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 10月27日 記者小靜】傳聞已久的五礦集團重組金瑞科技(600390.SH)第一大股東長沙礦冶研究院終于塵埃落定。10月25日,CBN記者從權威渠道獨家獲悉,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已經批準了五礦集團重組長沙礦冶研究院,目前該意見已經回到國資委,處于行文階段。
知情人士向CBN透露,五礦集團重組長沙礦冶研究院與其他央企整合不太相同,兩者均是國資委一級直屬單位,合并需要國務院辦公廳批準。此前,該項合并由國資委相關工作人員上報國務院,經分管副總理簽字批準后重新回到了國資委。目前,整合已無懸念了。
金瑞科技將成五礦整合平臺
10月23日,金瑞科技董秘辦人士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大股東正就五礦集團重組一事進行積極磋商,但公司層面目前未有任何已獲批準的消息。
今日投資財經資訊有限公司行業分析師梁秋燕認為,這一消息在股價上已有所反映,一周漲25.15%,成交量顯著放大,換手率為43.61%。若從10月16日計算,金瑞科技已經連漲6天,從16日12.69元上漲至23日的16.9元,漲幅達到33.18%
長沙礦冶研究院創建于1955年,其在最新的國資委直屬135家央企排名122位,主業集中在礦產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研究、
新材料的開發與生產兩大體系。其旗下除
上市公司金瑞科技外,還有7個直屬單位,12家子公司和孫公司。
知情人士透露,因為長沙礦冶研究院排名比較靠后,國資委曾要求其在2010年前找好重組方,在跟多家資源類央企接觸之后,礦院選定了五礦集團作為重組方,但五礦集團因其歷史包袱過重,態度略顯游移,為促成重組,礦院盡可能做出了很多讓步。
而金瑞科技現任董事長王曉梅、總經理路平等高管也同時在長沙礦冶研究院擔任要職,這也為五礦集團重組長沙礦院之后,能夠快速地實現控制金瑞科技提供便利。
梁秋燕認為,大股東與五礦集團的整合或將成為金瑞科技未來發展的最大看點。因為,公司目前主要還是以發展錳類業務為主,氫
氧化鎳受上下游的限制,毛利率水平基本維持在12%左右,并不會有太大的超預期利潤。
而來自山西證券、方正證券、長城證券的多份研究報告則顯示,金瑞科技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電解錳生產企業,公司擁有電解錳產能4萬噸,2008年產量3.3萬噸,2009年上半年產量約1.7萬噸,約占全國市場份額的3%。此外,金瑞科技是國內鎳氫電池(
新能源儲能電池)正極材料球形氫氧化亞鎳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占有約20%的市場份額。五礦集團重組礦院之后,金瑞科技有望成為其錳礦資源整合及開發應用平臺。
目前,長沙礦冶研究院是國內最大的電解
金屬錳生產基地,擁有儲量186萬噸的白石溪錳礦、儲量208.6萬噸的黃塘坪錳礦以及儲量136萬噸的黔東錳礦等主要礦產資源。而五礦集團在湖南湘西及湖北等地也均有儲量頗豐的錳礦資源。
科研院所加速并入產業龍頭
也許五礦集團重組長沙礦冶研究院僅僅是個開頭。據國資委規劃發展局人士向CBN記者透露,將科研院所合并到產業鏈相關的實體企業中,使其在業務經營上產生協同效應,這是央企對于科研院所整合的一條重要思路。未來,央企中的科研院所的重組進程將進一步提速。
事實上,今年以來,在國資委的主導下,已有多家科研院所并入到產業集團中來。
4月,國務院批準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中國成套
設備進出口(集團)總公司并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7月,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并入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并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9月21日,中國冶金科工集團以“A+H”模式實現整體上市,而此前中冶集團也對旗下科研院所推行整體分立式改制,引入社會法人進行股份制改革,使這些研究院從中冶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變成了國有控股公司,公司治理結構更為明晰。
而9月17日,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方面也傳出消息,即將被國藥集團納入麾下。
此次五礦重組長沙礦冶研究院,無疑將央企重組研究院的進程又推進了一步。
目前,在央企中,還有10家科研院所或其他研究機構,除長沙礦冶研究院、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外,還有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北京
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等。【完】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型材專區 】