以‘綠色建筑’來作為宣傳手段”。
金都集團旗下的金都•城市芯宇和金都漢宮是首批唯一兩個獲得綠色建筑標識的住宅項目。從一步一個腳印的“地方軍”到中國綠色科技住宅的一面旗幟,金都房產用十五年的綠色實踐迎來豐收。
房地產業集中研討“綠色接力”
中國綠色建筑委員會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國家級綠色建筑組織。7月25日在杭州召開的研討會上,中國綠色建筑委員會公布了包括中國2010上海
世博會世貿中心在內的首批6個獲得綠色建筑標識的建筑項目,其中住宅項目只有兩個,即位于杭州的金都•城市芯宇和位于武漢的金都漢宮。據悉,這6個項目是從全國40個申報項目中經過嚴格評定選拔出來的,具有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示范意義”。
我們要千軍萬馬來搞綠色建筑。”中國綠色建筑委員會主任王有為一句話反映出國家對推行綠色建筑的堅定決心。“所謂綠色建筑,就是保護環境少受污染,節約能源,提供人性化的生活空間。”浙江大學建筑設計及理論研究所所長徐磊表示。長期以來,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并不重視對綠色節能和人性化空間的探索,相關數據顯示,在中國,
建筑能耗占煤消耗總量的30%,
建材生產能耗占16.7%,建筑建造和使用過程中用水量占水資源總消耗的47%,隨著能源價格高企,建筑能源支出也隨之吞噬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綠色設計”日益成為時代趨勢。
針對目前社會上出現的“偽綠色”設計,與會專家紛紛呼吁要進一步在民眾中普及綠色標準,并建立相關的綠色推廣體系。“我們要反對戴‘綠帽子’的現象。”深圳建筑科學研究院院長葉青指出,“設計了雨水收集,但是沒有雨量的平衡,設計了
太陽能卻不和建筑一體化,強調了技術,建筑藝術性卻不夠,這些是中國綠色建筑的誤區,值得警惕。”
為進一步推動中國綠色建筑在住宅行業的應用,中國綠色建筑委員會宣布組建房地產組,金都、萬科等八家開發商入選創始會員,以促進中國綠色
住宅建筑與國際綠色組織的交流合作,推動中國房地產業的整體發展,金都房產也是浙江省唯一一家入選的房地產企業。
全國城鎮既有建筑面積中僅有7%“綠色節能”
推廣緩慢是因為開發商覺得成本有點高
根據建設部此前組織的一項全國性專項檢查結果,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既有
建筑節能改造”仍停留在試點示范階段,難以全面啟動,建設部近日透露的一項數據表明,盡管全國迄今為止已累計建成
節能建筑面積10.6億平方米,但這一數字僅占全國城鎮既有建筑面積7%的比例。
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當前的建筑能耗狀況令人憂心。我國每年城鄉新建房屋建筑面積近20億平方米,其中80%以上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億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在北京市,一個冬季每平方米
采暖需耗費22.4公斤的標準煤,但在德國,這一數字已小于9公斤。
為什么目前國內成功的綠色建筑項目這么少,綠色建筑的發展也不快?綠色建筑專業委員會委員王有為認為,綠色建筑的成本被高估是一個重要原因。
“不要以為綠色建筑就是高成本建筑。“他說,一家國際組織專
門做過一項針對日本、中國、印度、西班牙、
意大利、德國、巴西、加拿大等九個國家的調查,得出的節能指數顯示,之前很多國家都高估了綠色建筑的成本,普遍認為綠色建筑成本要增加17%,而他們調查的結果是成本增加5-10%,
還有一種誤區,說綠色建筑的節能效應被高估了,一般來說綠色建筑的環境效益是19%,而這項調查的結果是,綠色建筑的環境效應高達40%。此前,這兩個原因是導致許多國內企業不愿意開發綠色建筑的主要原因。
王有為說,綠色建筑專業委員會在國內也對綠色建筑做過一個增量研究,發現在大型房地產公司的建筑成本中,基本可以滿足國家標準規范一星級的綠色建筑標準,大概增加成本105元/平方米左右。
全面系統地運用人居科技,提高房產品的舒適度,營造居住生活的健康、安全、便利,是金都產品的一大特色。在長期推廣應用人居科技的過程中,金都集團逐步確立了綠色建筑戰略意識。
這次,金都集團聯合深圳建科院用4個月時間完成了大量的調研工作,覆蓋了夏熱冬冷、夏熱冬暖、寒冷地區在內的7個城市共11個金都項目,總面積達116.7萬平方米,并與其他地產綠色建筑、綠色住區項目進行對比,總面積達300多萬平方米。
經過有關專家對金都集團11個項目的調研分析,認為金都集團綠色
建筑技術水平優于同行業水平,尤其是綠色建筑中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和運營管理均處于行業平均水平領先地位。
金都頒布全國首個企業“綠色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金都集團在7月底專門發布了一份《金都綠色建筑設計指南》,讓節能專家贊不絕口。在談到金都房產的綠色實踐時,總裁吳忠泉表示,“綠色建筑設計涉及多學科,跨專業,它需要系統打造和系統研究,金都十五年如一日,全面致力于高品質房產品的打造,對綠色建筑進行系統的研究和應用,構造企業的綠色建筑實施體系。”
吳總提及的“綠色建筑實施體系”,首次發布的《金都綠色建筑設計指南》,該指南是金都集團在全面總結覆蓋夏熱冬冷、夏熱冬暖、寒冷地區在內的7個城市共11個金都項目,并比較分析了300多萬平方米國內外優秀綠色建筑的基礎上制定的“嚴于國家標準”的企業規范。“目前全世界也沒有針對房地產商的規范化體系。因為從實踐方面看,存在氣候、地理上的差異。譬如,北京的綠色建筑項目要考慮
保溫,而深圳的綠色建筑重點則在
遮陽。”深圳建筑科學設計研究院院長葉青對這份綠色建筑企業標準表示了肯定。全面系統地運用人居科技,提高房產品的舒適度,營造居住生活的健康、安全、便利,是金都產品的一大特色。在長期推廣應用人居科技的過程中,金都集團逐步確立了綠色建筑戰略意識。
據了解,該規范將全面指導金都綠色住宅建筑在項目前期至施工圖設計階段的項目開發、設計、技術產品選型,適用于新建、改建、擴建的居住建筑,統籌考慮了建筑全壽命周期內節水、節地、節能、節材、保護環境與滿足建筑功能之間的辨證關系,為以后每一項金都產品貼上“綠色標簽”奠定扎實的基礎。
“這是一個完整的鏈,從前期策劃,到設計指南,到采購施工,到運行管理,到示范申報,到能力建設,涵蓋七個板塊,單一板塊不同的公司都在做,但是全過程的綠色設計,這是國內第一家。”深圳建筑科學研究院院長葉青評價道。據介紹,該標準在制定過程中,采用了現場勘察,包括室外環境的測試,一千多條原始數據的搜集,形成42份監測報告,并對20%的住戶進行抽樣及業主調查等環節,最后形成500多頁的調研報告。經調研評定,認為金都集團綠色建筑技術水平優于同行業水平,尤其是綠色建筑中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和運營管理均處于行業平均水平領先地位。
金都本次發布的《金都綠色建筑設計指南》是國內第一個關于綠色建筑實施的企業標準,為同行業綠色建筑的開發建設提供了詳盡的技術參考,將對行業開發水平的提升起到引領作用。
-新聞附件
我國近年綠色建筑發展戰略
2005年10月,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2005-2020年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將“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納入國家60項中長期發展戰略的重大項目之一,由此拉開由國家主導推進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的戰略進程;
2005年建設部設立國家設立“國家綠色建筑創新獎”,與繼“
魯班獎”一起成為國家類的建筑獎;2006年開始(“十一五”),國家大規模投資推進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2005年開始,每年3月末召開中國“國際職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
博覽會”。
2006年6月,建設部頒布《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GB/T 50378-2006
2007年8月,建設部頒布《綠色建筑評價技術細則》 綠色建筑的評價與論證體系基本確定2008年3月,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綠色建筑評定白皮書》
2008年8月,公布第一批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項目。
金都集團綠色建筑探索索引
2003年3月,金都榮獲全國人居范例獎
2004年3月,金都•富春山居榮獲建設部綠色建筑創新獎
2005年6月,金都人居科技館(杭州)開館
2006年7月,金都房產榮獲全國建筑節能先進集體
2007年10月,浙江金都綠色建筑科技研究院成立
2008年4月,金都榮獲聯合國人居署迪拜國際優秀范例獎
2008年5月,金都物業全面實行ISO14000綠色物業體系
2008年7月,《金都綠色建筑設計指南》制定出臺,金都綠色建筑標準全面實施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